如何预判二手书市场?谈谈书号暗藏的玄机

发布时间:2024-11-22 22:03

谈判策略书教你如何应对棘手的谈判对手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谈判策略书#

书友路桥客(孔网店铺:路桥客)从一位读者和孔网新手卖家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如何通过不起眼的书号,来判断图书的版次、书籍的受欢迎程度、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更进一步,判断书籍未来的升值空间。

“供需紧张,供不应求,这类民营出版机构策划的思想类书籍,反倒颇受不少孔网经营者青睐,常有黑马闯入二手书市场”……希望作者这篇从书号引发的对图书市场的思考,为大家无论是作为读者选择书籍、还是作为卖家“投资”书籍,都能够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如何通过书号判断未拆封图书的版次

时常在孔网上看到很多搜罗各类好书的书友,会比较在意购入图书的版次信息,尤其是名著名译,这类书早已进入公版书市场,各类版本鱼龙混杂,且读者受众广,不少是学校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像《海底两万里》《柳林风声》《骆驼祥子》《傅雷家书》等,珍贵版本就更凸显其收藏意义。

作为名著的公版书,销量大利润高,令出版社常常闻风而动,不仅一再加印,随着时间推移,纸张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还会不断提价。即使某些拥趸甚广的名著丛书,同一个书号,也会有多个定价的版次流通于市。最典型的,莫过于译林出版社策划的『经典译林』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怀旧网格本、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译文经典』丛书,装帧精美、风格统一、译者皆是知名大家,很受读者追捧,陈列在书架上,就是书房里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Image

“译文经典”丛书,被读者戏称为窗帘布系列

为了印证这类书是否一版一印,卖家可能不得不拆掉塑封。可是品相不一,价格区间有时也相差甚远,常常使人进退失据。遇到全新原装未拆的图书,可否鱼与熊掌兼得?下面从自己作为一位读者的购书经历之中,分享一些不甚周全的观察经验。

已几次提价的图书,最快速的路子,首先看定价。要查证书籍第一版的价格,并不难,豆瓣就是很方便的工具,点击图书详情页的“出版信息”,看到的都是首版首印价格,这对于很多读者和书业经营者,都是一条很熟悉的图书查询路径,就不多着笔墨。

其次,通过查验书号,也是一个可供酌情判断的线索。任何一本书,背面封底右下角会有条形码和一连串的数字,这串数字便是每本书的书号,又称ISBN。书号类似书籍身份证,由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一本本书籍只有拥有书号,才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相比用书名查询图书,用书号能够更精准便捷地得到搜索结果。

现在通行的书号,一般是十三位数(以前也有十位数),本身就蕴含很多信息,囊括欧洲商品编码、组区号、出版社代码(类同电话区号)、出版序号、校验码五部分。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以为一本书的书号是唯一的,深究下来,并不全然。

Image

书号暗藏丰富信息

就以生活·读书·新知14年首版的《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为例,这本书被收录到三联书店『西方现代学术文库』,精装设计,封面素雅,深受一部分读者推崇。自己闲来无事,去书店消解时光,偶然中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书号对查验版本亦有帮助。

Image

手上两本书,前面十三位书号数字完全一样。排在最前的9787,是大陆出版的每本书上都能见到的,紧跟其后的三位数108便是生活·读书·新知的出版社代码,对书号信息更有兴趣的书友,也可自行搜索相关关键词。

不过仔细观察一番,能发现其中标价62块钱那本,末端还多出两个数字『01』。询问书店店员,被告知,他们通常把这两位数字称为『副书号』,笔者的理解是,这是出版社提醒读者该书第一次提价。不出所料,后来自己在书店里翻阅了几本畅销书,末端两位数还印有『02』甚至『03』的,顿感这类书对于出版社几近于印钞机了。

Image

受此启发,意识到书号原来也暗藏玄机,可以在不拆封一些新书的前提下,就能窥测某些图书的版本。印刷量大的名著,不拆封,自然未必能知晓印次,但对于一些读者受众较少的社科图书,或许就能有效拿捏版次和印次。况且,通过书号这个窗口,还能帮助我们知悉近年来物价的通胀程度,亦可感知某些书籍的受欢迎程度。

在如今很多出版社已不在版权页公告图书印数的环境下,对于有意提前布网购入书籍以期在二手书上市场上赚差价的书友,也能有效帮助判断该书的市场流通量,权衡图书未来的消涨空间。

挂一漏万,以上只是个人在购书经历中的一点浅见,欢迎更多书友和方家交流并指正。

书号信息如何为我们预判二手书市场

以往,预判一本书是否会升值溢价,大抵考察图书作者的影响力、选题内容方向与尺度、乃至部分老牌大社版权页提供的印数信息(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几个维度,并在图书低价时购入,以期获得投资回报。

不过图书市场风云谲诡,十年间,大陆图书出版体量已从2012年近40万种下降到2020年的18万余种。变幅如此剧烈,除去各项成本上升引发的行业洗牌外,一方面出版领域本身竞争激烈,十余年前的粗放扩张,已转入刀光剑影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读者本身的阅读品味也在提升,日渐拉动图书供需平衡。更为关键地,官方多年以来愈加有意识地发布各种措施,规范图书市场。

书号配额管理制度的完善——如早年“几本书共用一个书号”的情形如今基本杜绝,直接影响着图书市场的产品规模和结构变革。很多人对书号应该都不陌生,只要参与买卖图书,都会和它打交道,较之书名,书号能实现更精准地搜索。

换而言之,掌握书号资源的多与寡,在根本上决定着图书选题的出版布局,落实到出版生态中,则是每年新书出版、老书加印、老书再版的分配比率。其必然左右到二手图书的流通与销售,作为孔网经营者,自然不容忽视书号缩放于自身的利害关系。其中,就个人观察而言,书号各种变革政策所招致的产品结构权重变化,还有国营出版社与民营出版策划机构的应变策略,尤需着重关注。

Image

首先,书号意味着图书经营出版特许权。经新闻总署审核,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可直接获得不同数量的书号指标。当书号资源丰富时,出版社身段从容,什么书都可以出,美其名曰“综合出版社”。书号数量一旦紧缩,不同出版社遭遇的冲击却大不相同。

一部分传统大社在改革探索中率先完成自身定位,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有似庞大的舰船编队,风高浪急中早已集结巡航,书号即使缩减,不会伤筋动骨到已有的图书产品体系。凭借出版社自身的清晰定位和在市场中积累下来的读者口碑,这些出版社的编辑一直以出版好书为己任。

沉潜于策划精品图书的行业素养,也让这些大社成为孔网买家卖家双方视野里的捡漏富矿,一些好书在常价销售时购入,日后就是赚到。之前个人旧文中就已推崇过北大社,该社图书的论文引用率在国内独占鳌头,不能不归功于编辑队伍兵多将广,业务能力过硬。部分叫好不叫座的图书选题,能够被编辑慧眼识珠发行上市,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一版印数少,市场流通量逐渐稀缺,后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则作者的学界影响力上升,前期著作受到读者追捧;二则书中的某些开创性研究,使后来者必须精读文本。

Image

译林出版社的经典译林系列,经常加印提价

但对于某些中小型出版社,书号缩减,要继续保障出版社营收,出版社决策者难免进退失据。是把书号分配给那些已获得市场检验的常销书,进行再版再印?还是把书号分配给读者尚未知晓却可能感兴趣的新书?前者给多了,没有前景未来;后者给多了,没有营收保障。

决策者的改革试探成本,孔网经营者并无法置身事外。就自己近两年在孔网的购书体验而言,发现不少之前长期溢价的图书品种,已被出版社回炉加印改版,频率之高,大有炒冷饭之嫌。一斑窥豹,这意味着在应对书号缩减的形势下,出于路径依赖上的风险规避,不少出版社还是选择了更为谨慎的前者。推及己身,如果这种出版格局常态化,对自己这类有志于长期经营孔网店铺的小卖家,资金周转上将面临着更多风险,以往期望利用图书断货的市场空档期,进行低买高卖的投资操作,变得更难以预测。平常各类优惠活动时购入,被寄予升值厚望的图书,保不准哪天就泯然于路边摊。

其次,极有必要区分国营出版社与民营出版策划机构的书籍书号。民营出版机构虽然跟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崭露头角,但自身并没有书号配额,只有与国营出版社合作才能获得书号,逐渐成了出版社一笔“买卖书号”的专项营收。而民营机构自身的市场属性,多一笔开支,就会多一项书籍成本。从编辑策划部门到发行部门,更以签约头牌作者和大大小小的畅销书为工作靶心。书号资源丰富时,民营出版机构可以按照“二八守则”多方投资,签约不同作者扩充产品线。经过市场试探与反馈后,一些未再版或加印的冷门佳作,就可能随着流通量减少,进入溢价书市场。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书号缩减,购入书号成本上涨,彼时策划编辑还能轻易尝试的新书,现在可能得权衡得失,谋算市场表现,转为稳固畅销书的基本盘。为数不多的书号,必然首先确保已获市场检验的畅销书或爆款作者的新书。只是,不同民营出版机构定位不一样,如国内读者熟知的读客、磨铁和果麦,经过多年锐意进取,产品已蔚为壮观,且多以文学类书籍为主,溢价书品种和体量都有限。上河卓远、拜德雅、三辉这类新锐出版机构,仍专注于思想类书籍,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下思想类图书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是读者之幸。

Image

综合市场表现,思想类图书远不及文学类书籍受众广销量大,成本核算各有权重考量,不如后者财大气粗。一些版权到期需续约的图书,因书号成本上涨,以及某些不可抗拒的外力,被民营出版商放弃。供需紧张,供不应求,这类民营出版机构策划的思想类书籍,反倒颇受不少孔网经营者青睐,常有黑马闯入二手书市场,如金观涛与哈耶克的著作,价格行情持续看涨。

总之,由书号牵线搭桥的合作模式,势必更深刻地改写二手书市场。孔网经营者其实可以按图索骥搜寻相关合作方,这类合作书的封面背面右下角,通常都能看到民营出版商的logo。一个大致规律,专注文学类书籍的民营出版商,为其提供书号的出版社,图书品牌意识通常比较淡薄,如某些地方人民社和地方文艺社。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和鲶鱼效应一样,国营出版社与民营策划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前者为后者开山铺路走向市场,后者为前者反哺造血开拓视野。深耕细作中,已将图书行业导向一个更注重产品升级的蓝图水域。其中,与民营出版商愈是深度合作的出版社,近两年转型愈为清晰和成功,不断推陈出新,在读者心中的辨识度日渐提高,如浙江人民出版社自己策划的“经纬度丛书”。

维持这种创新开拓,优化图书产品结构,不论书商还是读者,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图书行业的上下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二手书平台,必然与各种定位的出版供应商休戚与共,孔网经营者也可在其中分到一杯羹。挂一漏万,以上陋见只是个人作为读者和孔网卖家新手的一点观察,欢迎更多书友留言交流建议。

Image

网址:如何预判二手书市场?谈谈书号暗藏的玄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8478

相关内容

图书发行=图书营销?——谈图书的市场营销
美国二手书市场的发展现状
浅谈校园二手书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事故认定书下来怎么谈赔偿
买二手书的乐趣在哪里?
校园XX二手书店企划书.doc
=林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空调净化维修保养工程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长春二手市场
《自在:关于生活智慧的100个基本》【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生活谈判案例3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