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无孔不入的“古董”诈骗
P2P投资需谨慎,谨防诈骗 #生活常识# #理财常识#
据报道,近日,河南省长垣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网络贩卖文物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太平盛世,手有余财的部分网民往往会购买一些所谓传世“古董”,实现财富保增值。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他们通过网络直播,精心设计“古董”故事,编织发财美梦,引人入彀。而大多数网民并不具备鉴别古董的专业能力,往往会轻信网络主播的“忽悠”,以假当真,以致上当受骗,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古董诈骗古已有之,并不鲜见。诈骗分子往往是将“假货”包装成“文物”,骗取买主信任,获得巨额财富。甚至诈骗分子还给买卖假古董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将上当受骗者美其名曰“打眼”。今天的诈骗分子更是将骗局从网下搬到了网上,受骗群体的量级呈几何级增长,还延伸出了“保管费”等新的诈骗手段。但“古董”诈骗的内核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是利用群众财富迅速增值的心理需求,通过虚构事实、演绎剧本、卖惨博取同情、虚构“古董”历史、文化、文物价值等手段实施诈骗犯罪。
古董市场本就良莠不齐,一些所谓的古董市场把现代工艺品包装成“古董”,将白菜卖出黄金价,而普通消费者是很难辨别真假的,购买古董的结果往往是“九假一真”是失态,“百假无真”是常态。文物的买卖不但存在被骗的风险还存在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即便是买到了真古董,一旦来源不明,也可能不是买到了财富而是买到了“牢狱之灾”,很可能最终结果是人财两空。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利用“古董”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也通过编造虚假场景、虚假冲突、虚假人设、虚假古董文化历史等方式,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实施诈骗。广大网民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不建议进入古董行当,即便是“懂行”,也坚决不能通过网络上的不明直播间、不明店铺、不明链接购买所谓“古董”,防止掉入他人精心编织的陷阱。(高昀)
网址:谨防无孔不入的“古董”诈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02132
相关内容
网上订机票须谨防诈骗“古董”直播间不能成“老年人收割机”
养老诈骗花样多,九种养老骗局要警惕,白银中院法官提醒您:记住养老防诈“七字诀”,不贪不给不上当!
暑期安全小提示之防诈骗篇
警惕虚假理财,防范理财诈骗
反诈手册丨投资理财诈骗“不断翻新” 监管指导机构普及防骗技巧
公民应该要如何防金融诈骗
【安全小贴士】这份防诈骗小贴士请您查收!
反诈攻略在手让诈骗无处遁形平安消保小贴士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春节反诈宣传(五) 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理财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