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杭州西湖漫步欣赏江南水乡美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城市游玩指南#
上塘·蔡马大运河幸福家园嵌入式体育场。
“移动诊疗车”开进建德方家村。
15分钟,对于杭州人而言,不仅是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标尺”。
住在四面环山的建德市乾潭镇方家村,87岁的方竹姣老人享受着“病有所医”的幸福。
“每次药快吃完,小王都会及时送来。”方奶奶嘴里的小王,是村健康协管员王玲,她手里有本账,记录着方家村455名60周岁以上老人的用药需求。
视线转向都市,家住拱墅区上塘街道蔡马人家的杨琦得到了“幼有善育”的呵护。
“以前带娃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现在课堂就在小区门口!”杨琦说的课堂,位于蔡马大运河幸福家园二楼,是社区新引进的“家门口的青少年宫”项目……
15分钟,还是去家门口的老年食堂吃顿热乎饭,是抬脚就能去嵌入式体育场地健身……城乡之间,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温暖点滴,共同构成了杭州的幸福模样。
去年,浙江省创新部署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力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如今,杭州正大力实施市域协调均衡发展攀登行动,统筹规划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设施,让“15分钟公共服务圈”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圈”。
补齐就医短板
“圈”出健康生活
去年年末,杭州一场电视问政,将众人的目光引向“推进西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上。如何更好地满足西部山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杭州新一年的重点课题。
上周三,一辆“移动诊疗车”开到了方家村的卫生室门口。随车的乾潭镇中心卫生院4名医护人员给围拢来的村民量血压、问病情、开药方。车上,血糖仪、血压计、心电图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还有60种常见药品。
“方家村离我们卫生院约40分钟车程,每天仅有一班公交车往返,村民看病不方便。为此,我们每周都会送诊进村,风雨无阻。”带队的乾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吴慧平告诉记者。
他的身后,则是刚刚提档升级的未来乡村卫生室。“之所以叫未来乡村卫生室,是因为这里有云诊室、智能药柜,很多功能可‘线上’操作。”健康协管员王玲说,平日里,她会指导村民刷脸挂号、远程问诊、线上付款,完成慢病复诊。
方家村往南40公里外的梅城镇滨江村,则打造了建德首个试点运行的乡村区域医疗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设有全科诊室、观察室、治疗室、检验室等,能提供中药饮片及针灸、艾灸、拔罐等服务。“我们一个乡村区域医疗中心一般会安排3名医生、1名护士,其中2名医生由当地卫生院派驻,每周轮班坐诊。”建德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杭州西部山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如何让山区群众“小病不出村”,建德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偏远山村建成37家未来村卫生室,通过“云上门诊”“移动诊疗”实现家门口就医;在人口集聚村组建了8家乡村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医疗资源服务周边村落。“今年,还要再建7家乡村区域医疗中心,覆盖56个自然村,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乡村区域医疗中心—卫生室(未来乡村卫生室)的新型组团式乡村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建德市卫健局局长吕坚介绍道。
随着偏远山区医疗服务网络逐渐建成,建德的急救平均服务半径逐步缩短至25公里,并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3分钟急救圈”,打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样板。
加大文化补给
“近”享优质服务
加大文化补给是“15分钟公共服务圈”的重要内涵,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富有指数。自2022年5月起,建德市在各镇街推行“文艺村长”机制,把有意愿的热心文艺工作者分派到农村担任“文艺村长”,让村民们随时随地乐享“文化大餐”。
将彩带举过头顶,为老师奉上香茶……4月13日,一场极具仪式感的“非遗拜师”仪式在建德市大同镇举行,作为大同镇“文艺村长”,75岁的雷国香将畲族彩带编织这项技艺正式传承给下一代。
近年来,在雷国香等“文艺村长”的带领下,大同镇的文艺风生水起:组建了排舞队、山歌队、体育运动队等文体团队,并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翻开“大同小艺”文化乡集的日程表,整个4月排得满满当当:大同故事会、广场舞编排、读书分享会、威风鼓培训……74岁的商成庭老人住在不远处的洞山佳苑小区,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大同小艺”文化乡集打卡。“早上过来看报纸、中午下象棋,待在这里有事做、还有伴,已经是我第二个家了。”商成庭说道。
今年,大同镇将继续围绕“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加快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配套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建德市已打造了1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杭州各地均以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老百姓收获直达人心的幸福感。比如位于钱塘区的金沙湖书房,是杭州去年批量“上新”的14家杭州书房之一,持续推出读书沙龙、影视分享等活动,让各年龄段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休憩地。在杭州,城市书房、农村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15分钟阅读圈”让城乡群众“转角遇见书香”。
缩小城乡差距
“漾”起幸福涟漪
市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近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一场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接力赛正蓄力开展。
曾是杭州城乡接合部的上塘街道蔡马社区,去年把闲置的老年公寓空地改造成为上塘·蔡马大运河幸福家园,让“优质均衡”四个字似柴米油盐般融进了百姓寻常生活。
步入上塘·蔡马大运河幸福家园一楼,木桶、黑白电视机、老式缝纫机……陈列的一堆老物件重现了老底子蔡马人生活场景,唤醒了邻里间的人情味。这里不同楼层和户外广场,还分别设置了养老托幼、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服务设施。“我们会不定期举办蔡马市集,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缝补裤子等服务,为孩子开设全龄段的课程活动。”蔡马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惠芬介绍。
截至目前,拱墅区已建成9个大运河幸福家园,今年,将继续打造10个新阵地,迭代升级“15分钟公共服务圈”,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大运河畔“不打烊”的幸福家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惬意一角。
眼下,杭州正大力实施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对重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补短提升,同时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在农村教育、医疗服务、养老育儿等方面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淳安最偏远的高山村——王阜乡胡家坪村,如今引入了优质城市资源,积极推进“新型帮共体”建设。6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容村貌改造,还建造了文化礼堂、幼儿园、村民食堂、医疗站、托老所,让身有所栖的美丽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15分钟,“圈”出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让城乡群众无差别“有感”。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的脚步将越走越快,幸福“出圈”的故事将更加动人。
钱塘快评
城与乡,不再遥远
城与乡,你与我。曾几何时,城市和农村的距离,从地理到心理,都是那么遥远。
而如今,在市域协调均衡发展攀登行动的引领下,一个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15分钟医疗救助圈”加速形成、辐射村社,让城乡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触摸、可感知,亦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方案赋予了新内涵。
看似短短的15分钟,背后是城乡综合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共享、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是村社服务的功能集成、服务迭代和效率跃升,更是杭州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蕴含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价值观。
面向未来,一个协调均衡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美景,为杭州百姓叩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门。
城与乡不再遥远,你与我携手共进。
网址:“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03144
相关内容
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文明实践,为幸福生活“加码”
北京市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百姓幸福生活
苏州震泽镇:用文明“金钥匙 ”开启百姓生活的“幸福密码”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家门口的幸福
让“便民圈”成为百姓的“幸福圈”
建高颜值宜居城市 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便利“入圈” 幸福“出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畅通城市微循环观察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圈”出平阳人的多元幸福生活!
杭州十大购物商圈盘点 杭州市最繁华的商圈 杭州最火商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