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后疫情时代对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09 18:17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全民动员,全民抗疫!全社会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这场伟大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

当延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网络直播课堂、超长寒假等词集中于教育时,也注定2020年的教育将载入史册。

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民努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战胜疫情的国家,疫情防控局面全面向好。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不仅给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也给我们今后迎战重大自然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包括在教育方面。

疫情来袭,我们教育人不畏艰难,迅速行动,采取许多创新措施,不仅成功地带领亿万学子战胜疫情,同时也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地开展了教学。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遏制,我们迎来了后疫情时代。回首此前几个月教育人轰轰烈烈边抗疫边坚持教学的不平凡经历,期间的得失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思考。

当教师要成为“主播”,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在即,仍处于疫情之下,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各大中小学不得不延期开学。亿万学子居家抗疫已有半月之余,此时身心也略有疲惫,而学业要紧,于是教育部号召全体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网络课堂”,一时间“互联网+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有声有色。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不仅搭建了众多教育资源平台,也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了连续多年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大部分老师经过多期培训后,确实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开展日常教学。

面对疫情期间的网络远程教学,要求老师在一夜之间由原来在讲台上主讲变身为网络“主播”。尽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校迅速组织了老师进行线上培训、示范,但在网课直播中的“翻车”事件时有发生,成为一时笑谈。

有老师在直播前彻夜准备,搜罗能土法上马的器材、绞尽脑汁搜寻教学资源;有的老师在直播时把美颜开到顶级,五十岁的人突然变身小鲜肉模样;有老师声情并茂地上了一堂课,课后才发现忘了开麦;有生物老师对平台规则不熟悉,刚讲到细胞分裂出现敏感词时,直播间被封了;有网络卡到老师掉线,学生对着屏幕自嗨……

没有预料、没有模拟的疫情来袭,在全网关注下,全体老师秒变网络主播,仓促上阵,数年的信息化培训后的技能在这一刻得到检验,老师,你真准备好了吗?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不能再因循守旧,应该主动拥抱变化。

“互联网+教育”,其实我们才刚刚上路。

生命至上的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对教育而言,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宝贵。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曾说过:“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教育的崇高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呵护;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引领、启迪。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学生,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重大意义。尊重生命不仅是人性向善的表现,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对于生命,我们不仅仅十分庆幸它的诞生和存在,更在于百倍、千倍地珍惜和呵护它,因为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如春天鲜绿的小草,如夏季娇艳的荷花,如秋天怒放的金菊,如冬日暗香扑鼻的腊梅。生命不仅美好还很重要,承载了个人和家庭的希望。

时刻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也是我们教育者重任在肩的良知。

灾难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教育教材。疫情面前,我们不惜停工停产,以牺牲GDP为代价,保全人们宝贵的生命,因为生命无价!让生命有尊严、有质量,善待每一个人,无论病人还是健康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信手拈来,生动而深刻。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捍卫生命,疫情之际,案例鲜活而又生动。

责任教育,不再是空泛的说教

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教育的底线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遵纪守法、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公德、循良俗、守秩序。

立德树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校园应该成为主阵地。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的冲突也影响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学生的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孩子们产生影响。

所以枯燥乏味的德育说教,远不如父母下岗、家庭矛盾、社会新闻、师生关系等身边事例对学生心灵的触动更深。

责任与担当的教育实例,无处不在。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的眼眶时时湿润:学养厚实的院士泰斗,亲临一线,如钟南山、李兰娟等老院士不辞辛劳几次飞赴武汉;驰援武汉冲锋陷阵的医生护士,多少感人事迹不尽言表;还有那些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踏实工作的社区乡村工作人员、遵守规则的邻里乡亲,他们虽平凡却有着责任与担当。这些活生生的教材,是用血和泪换来的。

生活即教育,疫情给我们带来灾难,但在灾难中我们也收获到人性的善良、勇敢、担当。优秀品质一直在中华儿女中代代相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疫情中涌现的责任担当、先进事迹应该成为后疫情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好好总结和弘扬的鲜活案例。

家庭教育,鸡飞狗跳间暴露出什么?

学生作为社会构成的一员,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成绩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成果,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开学初,马云在乡村中小学校长论坛上讲过这样的一席话: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不应该是给学生上,而应该给家长上,告诉家长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因为不合格的家长会把老师一周五天的辛苦教育在周末两天内把孩子带偏。

网课甫一开始,孩子和家长都新奇而兴奋。家长居守在家抗疫,终于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做作业了,许多家长跃跃欲试想成为称职的父母和优秀的家庭辅导老师。但事情真的如愿朝美好方向发展吗?

很多时候愿景是美好的,而现实很骨感。

“平时父慈子孝,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是许多家庭网课期间的真实写照!

网传一视频:山东刘女士在家辅导作业,对孩子的表现不满,和孩子争吵起来。娘俩火大到顶头,刘女士一怒之下,居然选择了投河自尽。

当救援人员赶到,把刘女士从河里拖出来的时候,刘女士居然还是悲愤不已的说着:“让我去死,我太难了,他就是想让我死啊…”

无独有偶:3月19日,河南平顶山,男孩因上网课后不写作业,气得妈妈骑坐在窗台上,一条腿伸出窗外,目视远方,沉默不语,想跳楼。

经消防员反复劝说,妈妈才从窗台上下来,坐在床上不停地摇头,抱怨道:“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

男孩承认错误,哽咽着下跪道歉:“妈,我错了。”

“跳楼”妈妈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胜利得一塌糊涂。“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自尊心被妈妈击得粉碎。

诸如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家庭教育的耐心、责任心的缺失和方式、方法的不当,绝对不是一日之错,只是平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到与孩子在疫情期间相处时就暴露出家庭教育的“一地鸡毛”,引发类似上述的极端矛盾。

疫情,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网课,也给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家庭教育,我合格了吗?

自律教育,疫情中高下立判

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育学生自律,一直是老师和家长诲人不倦的老生常谈,念叨中或许短期有效,在长久的居家防疫中,很多孩子的惰性和不自律就原形毕露。

笔者妻弟的孩子在宿松中学理科实验班读高三,寒假前期末考试排在班级前十名,这也是他平时成绩的真实表现。但孩子不属于很努力学习的那类学生,算凭一点天赋吧,成绩还不错。平时周末不上课时喜欢睡懒觉,睡到中饭时才起床,下午再约上几个同学打打球。

平日里妻弟夫妇就因此很担心他学业能否再精进,好在正常教学日里表现还好,但疫情期间睡懒觉的毛病不但没改还变本加厉,几乎天天睡到网课要上前才匆匆起床。网课期间第一次月考,一下子掉到班级倒数几名,一家人都为他发愁,妻弟媳急得抹眼泪,好语歹话都说了过遍,但收效甚微。

好在疫情防控局面稳定后高三恢复上课,期间奋勇直追,成绩又慢慢上来了。后来高考659分上了上海财大,算是有惊无险。

前几天与我校一名七年级新生家长交谈,家长自曝疫情期间孩子借上网课之机,偷用他的网银用于玩手机网络游戏,耗资一万八千多元。因家长是村干,期间忙于组织干群抗疫,无暇顾及孩子学习,而不自律的孩子竟然荒学业于游戏中,令人叹息。

当然,正面例子也不少: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初级中学七一班女孩郭翠珠借村部Wifi上网课;青岛市崂山区的9岁小学生李始峰,在老家临沂沂南县过年,因发生疫情未能回青岛。山坡下的家中无线信号被遮挡严重,为了学习不掉队,小男孩在距家不远的山坡上搭棚子坚持上网课。

自律的养成不应在于口头说教,而应该在于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自律而又爱学习的老师和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热爱学习、自律的孩子。

劳动教育,从身边事做起

劳动光荣,爱劳动是一种美德,我国人民自古就崇尚热爱劳动。

而在校园“五育”中,爱劳动的教育正在逐渐弱化、边缘化,学校里学生除了打扫校园卫生还真的鲜见其它劳动。学生在家庭里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的孩子很多在家庭里就是小霸王、小龙女,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五体不勤生活。

劳动教育应该发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居家劳动,生活小事从叠被子开始,生活能力从烧菜做饭开始,无论哪个年龄层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长点。

为了推进劳动教育,学校曾刻意组织叠被子比赛、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等活动。而疫情之中,父母与孩子居家防疫,劳动的机会就摆在我们面前……劳动现场不是秀场,在家劳动恰逢其时。

可是我们却无视这么宝贵的机会,轻易错失。

总结篇:教育理念与实际行动的路究竟有多远

生活即教育。其实我们从不缺乏教育理念,缺的是把教育理念化为教育实践和行动,这需要大量的教育实践家,他们可以是家长、是老师,更大的可能是校长。教育实践家需要教育智慧、理性思考,也需要热情的投入、真诚的奉献、冷静的着陆,更需要勇气、担当,还特别需要情怀。

教育不止于校园、不限于教师,需要学生、家长、社会彼此真诚的理解和心灵黙契的合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教育在思考中前进,且行且探索。

网址:生活即教育——后疫情时代对教育的几点思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260

相关内容

2018教育学考研复习考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八篇)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精选8篇)
评论:疫情之下 更需生活教育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 教育研究
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即为素质教育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修专题讲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