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物馆里修文物
发布时间:2024-11-23 14:23
在博物馆里欣赏历史文物,增长知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旅行见闻#
天津北方网讯:国庆假期,天津博物馆共推出13场展览,每件珍贵文物的背后,离不开文物修复师的精湛技艺。今天,一起走进他们,看看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焕新的。
假期里,大家都在欣赏展览的同时,天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在精心准备节后上新的书画展。康熙的书法、郑板桥的画作,都在其中,要逐一进行修缮。虽然平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修复师都会再去查阅大量的资料,研究书画创作的背景,与文物对话,首先要在心里,还原出一个历史场景。
80后的李炯,是天津博物馆古书画装裱修复的第四代传承人。作品存在哪些问题,修复的位置有多少,李炯他们会列出近十套方案,反复推敲。
修复一幅书画,一共要30多道工序。眼前这幅清朝民间的书画,落款的地方有缺失。古书画装裱一般有四层宣纸叠在一起,其中紧挨着画心的一层,起着加固的作用,也叫做命纸。在修复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画心和命纸分开。(采访 李炯:什么叫命纸呢,就是关乎性命的最后一层纸。当时有一幅傅山的字,它太碎了,你揭命纸的时候,真的是拿镊子一点一点一点的去捻,揭了整整一个星期。)解说4:紧接着,要在不同颜料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再调和出最接近画作的颜色,一点点进行补色。(同期隔节奏)百尺屋舍,四代传人,以匠人之心,修方寸之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清仿明沿海七省卫所峰堠图、清乾隆御题阿玉锡像图轴等上千幅文物,在修复师的手中,一一活了过来。假期里,在天津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绘画,不少都是由他们修复的。(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网址:我在博物馆里修文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3075
下一篇:说一说:春季美容护肤小窍门 教你
相关内容
博物馆陶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两岸文创人同“耕”传统文化沃土:博物馆里老古董变身潮流物
想当“文物小医生”吗?三峡博物馆“古籍修复”微课堂进重医
我在故宫修文物
思维导图:博物馆里的“锅碗瓢盆”
冰箱贴背后的文博“磁吸力”:博物馆文创效益
震旦博物馆
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
我在家里修文物?古陶瓷修复课程火热报名中!
文博关注: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精品多元诠释“文博·创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