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火了数百年 烟台莱山午台社区焕新颜
从山东青岛到烟台蓬莱,看大海的日出日落,享受海滨自驾游。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自驾游路线#
几栋黑瓦老屋原本是午台村中地基最高的建筑,随着新房的增加和村路的改造,如今已是村中"洼地"。
午台村里的老屋已经有些年月了,墙头爬满了植物的藤蔓。
老房子外墙上的墙皮被雨水浸得斑驳破碎,露出了墙体内的砖石泥土,如浮肿一般外凸的墙皮用手一戳就是一个窟窿。
曾经被称为"菜园"的午台村东 ,一垄垄蔬菜长势喜人。
部分午台村人搬进了逛荡河边的迎春佳苑小区,告别黄土地的他们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文/快报记者 王钦帅
图/快报记者 高绪亮
午台,始建于宋朝,在明末清初这里已经是胶东地区较出名的几处大集镇之一了。从商的血脉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薄,改革开放之后,午台村的村民家家户户种起了蔬菜,当时烟台市区和牟平两地的农贸市场中 ,都活跃着午台村民的身影 。如今,午台村民记忆中的“大集”、“官道”早已不见踪影,曾经拥有400余户村民的村庄只有百十户仍住在午台老村里,大部分村民早已搬进了小区,住上了楼房。10月27日,记者走进午台社区,聆听午台村人对这个古老村落的记忆。
□集市
人山人海赶大集,热热闹闹数百年
10月27日,记者在午台实业公司站点下车,面前的迎春大街东侧,就是午台村,据仍在村中居住的村民介绍,原来这里有400余户村民,后来因为市政建设和开发需要 ,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出去,目前村里仅有不足百户的午台村原住民居住了。
午台村的老人告诉记者,过去午台村一直有着“午台大集四九开,十里八乡按时来”的说法。“午台的大集很老了,从明末清初就有,一直到1952年迁到初家之后才算结束。”午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居平告诉记者,《牟平县志·卷十》中载有“文登徐士林,少时家贫,赴登州应试,至午台集,宿于旅店”,这句话中提到的“徐士林”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据此判断在清朝午台已经是开有商店、旅舍、饭馆的重要集镇了。
“逢农历的四、九日,就是午台大集的开集日,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过来做买卖、买东西。”今年81岁的王福荣老人告诉记者,那时候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日子,贩夫走卒接踵而来,让那时还年幼的王福荣知道了“人山人海”的概念。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战乱,午台的大集曾先后被迫搬迁至午台村北逛荡河河套处、孙家滩处等地,直到1952年大集搬迁到初家举办,就再也没有搬回来,热闹了数百年的午台大集这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道路
赴京赶考必经路,官道穿过“商业街”
“现在午台的官道看不见了,当时是赴京赶考的必经之路。”今年81岁的马树连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当时午台以商立村,商业较发达,店铺大多集中在一条街上。午台官道就从当时的午台村“商业街”穿街而过,贯通东西。
“我也是听我婆婆跟我说的,当时这条官道是咱这地方通往外面的要道。”马树连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午台官道是威海文登地区向西出入的必经之路,这条官道给午台带来了大量商业机会。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古老的午台官道早已经看不到当年的痕迹,如今只有午台村中一些老人还能回忆出午台官道当年的盛况,年轻人只能在午台官道的遗址上想象,早已见不到官道模样。在马树连老人的指点下,记者来到午台老村村东 ,这里有一片已经种上樱桃树的低洼地,附近村民告诉记者,樱桃树下的土地,就是当年的午台官道。
□建筑
有的老房已百岁墙皮一碰往下掉
迎春大街东侧的午台老村中,十几栋灰砖黑瓦的老房子在红色的砖瓦房中显得很扎眼。午台老村的主道上,四五栋老房子连在一起,住在其中一栋的马树连老人告诉记者,她居住的房子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而隔壁的老房子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后来经过多次翻修才屹立不倒。
“以前我们这几家在村里算是地基高的人家了,后来周围建新房子和翻修 ,慢慢地我们这几户的地基就显得矮了。”马树连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门口离地面有三层石阶 ,如今已经跟路面持平了,慢慢地这几栋老房子就成了村子里地势最矮的地方。“下大雨街上的水流进院子里,院子里的水淌进屋里,”马树连老人称,每到下雨天她都会“求老天爷少下点”。
记者看到,午台老村里的大部分老房子外墙上都印着一道道被水淹过的水线,水线以下的墙皮被泡得斑驳破碎,露出了墙体内的砖石泥土,如浮肿一般外凸的墙皮很脆,用手一戳就是一个窟窿,轻轻一碰,白色的石灰渣就扑簌簌地直掉。
□种菜
家家户户忙活种全靠蔬菜来致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村以种植蔬菜闻名乡里,当年烟台市区和牟平区的主要农贸市场里,都有我们午台的蔬菜。”10月27日下午,今年75岁的王守厚老人和80岁的王福荣老人告诉记者,午台村在1994年设立莱山区之前属于牟平区,基本家家户户都以种植蔬菜、摆弄菜园为主,以种植粮食为辅。“可以说,种菜卖菜就是午台村当年的支柱产业,大伙也以此来致富,我们午台更是远近闻名的‘菜园’”,说起当年午台村种植蔬菜的盛况,两位老人一脸自豪,“现在我们一回忆起来,仿佛一垄垄蔬菜就在眼前,让人怀念啊”。
当年400余户居民的村落,如今已搬迁安置了四分之三,老村里除了不足百户的午台原始村民,还有一些外地务工人员在老村里租房。村子的东面和北面,逛荡河的河边公园的南侧,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精心打理的菜园和果园,生菜、白菜、豆角、茄子、辣椒和一棵棵樱桃树在这里被村民精心打理着,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在烟台市区和牟平区两地叱咤蔬菜市场的午台人的身影,能感受到那份来之不易的赞赏和荣誉。
□盖房
一砖一瓦亲手添搬家时大哭一场
说起搬家时候的故事,正在迎春佳苑小区内晒太阳的曹老汉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在午台村的房子是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年近70岁的曹老汉告诉记者 ,在以前的农村,分家盖房是每一位成年男子成家立业都要经过的步骤,而当时年轻的他准备为自己盖一栋理想的房子,“垒砖、和灰、砌墙、抹水泥,都是我一个人干的,房子里承载了太多感情”。
“那个房子可真是费了心血了,一砖一瓦都是我亲手添的,可以说那就是我另外一个孩子。”曹老汉告诉记者,他盖房子的时候吃了不少苦,也从一个对盖房子一窍不通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熟悉建房的熟练工。
曹老汉告诉记者 ,搬迁的时候虽然知道即将住上楼房,但他还是抑制不住亲手所盖的房子将被拆毁的伤感,大哭了一场。
夕阳的余晖从林立的高楼缝隙中穿过,轻轻地照在曹老汉的脸上,回想起当年亲手盖房时候的辛苦,曹老汉十分感概。他告诉记者,在他们这辈人眼里,自己亲手盖的房子才是“家”,里面有汗水,有心血,通过盖房也知道了“家”来之不易。
告别种地不习惯,拉老伙计泡泡茶
“出来住当然好了,水电气都有,居住的环境也好。”住在午台小区的王先生今年快70岁了,但看起来像是50多岁的壮年男子,王先生告诉记者,刚搬进午台小区的时候,虽然住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楼房,让王先生和家人着实开心了很长时间,但是随后问题也来了。
“没地种啊,咱一个农民没地种你让我干啥?”王先生回忆起刚搬进新居的那几年,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自己除了种地不会干别的。没有地种,他就常常莫名其妙地苦恼和烦躁 ,后来王先生拉着老伙计学着泡泡茶 、打打拳,时常在小区内转一转,这才适应了新生活。“你看这手都嫩了,以前可是一双干活的粗糙老手。”王先生嘴角含笑。对于目前的生活,性情豁达的王先生将“知足常乐”挂在嘴上。
城里买房娶媳妇,以前没人敢去想
迎春佳苑入口处,红红的喜字贴满了道路两旁的树干,这些喜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光,让进出小区的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味。
住在迎春佳苑内的原午台村民告诉记者 ,这是今年10月小区内年轻人结婚留下来的,“你看这大红喜字多喜庆,十月份小区内有好几家结婚的。”曹女士告诉记者 ,在城里买房结婚,风风光光迎娶新娘,搁在十年前,村子里的小伙子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村里的小伙子们不仅买了房,还娶回了漂亮贤惠的媳妇,这让曾是午台村村民的曹女士很自豪。
菜园变沿河公园,出门就是大商场
午台老村北部,逛荡河河水沿着修葺的河道缓缓流淌。河道两岸,狭长的沿河公园让人陶醉。青草绿树、碧水蓝天,让人忍不住站在河边,细细品味这美景。“这环境可比当年好多了。”在亭子里,原午台村民曹先生指着脚下的土地告诉记者,当年岸边的土地都是村民种菜的菜园,“现在好了,你看这河水还有岸边的环境,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对于已经搬迁到午台小区和迎春佳苑的午台村民来说,烟台市新的商务区——迎春大街商务区的建立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出门就是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方便。”王先生指着戴在手腕上的手表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手表就是他儿子在银座商城给他买的,手表被王先生擦得锃亮,看得出来,儿子的孝心被王先生精心呵护着。
网址:大集火了数百年 烟台莱山午台社区焕新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4403
相关内容
去烟台两天怎么计划 烟台两日游最佳路线和景点推荐烟台2023年人才生活补贴政策
白鹅潭最具质价比江景现房火出圈!现在买,新年住新家 阳台看烟花
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人才服务 烟台市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三年行动方案
烟台生活网
传递绿色理念!杰瑞环保植树节为烟台添新绿
颍东区速清需要多少钱「烟台川海生物技术供应」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4年烟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烟台时尚生活化妆班
烟火升腾 “夜游经济”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