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23 17:56

'生活品质,不在外在,而在内心': 生活哲学感悟,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品质生活指南#

原创 王可越 新思课

导读

内在的老虎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波士顿,2014

桂林,2015

一个人永远可以拥有自己的内在经验。无论受困于某处,或被剥夺了财物、权利,无以为继或百无聊赖,他仍然拥有内在经验。

或者换一种更直接的说法——一个人除了内在经验之外,无法有效掌握其他。

我摸过树木,喝过水,晒过太阳,听到鸟叫,闻过沥青的味道,我跟人交谈,读一本书。所有这些行动以及感受要通过内部系统转化为认知。感知的事实进入内在容器,转化为自我判断,我的快乐只会发生在内部,我的痛苦也如此。我写出来,我说出来,但经验仍发生在内部而已。虽然我可以借助观念和理性,产生概念和想法,却无法超越内部容器,跳到自己之外。

我的经验与你相同吗?只是看起来一样。我们的感性指向看似一致的符号,在沟通的时候,我们构建了相互连通的轨道,可是,你和我的心隔着肚皮,只能尽量共情而已。没必要奢望把内在经验传达出来,寻求旁人的理解。这个指望是有问题的,哪里有真正的理解呢?

“你并不掌握整个宇宙,但你得掌管你自己。”(A.Bennett)要我说,人比较有可能把握的,恐怕只有自己而已。

如果我的身体基本健康,没有惊扰的消息传来(这证明宇宙暂时没有打扰我)在一些时刻,内在的快乐有机会展现出来。这种时候,大概是不用忙着眼前营生的。这时候,不用忙于高尚的营生,也不用忙着猥琐的营生。面对镜子,面对水面,一件艺术品,落叶中的树,在眼前展开的道路,或者沉迷于一段旋律。发现一座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停顿的片刻,对世界静观,对自己内省。

波士顿,2014

“泉水潜伏在地底流动,炉火闪在灰里燃烧……”如果缺乏内在的感受力,这些空闲的自我时光是难以忍受的。可是,最终一个人总得学着享受他们。因为即使混在人群之中,如果你的神经不太驽钝,早晚都会产生散场的预感。

成年人知道,散场,终将成为生活的重要经验,散场的冷,包裹着热闹的热。就好像,沉默,一直包裹着热络的对话。

沉默并非尴尬,而是人们找不到继续谈话的内容或动力,被卡住,无法填充眼前的空白。

可是,如果空白是正常的,那么沉默就不该是尴尬的。

一个人与世界的交互,开始于语言,尽于无言。

无论散场还是沉默之后,在空白时刻,一个人都可以进入到自己之中。

天晴,下雨,起风的时候,在放下工作,糊弄、划水的时候。对着飞在空中的塑料袋,或者晃动的光斑。

只要盯着他们发呆,他们就成了我的对象,对我来说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物象。

对于这些对象,一切感知的对象,我负有责任。

“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感知一朵花,是形成内在的投射。而一旦投射建立了,内在经验,就转化为具有象征价值的秘密。

布拉格,2016

享有内在生活的人,至少拥有一朵花,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有人看清了这个东西。并更愿意尽力捍卫自己的不可言说。怀有一个秘密,一句诗,一个幻觉,轻盈的预感。

我持有他们,一些生活的珍藏品,内在生活的证据。感受他们,就像摸着口袋里的一块石头。我不用展示给别人看,也不用论述它的美好。它的美好,自成系统。

在任何年代,每个人都要面对不同形式的空洞。当外边发生了新鲜的事情,人们也在街道上奔跑过,到过这儿,到过那儿,唱过歌,流过泪。然后人离开了。

人们陷入时间的沼泽,他们微笑着,渐渐沉没了。拥有内在经验的人不会那么快沉没。散场的愁苦属于别人,不见得是我的。

心里有个秘密的人,会与众不同。任何一种内在的事情,都让我与众不同。

一条道路在内部展开。内在生活要的也不是粘稠的感情,而是自由,通往自由的道路是独自行进的。对他们的发现也是独自完成的。

布拉格,2016

齐格蒙·鲍曼说过:“现代社会的人看似自由,却很难真正掌控自身的命运或满足内心真实的渴望。而打破这种束缚时常需要一些特别的条件。”

特别的条件是什么?也许条件之一,是面对内在虚空的勇气。更准确地说,既能面对虚空,享有内在经验,又不至于自欺欺人,导致一个人的封闭和自恋。

极端孤独状态,的确更容易变态。也许有人练成了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术,但大多数人更容易得上神经症。自恋,且内心拧巴,是值得提防的。

得小心过度美化内在经验,进入循环论证,而走入封闭的陷阱。

不过,我始终羡慕矫枉过正的人。那些内在明亮而强烈的人。他们的生命意欲更强,具有强烈的内在冲击力,更配得上“勇气”的修辞。他们明目张胆,用尽全力,不断冲击笼子,挖成一条地道,用来释放渴望的老虎。

纽约,2015

魏玛,2016

纽约,2015

纽约,2015

纽约,2014

波士顿,2014

布拉格,2016

纽约,2011

大阪,2019

图、文作者:

王可越,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博士,设计思维教练,从事创新教学及艺术研究。

本文及王可越原创文章,转载及知识产权相关事宜,请联系wky@cuc.edu.cn

照片的诞生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内在生活》

阅读原文

网址:内在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6345

相关内容

周国平:拥有内在生活
推荐阅读 | 人生应该拥有内在生活
慢生活理念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冥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在平静和和谐?
【室内设计】简约 | 生活之道,在于取舍
心态决定生活:探索内在平和的力量
什么是“健康生活舒适圈”?你在圈内吗?
静心生活: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在1年内彻底改变生活的22个微习惯
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内容的教学建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