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23 21:44

垃圾袋折叠法:把垃圾袋对折两次,方便携带和存储。 #生活技巧# #收纳整理技巧# #衣物折叠法#

专利名称: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桶多为圆桶形无盖的塑料制品,此种设计有几点不足首先,圆桶的形状和塑料的材质使得这类垃圾桶无法折叠,既而在便携性方面凸显不足;,其次, 没有盖的垃圾桶在存储垃圾运送垃圾的过程中,无法遮蔽部分垃圾的异味;再者,塑料的材 质与环保理念不甚相符,本产品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有利于绿色环保。发明内容针对当前大多数垃圾桶不具备可折叠性,不带盖的不足,本实用新型 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弥补了这两点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可折叠性垃圾桶带有上下底面,两个正壁面,两个侧壁面共计六面的类(似) 梯台的形状,该类梯台有如下设计1.上底面(垃圾桶的盖)和下底面(垃圾桶的底)为矩形。2.两个位置相对(即无公共边)的正壁面为等腰梯形。3.两个位置相对的侧壁面四条边所围成的形状亦为等腰梯形,但该侧壁面上上下 底边中点所连接的中线上设置一条向垃圾桶外侧突出的棱(以下简称突棱)。4.将侧壁面上突棱所在的整条中线设为一条折痕。5.经过突棱靠近下底面的端点(以下简称下端点)在侧壁面上作一条平行于侧壁 面底边贯穿侧壁面的折痕。6.侧壁面上突棱下端点分别与侧壁面底边两端点相连作两条折痕。7.每个正壁面和与之相连的侧壁面都会有条公共边,侧壁面上经过(5)作的折痕 与该公共边相交产生一个交点,将正壁面上的这左右两个交点相连作一条折痕。经过这个方案,将侧壁面突棱按入垃圾桶内侧,按各折痕向内侧折叠,原垃圾桶即 可折为一个平面。2)盖本实用新型的盖采用带提绳四顶盖式设计垃圾桶设有四个顶盖,与正壁面相连的为正顶盖,与侧壁面相连的为侧顶盖,两个 正顶盖两个侧顶盖共计四个顶盖,每个顶盖上设置两个贯穿点,作为提绳穿过顶盖的位置。 使用两根提绳,每一根提绳贯穿一个正顶盖,绳的两端结头分别系于两个侧顶盖上,这样在 提拉时四个顶盖均受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折叠的特性,使得垃圾桶有很大的便携性,所设计的 突棱,可以使垃圾桶在即使不盛装垃圾的情况下桶形也不会发生改变;带提绳四顶盖的设 计,在可以封盖桶内垃圾的同时,通过合四顶盖同时受力,提高了可提拉垃圾的重量;环保 材料的采用,有利于绿色环保。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物立体斜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物正壁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物侧壁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物下底面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物上底面(盖)状态为四顶盖已经合闭上[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物上底面(盖)状态为侧顶盖合闭上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物上底面(盖)状态为四顶盖全打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物折为平面时的状态图9为正壁面_正顶盖_底面设计平面图,其中点{b,e, g,i} {c, f,h,j}各在一条直线上,矩形abed为正顶盖,等腰梯形bchg为正壁面,等腰梯形hgi j为构成垃圾桶底的 一部分,线段ef为正壁面上的折痕。图10为侧壁面-侧顶盖-底面设计平面图,点{1,O,p,s, f} {a, m,1,n,k} {e, q, f, r, g} {c,p,i} {d,t,s,h} {b,c,d,e} {j, i,h,g} {p,t,q} {p,s,f}各在一条直线上,整个 图形是以直线If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其中点{a, k} {m, η} {b,j} {c, i} {d,h} {e, g} {q, r}分别关于If互相轴对称,矩形abjk为侧顶盖主要部分,等腰梯形bdhj为侧壁面主要部 分,等腰梯形dhge为底面的一部分(由于侧壁面需要向一侧折出突起,因此严格上讲制作 后的侧顶盖,侧壁面,下底面在制作前都不是标准的几何图形,故此处用“主要部分”一词), 线段op为突棱,线段dp, ph, pq, pr, pf, mo, no, Io为折痕。图11为本实用新型制作前全景设计图,最右边矩形abed为粘合区,四个主体部分 的最下面材料最后粘合成最终的下底面。图12为不含顶盖的垃圾桶立体剖视图,该图只画出一个侧壁面与一个正壁面上 的折痕,未画出的折痕和突棱与画出的形式相同位置对称,其中矩形abed为上底面,矩形 efgh为下底面,等腰梯形bcgf与adhe为正壁面,折面cdhgkj和与之相对的壁面为侧壁面, 侧壁面cdhg上,i为cd的中点,1为hg中点,jk为突棱,线段mn, nk, ko, gk,hk,i j,jk,kl 为折痕。关于图10中点ρ在线段If上的位置本质上,点ρ的位置实际是为了使图12中 等腰梯形mngh的高等于线段gh的一半,在实际制作的时候,正壁面与侧壁面等腰梯形的底 角(钝角)不宜太大,应该控制在120度以内(建议在100-110度之间),而在图12中在桶 折为平面时,折痕应落在下底面中线上,同时图10中Z qpf不会太大(不宜超过30度,一 般在5-15度之间,我们取ps大致等于ds长度,具体长度可根据制作时再做微调)。而图10中,点ο的位置只是影响突棱上端点的位置,此外并无严格要求。图13为顶盖提绳走线图,本图为俯视图,即观察者-上底面(盖)_下底面的观察 顺序,下底面未画出,对各顶盖而言,靠近观察者为上侧,远离观察者为下侧,点孔a,b,c,d, e,f, g,h为各顶盖上提绳贯穿点。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图9中将折痕bc,gh折起,两条折痕将正顶盖,正壁面与底的组 成部分相分开。对于图10,首先,将om与Io作为折痕(折痕不超过点ο)保持线段om左侧的多边 形omabef及线段ol右侧的多边形Ifgjk形状不变,将线段ol折向线段om左侧,使点m与 点ο重合。再在折起后的图形中以点b和点j为两个端点折出一条线段,这条折痕即为侧 顶盖与侧壁面的分界线。对下半部分图形作类似操作,首先将线段pq与线段Pf作为折痕(折痕不超过点 P),保持线段Pq左侧的多边形pqebal及线段pf右侧的多边形f Ikjg形状不变,将线段pf 折向线段Pq左侧,使点r与点q重合。再在折起后的图形中以点d和点h为两个端点再折 出一条线段,这条折痕即为侧壁面与底面的分界线,(这上述两操作反向亦可,即将Io向右折,将Pf向右折)。按上述方式将图11中的四个壁面进行折起操作后,将粘合区与左端的壁面粘在 一起,再将各壁面上的底面部分粘合成最终的下底面,桶体部分就制作完成了。图13中顶盖提绳走线方式如下第一根提绳一个结系于侧顶盖A'上贯穿点a上 侧,经侧顶盖A ‘下侧,正顶盖A上侧,穿过贯穿点b,正顶盖A下侧,穿过贯穿点c,正顶盖A 上侧,侧顶盖B'下侧,穿过贯穿点d,另一结头系于贯穿点d上侧。另一根提绳与此对称,即第二根提绳一个结系于侧顶盖A'上贯穿点h上侧,经侧 顶盖A下侧,正顶盖B上侧,穿过贯穿点g,正顶盖B下侧,穿过贯穿点f,正顶盖B上侧,侧 顶盖B'下侧,穿过贯穿点e,另一结头系于贯穿点e上侧。顶盖在使用时方法如下先按图6所示将侧顶盖折入内侧,再按图5所示将正顶盖 折入内侧,再将两根提绳提起即可,如图1的状态。将本实用新型折为平面的方法为,先将四顶盖折至桶外侧,再将两侧壁面的突棱折入垃圾桶内侧,再沿图12中的折痕kn,ko, kh,kl,kg将侧壁面折入,最后将其中一个正 壁面上的折痕(如图12中的mn)向上翻折即可,整个桶形即变为如图8所示的状态,如将 已为平面的垃圾桶撑成如图1的立体式桶形,只需将上述操作按逆序进行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其特征是桶的壁面上设有折痕,沿折痕撑开后整个桶形为类似梯台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其特征是四个壁面中有两个 相对的壁面上各有一条突向桶外侧的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其特征是盖由四个顶盖组成, 每顶盖上设有两个贯穿点,提绳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穿过这八个贯穿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名称为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本实用新型为生活类用品,用途为盛装垃圾之用,且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针对当前很多垃圾桶产品存在无法折叠,进而有碍于便携性;无盖;所使用的材质不绿色环保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三个缺点采用以下方案解决1.桶形采用类(似)梯台设计,在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设置折痕,使垃圾桶可以利用这些折痕折为一个平面。2.两个侧壁面上各有一条突棱,进而在桶内无垃圾的情况下亦可使桶形状保持不变。3.盖采用带提绳四顶盖设计,可以在封盖桶内垃圾的同时,有效利用各个顶盖的承受力,从而提高提拉重量。4.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有利于绿色环保。
文档编号B65F1/16GK201567003SQ20092009451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5日
发明者顾占和 申请人:顾占和

网址:一次性可折叠带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0029

相关内容

开合盖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带盖型垃圾桶压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弹盖脚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生活餐厨垃圾存放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一种垃圾桶盖的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能存放垃圾袋的垃圾桶盖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按压撕裂垃圾袋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桶盖分离式垃圾桶
一种日常生活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厨房挂式折叠悬挂垃圾桶 24元(需用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