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23 21:56

中国服饰设计中的文化元素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传统文化美学解读#

  凡以植物为原料加工的食物,均为素食。唐代训诂学者颜师古说:“案素食,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这可能是素食的最早定义。《周礼》载:“大礼,则不举。”即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不杀生、不食肉,并开始出现素食人群。《吕氏春秋·本味》中指出:“肥肉厚酒……名之曰烂肠之食。”养生长寿是亘古的话题。

  素菜在中国烹饪史上起源很早,始见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两宋,兴盛于明清。中国的僧侣必须吃素这项严格规定始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下令僧侣必须素食,这一戒律一直延续至今。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素食篇中不仅论及了素菜,而且记有11种菜谱。至宋代,素菜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梦梁录》记载,当时己有很多专营素菜的店铺,品种多达百种。林洪在《山家清供》和《茹草纪事》中将民

  间清淡饮食观念引入日常生活。陈达叟在《本心斋蔬食谱》中记载了20余种素菜的原料和烹制方法。

  明清两代是素菜发展的新高峰,宫内御膳房特地设立了素局,烹制菜品多达200余种。当时三大派系并立,宫廷素菜、寺院素菜和市肆素菜。宫廷菜珍稀,寺院菜精致,民间菜重风味。

  流传民间的传说与典故也使素菜增添了更多意趣。比如关公豆腐:相传关公于荆州练兵,士兵不胜疲惫,食欲大减。关公命以豆腐为主料,配五花肉、辣椒丁,口感极佳,士兵食后士气大振。

  三不粘:唐婉与陆游成亲后,婆婆有意刁难,命她做一种菜,要求:有蛋吃不出蛋,有面尝不到面,用火炒,用油煎,看着焦黄,入口松软,明明有盐,味道发甜,同时还要不粘嘴,不粘锅,不粘盘。唐婉手巧,迅速做成。之后这道菜传入民间,便取名为“三不粘”。

  锅巴:宋代,南京一个小和尚用米煮粥,错煮成米饭,锅底还结成了一层锅巴。方丈责罚小和尚不准用斋。小和尚饥饿难挨,偷吃锅巴,竟香脆可口。有人用锅巴和香菇做成了一道名菜,叫“香菇锅巴”,传遍了各个寺庙。有诗赞道:“隔江船尾竞琵琶,金帐宁知雪水茶。新妇美汤多得意,老爹自合嚼锅巴。”

  如今素食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常食素食能减少各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此外还起到减肥的作用。

网址:中国素食文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0286

上一篇:素食西餐
下一篇:孕产妇营养餐

相关内容

中国素食文化的起源
中国饮食文化
古代素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本之道
2024北京素食素食文化节展会活动介绍
中国古代优秀烹饪饮食文化
王宁:中国古代烹饪饮食文化论
中国养生饮食文化和中医
中国食俗文化的形成与嬗变
中国的鱼文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