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一件文物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发布时间:2024-11-23 22:25

疫苗免疫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生活技巧# #宠物护理技巧# #宠物疫苗接种指南#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纺织品文物纤维结构进行超景深显微观察。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荆州文保中心是全国著名文物保护中心,在出土竹简、木漆器、丝织品等方面保护技术全国领先,许多重要文物在这里得以“复活”,这样的绝技是怎样炼成的?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州文保中心一探究竟。

  匠心对待文物,化腐朽为神奇

  走进荆州文保中心,安静得像进入另一个世界,使其更显神秘。在每个修复室,记者时时都能感受到文物修复师的细致耐心。

  丝织品修复室里,工作人员神情专注,一针一线对丝织文物进行修补。在漆器修复室内,随处可见动辄一两千年前的漆器。其中任何一件文物的修复,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年近六旬的杜道子正屏住呼吸,对山西阳曲县出土的清代彩绘漆棺进行补缺修复,对接口裂缝处、坏缺及节眼部位用生漆加填充料嵌入并进行补平或整平。眼前这座漆棺距今200余年,左右两侧分别沥粉贴金有麒麟、法轮、祥云、宝剑等图案。麒麟身躯矫健舒展,四肢刚劲有力,极富神韵,栩栩如生。未损毁处,图案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杜道子介绍,去年漆棺刚送来时边缘部位残缺,棺盖表面彩绘变色,漆膜脱落,漆面有裂隙、残缺、卷曲等。前期他们已经将腐朽部分先进行加固,再依据残缺部位形状进行修补,尽量达到“修旧如旧”效果。目前漆棺已进入胎体修复阶段,后续还要修补漆膜,进行彩绘,沥粉贴金,预计今年底才能完成。

  “修复文物需要极强的工匠精神,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件文物的材质、建造工艺、图案、色彩等等,需要进行前期研究,弄清楚它是如何做成的,然后确定修复计划,一环扣一环,出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杜道子说,所以在每个修复工作室,都寂静如夜。

  科技加持,让更多文物“重生”

  木漆器脱水室、木漆器胎骨修复室、木漆器彩绘修复室、纺织品修复室、简牍修复室、皮革文物修复室……每个修复室都摆满各种各样的文物。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文物正在各科室排队“救治”。

  荆州文保中心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显微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超景深显微系统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荆州文保中心主任方北松说,2017年荆州文保中心新建科研楼投入使用,投资5000多万元购置先进实验及专用设备40多台(套),技术装备超过国内大部分省级文博单位。

  在简牍修复室,一台高光谱图像分析系统,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另有玄机。方北松介绍,它是一台光谱成像仪,将出土后的文物往上一放,便可立即通过电脑端显示出文物的原始色彩。工作人员再根据这幅“彩超”图片对文物进行修复。

  有了科技加持,荆州文保中心在全国影响力更加彰显,每年修复木漆器文物800件至1000件、竹木简牍1万枚至1.5万枚、丝织品4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

  以老带新,文保人才“薪火相传”

  荆州文保中心有60多位技术精湛的文保专家,让人意外的是,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占七成以上,其中“95后”占三成。

  34岁的杜可竹,2009年从武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文保中心工作,如今已是木漆器髹漆室的骨干。刚开始不熟练,给漆器补漆时手直抖。如今在杜道子言传身教下,杜可竹已驾轻就熟。

  23岁的湖北美术学院实习生何玉婷正在杜道子指导下给漆碗补漆,她是科室年龄最小的。“我们采取师徒制培养人才,每个科室都有师傅带徒弟。”方北松说,最近几年文保中心招收像杜可竹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涵盖化学、物理、生物、考古学、博物馆学、美学、管理学等专业。

  多年来,荆州文保中心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木材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培养青年人才,目前有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28人,高级职称7人,确保文保事业人才“薪火相传”。

作者:孟静

[责任编辑:张魏桔]

网址:修复一件文物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20687

相关内容

古籍修复师,就是“书医”。修复一本古籍,时常要花好几个月,修复师的这段生命,便难
文物修复 | 旧时光里的惊艳,是复原更是重生!
家居生活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不可不知
以敬畏之心修复文物
千年文物,在他指间重现神采——一位书画修复师与他的六十年
两百收回来一件几百年的古董手提包,翻新修复后大赚一笔!
忍无可忍!惨不忍睹的文物修复术,让文物变成了笑话.......
图书损坏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厨房装修添上这几个实用性小物件,品味提升一大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