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①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0×10

发布时间:2024-11-24 09:17

'禁止会车'标志表示不能与对面来车同时通过,保证道路畅通无阻。 #生活技巧# #驾驶技巧# #交通标志解读#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①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0×10-2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m/s;
②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③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 ­­­­­­­      (选填“v-m”或“v2-m”)图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实验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的读数必须相同D.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右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分别得到的两幅图,其中F是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幅图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9分)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及其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8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
(3)a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O、1、2、3、4、5、6七个计数点,测出1、2、3、4、5、6各点到O点的鉅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小车的即时速度大小v=___m/s,小车的加速庚大小a=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2分)(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合理顺序是:                         。(用相应字母表示)

A.通过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橡皮条的伸长,再重复做几次;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点; D.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即结点),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①              ;②                。
(2)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并正确操作研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所受阻力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均为相邻的打点),测出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10m/s2,重锤质量为m=1.0kg,设重锤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在从A下落到E的过程中,阻力大小为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来源:题型:实验题

(5分)借助计算机,力传感器的挂钩与其它物体间的弹力大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为了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将滑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传感器沿长木板水平拉滑块,改变拉力直到将滑块拉动;再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并在滑块上放上砝码,重复前一个过程,得到的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由图乙知:在t1~ t2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状态是         (填“运动”或“静止”),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填“F1”或“F2”)。
(2)结合甲、乙两图,        (填“能”或“不能”)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压力均有关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网址: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①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0×10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1496

相关内容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方框中画出相应的实验电路图,(2)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b)所示的U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N。
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的位置(用“• 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6s
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在其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和B,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迹平面高于B球的轨迹平面,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OC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以最低点C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则(sin37°=,cos37°=) A.A、B两球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之比为4 ∶3 B.A、B两——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参考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B两物体被反向弹开.则A.B两物体滑行过程中( )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3.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 . hA=hC>hB).推动——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热因素.提出一下猜想: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产热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备有两个相同的烧瓶.瓶中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两个带有橡皮胶塞的规格相同的温度计.三个规格相同的滑动变阻器.四根电阻丝.(R1>R2 R3=R4).以及电源.开关.导线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分别涉及了如图甲乙的两个实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关于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①E=$\frac{F}{q}$,②E=$\frac{kQ}{{r}^{2}}$,③E=$\frac{U}{d}$的物理意义及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①E=$\frac{F}{q}$.式中q不是产生该电场的点电荷而是试探电荷B.公式②E=$\frac{kQ}{{r}^{2}}$.式中Q是产生该电场的点电荷而不是试探电荷C.由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所示,A、B两物块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现对A施加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