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与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关系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如焦虑和抑郁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睡眠科学#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人际和谐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有近10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而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就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2021年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调查结果显示,18.5%的大学生有抑郁倾向,8.4%的大学生有焦虑倾向[3]。
当前国内外研究证明身体活动是减少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4-5]。多项针对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荟萃分析显示,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抗抑郁药物效果相似[6-7]。此外,较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8],睡眠质量较差则会导致焦虑[9]和抑郁[10]情绪的出现,并使已有的症状加重。本研究在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与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交互效应,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3—4月选取贵州省、陕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浙江省各1所综合类本科高校,在被调查的每所高校选取50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参与研究,共发放问卷2 655份,剔除无效和缺失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2 099份,有效回收率为79.1%。其中男生823名,女生1 276名;一至四年级分别有495,599,539和466名;独生子女710名,非独生子女1 389名。平均年龄(18.4±1.5)岁。调查前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和要求,问卷调查在知情、自愿同意的原则下进行并匿名填写。研究通过了浙江师范大学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批号:ZSRT2022102)。
1.2 研究工具1.2.1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社会人口与生活行为因素。社会人口学和生活行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吸烟、是否饮酒。
1.2.2 身体活动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IPAQ-SF)对大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11]。IPAQ-SF重测信度系数为0.63~0.89[1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IPAQ-SF由7个题项组成,用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7 d内至少10 min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频率(d/周)和持续时间(min/d)。过去7 d的身体活动通过计算每种身体活动强度的总时间(每个强度的频率×持续时间),并考虑该强度身体活动的估计代谢当量(MET),将最终的身体活动转化为能量代谢总量。IPAQ-SF将低强度身体活动赋值为3.3 MET,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为4.0 MET,高强度身体活动为8.0 MET[13]。按照总体能量代谢将身体活动量划分为高、中、低3个类别[14]。高身体活动量满足下述2条标准中任何一条:(1)各类高强度身体活动合计≥3 d,且每周总身体活动水平≥1 500 MET;(2)3种强度的身体活动合计≥7 d,且每周总身体活动水平≥3 000 MET。中等身体活动量满足下述3条标准中任何一条:(1)满足每天至少20 min的各类高强度身体活动,合计≥3 d;(2)满足每天至少30 min的各类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合计≥5 d;(3)3种强度的身体活动合计≥5 d,且每周总身体活动水平≥600 MET。低身体活动量满足下述2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1)没有报告任何活动;(2)报告了一些活动,但是尚不满足上述中、高分组标准。
1.2.3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测量评估[15]。PSQI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7,重测信度为0.81[16],信、效度良好。PSQI由19个题7个维度项组成,用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1个月的睡眠质量情况。每个维度按0~3分计分,量表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15]。本研究中PSQI总分<5分表示调查对象睡眠质量好,≥5分则表示睡眠质量差[17]。
1.2.4 抑郁情绪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测量大学生的抑郁程度[18]。该量表的再测信度(r值)为0.89,Cronbach α系数为0.85,信、效度良好[19]。CES-D共有20个题项,用来询问调查对象过去一周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率;每个频度赋值0~3分,总分为0~60分,CES-D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情绪越严重。CES-D总分<16分表明无抑郁情绪;≥16分表明存在抑郁情绪[20]。
1.2.5 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定大学生的焦虑感受及程度[21]。该量表分半信度为0.70,重测信度为0.78[22],信、效度良好。SAS包括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根据调查对象最近一周某个症状出现的频率,采用1~4等级计分。总分为20~80分,总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SAS总分≥50分时被认为有焦虑症状情绪[23]。
1.3 质量控制在问卷发放前,研究者详细介绍填写指导语,同时强调所有调查结果都将被严格保密,并且仅用于科学研究。问卷收集的整个过程中,由课题组成员配合班主任进行施测,问卷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无法独立完成的由课题组成员指导完成,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并使用χ2检验分析各变量的性别差异;其次,对混杂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抽烟、是否喝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睡眠质量分别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身体活动和睡眠的交互作用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在2 099名大学生中有62.3%(1 307名)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21.6%(454名)和39.9%(838名)大学生分别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男生相比,女生参加高身体活动量的比例较低,而参加中等和低强度身体活动的比例则高于男生;女生睡眠质量差的比例高于男生(P值均<0.05)。见表 1。男生(21.6%,178名)和女生(21.6%,276名)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而女生(43.8%,559名)有抑郁情绪的比例高于男生(33.9%,279名)(χ2=20.48,P<0.05)。
表 1 不同性别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构成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性别 人数 身体活动量 睡眠质量 高 中 低 好 差 男 823 352(42.8) 336(40.8) 135(16.4) 346(42.0) 477(58.0) 女 1 276 285(22.3) 614(48.1) 377(29.5) 446(35.0) 830(65.0) 合计 2 099 637(30.3) 950(45.3) 512(24.4) 792(37.7) 1 307(62.3) χ2值 110.15 10.70 P值 <0.01 <0.01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2.2 大学生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调整大学生人口学基本特征等变量后,以大学生是否焦虑/抑郁情绪(以否为参照组)为因变量,以身体活动量(以低身体活动量为参照)或睡眠质量(以睡眠质量差为参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等强度身体活动与焦虑(OR=0.45,95%CI=0.33~0.61)和抑郁情绪(OR=0.33,95%CI=0.25~0.43)均呈负相关;睡眠质量差与焦虑(OR=3.89,95%CI=2.95~5.12)和抑郁情绪(OR=3.94,95%CI=3.19~4.86)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
2.3 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以低身体活动量且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存在交互效应关系。与低强度身体活动且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相比,睡眠质量好且不同程度身体活动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风险均降低,睡眠质量差且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风险也降低(P值均<0.05)。但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差的交互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 2。
表 2 大学生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2 099,OR值(95%CI)]
Table 2.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leep quality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n=2 099, OR(95%CI)]
自变量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低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差 1.00 1.00 低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好 0.37(0.22~0.60)** 0.33(0.22~0.49)** 中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差 0.99(0.75~1.31) 0.97(0.75~1.27) 中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好 0.20(0.13~0.31)** 0.22(0.16~0.30)** 高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差 0.54(0.38~0.76)** 0.34(0.25~0.46)** 高身体活动量×睡眠质量好 0.14(0.08~0.24)** 0.08(0.05~0.12)**注: **P<0.01。3. 讨论
大学生面临从青春期到成年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两种压力情境下,可能有较高的负面心理健康风险[24]。大学生高身体活动量较低(30.3%)和睡眠质量差(62.3%)的状况也普遍存在,国内外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25-26]。此外,针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各变量的差异分析表明,女大学生存在抑郁情绪的比例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在女大学生生理周期中会出现较大变化,使其更加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健康问题[27]。男生的身体活动量高于女生,且睡眠质量优于女生。原因可能是男大学生往往更愿意从事身体活动,活动的时间也更长[28],从而使其获得较多的健康益处,包括改善其睡眠质量[2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后,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分别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风险存在相关性。相对于低身体活动量,高等身体活动与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有相关性,中等身体活动量与焦虑和抑郁情绪不存在相关性。然而,De Moor等[30]认为,无论活动量如何,身体活动均可以通过提高自尊、自我效能、认知功能等多种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每组别身体活动量的样本差异较大且身体活动量是根据参与者自我报告的运动频率进行评估,回忆偏差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与睡眠质量好的大学生相比,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概率分别是睡眠质量好的大学生的3.89和3.94倍,Milojevich等[31]研究结果支持本研究的观点。睡眠质量差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慢性炎症的发生、褪黑素的失调和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这些均与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32]。还有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存在共病,针对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应综合考虑变量之间的双向关联,开发最恰当和经济的干预措施[33]。研究发现,与身体活动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相比,睡眠质量对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程度更大,与Ghrouz等[17]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之间存在双向联系[33],即每种行为都会促进另一种行为的产生。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与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存在交互效应。在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中,与低身体活动量相比,参加高身体活动量的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情绪的风险均降低。说明在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参加大量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一项汇集了两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的整体改善可以对焦虑、抑郁情绪产生有益影响[34];但也有研究发现,当个体睡眠质量处于健康水平时,参加身体活动只能维持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没有促进作用[35]。可能是由于个体身体饱和机制存在差异,睡眠问题会导致神经营养活性水平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减少,从而增加负面情绪[36];身体活动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和BDNF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改善焦虑、抑郁情绪[37]。然而,睡眠质量良好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正常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BDNF表达等,即上述指标达到饱和,增加身体活动对进一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有限;个体未达到饱和状态时,增加身体活动则会对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同样是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症状,它们之间也可互为因果关系[33]。本研究只进行了单向分析,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综合探讨其双向关系,深入了解其更深层次的关系。本研究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交互效应关系表明,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参加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或者保持高身体活动量,对降低和预防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大益处。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调查范围仅6所高校,可能对样本的代表性造成一定的限制。未来应考虑不同地区、大范围招募参与者,以便获得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睡眠和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次,本研究针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睡眠质量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忆偏差或社会期望偏倚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后续需进一步结合客观测量工具,如加速度计和多导睡眠图等,增加数据的客观性。
网址:大学生身体活动和睡眠质量与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关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2160
相关内容
中青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化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睡眠时长与健康:探索睡眠时长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美豆芽健康饮食养生网
居家期间,如何调节焦虑和抑郁情绪?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和缓解焦虑和抑郁?
为什么运动对缓解焦虑抑郁如此重要?
心理压力管理工具在预防焦虑和抑郁中的科学依据
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焦虑抑郁心理辅导有效果吗
睡眠与健康的关系:时长、质量与习惯的重要性
优艺墨堂教育科技 青春期孩子的抑郁与焦虑:上升趋势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