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紧急动员令发布之后……
地震时,要遵守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紧急疏散指令,不要擅自行动。 #生活知识# #应急处理#
9月1日,随着超强台风“苏拉”逐渐临近,深圳发布了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18年“山竹”到访后,深圳五年来首次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为做好超强台风防御工作,保护市民生命安全,9月1日上午10:50,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发布了《深圳市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从12时起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并在全市范围内动员实行“五停”。
紧急动员令发布后,深圳各民生保障部门以及各抢险救灾队伍加速“跑起来”,采取强有力措施做好气象监控预报、水电气供应、安全风险排查、应急避难场所开放等工作。深圳市民积极响应动员令,自觉做到“无必要不出门”。全城上下众志成城,有序备战超强台风“苏拉”来袭。
气象人:
“山竹”后的首次红警 全员总动员
9月1日11时,在深圳市气象局的指挥中心,预报员飞快敲击键盘的声音、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紧张地“琢磨”着台风的“脾气”,聚焦于如何迅速、精准地发布最新的预警预报。
▲深圳市气象局各岗位人员紧盯屏幕“捕风测雨”。
预警预报信息是防灾减灾“消息树”和“发令枪”,红色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发布后全市所有防御工作都得按照最高级别进行防御。“苏拉”路径一直在变,预计风雨影响很严重,红色预警信号什么时候发布最合适?在紧急召开的讨论会上,各预报员将卫星图像、气象雷达数据等各种渠道的不同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预判红色预警信号可能在14时左右发布。
14时一到,红色预警信号正式发布,预计“苏拉”未来12小时内将近距离严重影响我市,风力将达12级以上。此次深圳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是“山竹”以来的首次。
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气象人全员总动员,在预测、观测、减灾、服务业务等各个岗位同时值班,确保工作持续不断。据统计,深圳市气象局根据施工工地对风、雨等气象因素非常敏感的特点,自8月30日20时至9月1日16时,通过戒备系统向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专业行业服务用户、建筑工地、重点工程等6877家单位共计28318名安全责任人共发送短信168650条;微博发布89条,阅读量632万;服务号发布推文3条,推文被i深圳、深圳发布等渠道转载,总阅读量超100万。
应急人:
全部在岗在位 转移安置30万余人
9月1日14时,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大厅内一片繁忙的景象,一群穿着应急黑马甲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目不转睛地紧盯观察大屏幕上的台风动态,有的在调度切换全市各区重点场所的实时监控,还有的在传递材料准备接下来的汇报工作……在大厅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台风“苏拉”的实时路径、全市应急响应及水文气温等实时动态信息,滚动播放着全市各区的实时监控。
▲深圳市应急局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台风动态。
深圳市三防办的王琛、黄子英是大厅里的两位工作人员,他们中午匆匆吃完饭还没来得及休息,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对他们来说,这几天也许是今年以来最紧张忙碌的时候。从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启动防台风“关注级”应急响应一刻开始,他们的工作节奏就开始变快了,而随着应急响应的不断升级,他们的工作节奏也随之越来越快。
黄子英告诉记者,为了防范台风“苏拉”,深圳早在8月28日起就多次召开防台风工作会议,部署防台风的各项工作,并密切关注台风的动态,同时,各区各部门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为此,深圳全市4.1万名三防责任人已经全部提前在岗在位,落实防台风的各项举措。
王琛也向记者透露,在台风来临前,深圳共转移安置30万余人到安全场所,并面向市民有序开放841处应急避难场所,同时,在应急避难场所内,为他们准备了折叠床、被子、矿泉水、泡面等应急避难物资,确保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清水河街道及时转移工地人员到应急避难场所。
地铁人:
24小时值守 安全护送每一位乘客
“乘客请注意脚下,不要拥挤,有序下车。”9月1日下午7时许,地铁3号线的最后一班列车缓缓抵达福保站。福保站的行车值班员耿学娟正在站厅内外巡查,同时配合车站进行大客流应急预案的处置。此时,家住益田村的黄小姐正快步出站,她告诉记者,之前公司就收到了防台风紧急动员令,要求所有员工提前下班回家。“还好来得及坐上地铁赶回家。”
▲在地铁站值守的行车值班员。
这场与台风“苏拉”赛跑的战争从前一晚就已打响。8月31日晚间,深圳地铁运营单位配置了防洪沙袋、防水布、救生圈、救生衣等应急保障物资25余万件,投入防汛类抢险器材约720种7400多件,全力确保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在硬件物资配备的情况下,还需要人员时刻值守,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耿学娟就是其中一位。
下午4时许,耿学娟就抵达了福保站的车控室,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平时的工作安排,她要在车站一直工作到第二日的上午9时才能下班。但不同于以往,遇上了台风恶劣天气,耿学娟和同事们的工作更加谨慎小心。“每个地铁站都有人24小时值守,我们福保站由于地势特殊,处于低位,更有防淹重点部位需要关注。”
据悉,在既有防台防汛工作基础上,深圳地铁集团相关单位也根据响应级别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台风预警、汛情及工作信息,按照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置。
交通枢纽:
深圳北站与宝安国际机场按下“暂停键”
9月1日15时,风力已达6级,路旁的小树开始晃动,穿行在路上,“推背感”越来越强。
记者在深圳北站看到,往常人头攒动的东进站口此刻已空空荡荡。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深圳铁路部门决定9月1日11时10分起,对进出深圳地区所有车站的列车全部停运。
“严阵以待抗击台风,上午所有列车确定停运后,我们就开始陆续疏离所有站内旅客。”深圳北站工作人员表示。
▲为应对“苏拉”,深圳北站已疏离所有站内旅客。
而距此30余公里的宝安国际机场里,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平日里人群熙熙攘攘的航站楼此刻已无一名旅客,偌大的停机坪已不见飞机的踪影。一名深圳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时起,深圳机场启动机场三防应急处置预案一级响应,按下了“暂停键”,暂停所有航班运行,全力做好此次超强台风苏拉防御工作。可转场的飞机均已飞离本场,廊桥机位已清空、航站楼内已无滞留旅客。
▲9月1日16时,一向忙碌的宝安国际机场此刻空无一人。
“上次这么大规模的应急响应还是台风‘山竹’来袭那一次。”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确保所有旅客和飞机都清场后,各环节保障人员仍坚守在岗位上,待台风影响减弱后,尽快组织恢复本场航班运行。
临时安置区:
3000余工人“入住”深圳湾体育中心
9月1日13时30分,记者到达深圳湾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此刻这里已经被划分为临时安置区,附近三个社区的3000余工人在8月31日晚便已在此入住。
▲3000余工人“入住”深圳湾体育中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席子上休息。附近不仅有电风扇、冰块这些降温设备,通道还设置有电源供工人充电。临时安置区除停车场的厕所外,还另外加装了20多个移动厕所,医疗保障组还特别配备了多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备不时之需。
▲临时安置区内加装的移动厕所。
“在这里很安全,有水,还有免费的饭吃,早上我们吃了面条,中午吃了饭,除了有点热,没啥可挑剔的了。”入住的工友告诉深晚记者。
项目工地:
300多名工友提前安全撤离项目建设工地
9月1日14时,深圳全市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红色预警发布后,深圳市艺术高中民治学校项目副书记孙鹏耀冒着大雨回到项目工地上,与5名项目“三防”应急小组成员会合,开始逐一排查项目现场安全保障情况。
▲ 中建三局深圳公司深圳市艺术高中民治学校项目副书记孙鹏耀(左)在逐一排查项目现场安全保障情况。
平日里热火朝天的工地此刻格外安静。早在前一天,在接到通知后工地立即停工,建筑工人全部撤离至宿舍。为了解决300多名工友的吃饭问题,项目食堂当天下午紧急采购了充足的食材物资,项目部也为大家准备了100箱方便面、100箱矿泉水以防不备之需。
孙鹏耀向记者介绍,31日项目应急小组已排查外架隐患并对外架安全网进行了调整,所有大型设备停止运行。同时疏通排水沟,清理临边材料,码放沙袋,现场还设有10台抽水泵,以防雨水倒灌入临近小区,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同时应急小组两班倒值班,确保即使项目停工但有人值班应对突发情况。”孙鹏耀带头值班,才熬了一个通宵的他顾不上休息,赶在台风登陆之前,仔细排查项目工地抗台防汛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工友人身安全情况,他表示要与应急小组坚守到台风离去的那一刻。
菜篮子:
有超市门店按平日2至3倍货源备货
收到深圳发布的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后,天虹龙华购物中心高级物业经理王世洪马上和同事“动起来”,他知道超市马上就要迎来台风来临前的新一波客流高峰,市民要来采购食材物资了。
10分钟后,门店客流明显多了不少,许多市民开始为台风做准备,提前采购蔬菜、肉品、米面粮油等物资。好在门店已做好了充足准备,面对逐渐增多的市民,超市运营依然有条不紊。
据天虹超市龙华店经理陈耀创介绍,8月31日起,已有不少市民为应对台风购买生活所需品,门店已按照平日的2至3倍货源进行备货。“今天一早,食材就被堆满货架了,市民可以按需来采购。”
▲天虹龙华购物中心按照平日的2至3倍货源进行备货。
记者在门店看到,不少市民正在超市里有序采购,虽然货架上的食材已有所减少,但店员正有序补货。王世洪介绍,为确保员工安全,当天门店内有身孕的员工已通知居家办公,部分年纪较大、住得较远的员工也在14时起陆续离店。“我们既要保障市民采购需求,也会保障员工的安全,确保他们16时前都可以安全到家。”
外卖小哥:
照常“营业”的“追风少年”
山雨欲来之前,街上一道道黄色的身影让人更觉安心。
“带好雨衣,做好手机防水工作,随时等待相关的通知。”9月1日临近中午,美团外卖龙华区清湖站站长张林凤给同事们做完动员后,骑手们便像往常一样,四散到清湖的各处街道小巷执行配送工作。此时天已经飘起了小雨,空气中有丝丝微风。
骑手刘华告诉记者,8月31日站点就为骑手们做好了防台风的宣讲工作。“趁着风还没来,加紧多配送几单。我们不仅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有时候还帮市民配送药物和生活物资,此刻我们不能缺席。”骑上小电驴,刘华在城中村里穿行自如,他说自己今天是“追风少年”。
▲骑手刘华正在执行配送任务。
骑手张林凤向记者透露,她接到通知,美团今天为骑手们申请天气补贴,对部分无法取餐区域也将暂时停止配送服务。“站点准备了姜汤、热茶,骑手回来可以暖暖身子,有需要的路人也能进站遮风挡雨。”
南方电网:
组织2760人次对电力设备设施拉网式排查隐患
深圳是一座绿色宜居的城市,高大的树木众多。但是在台风期间,大风可能使树木倾斜触碰线路、导致跳闸,进而影响市民用电稳定和城市供电安全。
9月1日中午12时,南方电网深圳罗湖供电局配网资产部运维一班班长汪明科和同事正冒着细密的小雨,站在高高的高空带电作业车上,对大望片区供电线路沿线超高树木和藤蔓进行树障清理。汪明科告诉记者:“在台风‘苏拉’应急响应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安排18位同事、6辆车24小时应急巡视值守,对重要线路、设备不间断线上看护,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安心用电。”
此外,深圳沿海地区风浪较大,深圳大鹏供电局利用无人机、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对架空线路等易受台风影响的设备开展巡视;深圳盐田供电局开展低洼易涝点防风防汛加固情况检查,对发电车、抽水泵等设备及物资工况进行仔细确认,并以沙袋加固低洼易涝的配电房门口、封堵临海挡墙缺口,避免海水倒灌危险及配电设备运行。
记者了解到,应急响应期间,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累计组织2760人次对所辖电力设备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清理树障562处、处理飘挂物63处、内涝隐患点10处,确保线路周边运行环境良好;出动用电安全检查人员920人次,协助191户重要电力用户、269户重点关注用户做好用电检查;组织22支应急抢修队共计1284人、125台应急发电车随时待命。
绿化工人:
紧急清理倒伏树木“剪”少隐患
台风“苏拉”来袭,深圳街头那些新移栽树木会不会被台风刮倒?古树名木会不会受台风波及受损? 9月1日,深晚记者走上街头一探究竟。
9月1日中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场,身着亮绿色工服的绿化工人正忙着拿工具修剪多余的枝干。“过长的树枝必须在台风来临前全部修理掉,不然会有掉落的危险。”绿化工人何洪桃说。趁着狂风还没有席卷而来,现场绿化工人们三三两两快速配合着修剪树枝。加固工作完毕后,他们还要行走一圈进行巡逻。
▲绿化工人拿工具修剪多余的枝干。
何洪桃给记者介绍说,整个深南大道中段,绿化工人在8月31日已经针对一些抗风能力不佳的树木使用了支撑物加固树枝,过度茂密的树干也进行了修剪。“我们在主干道有多个应急队随时巡逻,遇到情况,修剪组的专业工人马上就去作业,以保障道路的畅通无阻。”
下午5时30分,狂风大作,记者随同何洪桃在深南大道巡视,看到行道树在风中摇摆得很厉害。“园博园附近有树倒塌了,出现阻挡交通的情况,需人员过来清理!”“收到,马上组织人员到现场!”何洪桃发现位于侨城东地铁站路口处有棵大树倒在路面,已经阻碍交通,于是赶紧呼叫同事前来处置。
记者走进一看,发现是园博园区内的大树直接倒在了马路上。何洪桃赶紧招呼同事从车上拿出路障拉起红线,将该片区域拦起来。倒塌的树木是棵成年南洋榕树,面积大,十分沉重,七八个绿化工人穿着塑料雨衣,顶着暴雨拿起电锯开始树干分离,再互相配合将清理掉的断枝抬上卡车。50分钟过去,众人终于将路段清理一半,可供车辆通行。“完全将断枝树木清理还需要2小时以上,我们也会帮助园区进行清理。”何洪桃说。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绿化处统计,绿化部门派出了百名绿化工人战斗在防台风前线。截至9月1日晚6点半,深圳的城市主干道已修剪树木2151株、清除倒伏树木45棵,加固树木2352株。
安全巡查保障人员:
筑牢“防风墙” 安全转移8000多名群众
9月1日下午,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正向广东靠近,随着台风越来越靠近,临海的大鹏新区为了减小台风带来的灾害,安全巡查组和后勤保障组也早已开启工作,各级分工协作,加强值班值守。深晚记者也来到了大鹏新区,在现场直击台风登陆前的大鹏。
从雷公山隧道往南澳方向,可以明显感觉到风力变强,路边有些小树和护栏已经被刮到,巡查组也在不断地处理着突发情况。记者了解到,新区各类船舶已全部回港避风,人员全部上岸。
▲路边停放的渔船。
在月亮湾海鲜街附近,记者看到渔船整齐摆放在马路一侧。在新区各个可能受到台风影响较重的地区,应急队伍已经协助人员转移,标记危险区域,同时随时待命,确保道路畅通。在新区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帮助临时避难市民搭建床铺,安放生活必需品。截至发稿前,大鹏新区已经有超过8000名群众完成安全转移。
▲封锁危险区域。
▲应急避难所登记。
志愿人员:
闻“风”而动!为独居老人送新鲜蔬菜
面对超强台风“苏拉”,龙岗区横岗街道华侨新村社区积极开展防台防汛准备工作,并上门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或是困难老人群体提前购置新鲜蔬菜,同时还向老人们宣传安全出行注意事项和社区支援服务热线,以确保这些特殊群体在台风期间的生活得到妥善照顾。
“阿姨好,马上台风就要来了,我们给你送点菜过来。”华侨新村的志愿者带着青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来到高龄独居老人家中,再三叮嘱老人,台风天要注意安全,有需要可以拨打社区支援服务热线。
▲龙岗区横岗街道华侨新村的志愿者为高龄独居老人送新鲜蔬菜。
据悉,华侨新村的志愿者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进行全面排摸,并为有需求的老人送去了新鲜的蔬菜,用于台风天储备。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燃眉之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心和温暖。
除了为辖区特殊群体送去关心关爱以外,华侨新村社区还通过微信群等传播途径,向辖区居民发布台风防御提示,落实对门窗、雨篷、晾衣架、花盆、空调外机等易发生高坠隐患的悬挂搁置物品、附属构件的巡查。与此同时,该社区还积极落实人员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台风情况,筑牢台风辖区“安全防线”。
台风席卷而来,风雨肆虐,在应对“苏拉”过程中,全城都展现出了严防死守、严阵以待的决心。这不仅仅是一场风雨的挑战,还是一次全城的考验。
全城防御工作还要继续,根据气象局1日21时的预报,台风“苏拉”位于深圳东南方约65公里的海面上,预计“苏拉”于9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在香港南侧海面近距离移过,深圳1日夜间至2日上午风雨最强,伴有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目前,深圳市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2023年1号)和全市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继续生效中,台风还在“发威”。在此呼吁各位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确保窗户关好、室外物品固定、备足应急物资,共同度过这场暴风雨的考验。
深圳晚报记者 成功 王新根 吴洁 杜婷 李超 邱志东 魏羽辰 朱冀 郑燕妹 董玉含 林咪玲 林涛 袁晔 涂世琳/文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陈玉 严文婷/图
网址:深圳,紧急动员令发布之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34117
相关内容
深圳生活、旅行必备知识手册(深圳生活,深圳旅游,深圳度假,深圳美食,深圳租房,深圳探险,深圳酒吧,深圳KTV,深圳停车,深圳加油...)海陆空出动!深中通道通车前“上演”紧急救援
人人健康 “救”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走进深圳
深圳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织密“5分钟救援圈” 深圳应急管理服务站成居民“安全港”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41号)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办法
深圳“应急第一响应人”:危急关头率先出手,平凡生活闪耀光芒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339号)深圳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篇)
深圳消费在线,深圳消费,消费,中国消费,深圳消费网,深圳吃喝玩乐,深圳房产,深圳家电,深圳美食,深圳旅游,深圳购物,深圳住宿,深圳商家,户外活动,FB活动,时尚购物,时尚美容,化妆技巧,教育培训,消费论坛,深圳消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