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工作时总想放弃、对自己的评价总是非常苛刻、对未来非常担忧、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这些都可能是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正承受压力?职场压力和压力有什么不同?该如何正视正在面临的职场压力?
企观国资根据采访整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行为应用研究主任祝卓宏的研究成果,以“如何管理职场压力”为主题推出系列干货,帮助读者识别职场压力、减轻压力,同时还将分享几个易学的舒压小技巧。
本期为职场压力管理第一期:什么是职场压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位成年人在社会环境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岗位职责。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场所,不同级别、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职场人士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源。
究竟什么是工作压力?
针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显著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于2015年至2017年调查了32436名公务员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发现,公务员生活问题压力最大,其次是职业发展压力,然后依次是工作任务压力、角色定位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
公务员群体整体上有10%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8.4%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5.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与省市机关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压力更大。
该中心还对2009年至2017年底公开报道的283例自杀干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自杀者以处级以下的基层干部为主,占70%,主要自杀原因是抑郁症,这个比例与基层干部占整体干部比例一致。
压力(stress),也称为应激,是个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自身的应对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适度的压力可提高人的警觉性水平,有助于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
但长时间、超负荷的应激状态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影响到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认知和行为继而又会影响到情绪和压力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压力影响情绪 …
长期过大的压力会使个体出现焦躁、愤怒、易激惹、忧虑等情绪,也会出现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情绪。
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某些人可能很容易因为某件小事情就暴跳如雷、不耐烦,或者经常感觉到耗竭感、疲惫感、无力感、委屈等。
压力可能会刺激人体释放特定生化物质,比如皮质醇与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个体的思考能力,并增强反应倾向,进而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并导致冲动性、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压力也可能扰乱大脑的奖赏环路,导致个体很难获得愉悦感,进而产生抑郁情绪等。
压力影响认知 …
长期过度的压力会使人的认知偏倚,表现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低等,也会使认知功能受到损害,比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认知效能较低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发现在压力很大的时候,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减退,经常忘事;此外,也可能会觉得当前工作中的难题没有解决之道,工作效率降低等。
这种负性的认知模式继而会对情绪造成负面影响,使个体的压力更大,形成恶性循环。
压力影响行为 …
长期过度的压力会对个人的行为有负面影响,比如会有回避行为、冲动行为、攻击行为,也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有暴饮暴食、过量吸烟饮酒、睡眠不佳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有压力的时候,不想外出、不想与人说话和打交道,想躲起来,不想上班;也会偶尔有一些急躁的行为,比如发火等。
这些可能都是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性行为继而影响情绪,也会使压力更大,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简介
祝卓宏,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后导师,注册督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行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代表作《奇妙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密码》。
原标题:《职场压力管理(一)| 抑郁自杀高发,你感受到职场压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