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4 23:12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职业道德#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追寻幸福是人的生活动力。倘若不能追求幸福,生活似乎毫无意义。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却愈来愈趋于一种失缺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亦成为亟须关注的问题。“工作快乐”、“职业声望”和“利益获得”等的确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相关要素,但是,单纯把它们完全等同于“职业幸福感”,却是误解。那么,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是什么?其真正来源又是什么?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在职业认识、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倘若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从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并且得到外在和自我双重的良好评价,便可以产生一种持续快乐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显然,教师的这种职业幸福感作为人类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绝非凭空生成,而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实现可能性来自意义、技能和乐趣。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并且三者缺一不可。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意味着教师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认同和擅长的、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在此教师职业观的引领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其纯粹的生计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失缺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来源从根本上就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以下方面。

      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教师——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何苦以“伟大的牺牲”自诩?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① 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是无源之水。

      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通常便会受制于经验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

      二、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主要在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职业”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之有不同界定。例如:(1)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2)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3)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4)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5)职业是“个性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② 应该说,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认为职业唯有经济功能,又确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决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指向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社会具有极强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最复杂工作之一

      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精神、心理和灵魂,职业实践方式以主体间交往为主,交往双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职业实践是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情境中的。教师职业以“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为特性。“回归性”是指“教育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儿童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种批判的标像“飞去来器”那样回归,责任还是归自己来负”③;“不确定性”是指教师的见解与理论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从一种场合看是圆满的实践,在另一种场合看却是全盘否定的;“无边界性”是指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使教师的职域与责任无限制地扩大。因此,教师职业情境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可被看成科学又可被视为艺术的职业行为方式,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个体性和多元性,也使教师职业实践必然融通于教师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方式。

网址:“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45049

相关内容

“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四大策略.doc
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及提升策略
克服职业倦怠,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与研究
变革型领导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情感能力和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让幼儿教师感受职业快乐的策略(10页)
教师幸福感调查: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通用30篇)
职业幸福感研究:前沿述评与新思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