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买菜和生活用品省钱攻略/ Lower your grocery bills
我每个月在grocery类别的花费并不多,如果不购入小家电或工具,我一个人生活实际支出一般维持在$100左右。我一般会用Intuit Mint这个网站绑定我的常用消费银行账户,设置好每个月每个类别的预算。当该类别有超支的时候,网站会发信息提醒我,本月有需要注意的超额消费。
以下是我疫情前设置了几年的日常消费budget。今年因为一直在家工作,groceries一栏因为囤货偶尔超标,时段性消费不平衡,但是整体一直在预算之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2月16日,本月已经过半。Groceries这一栏你看到我只花费了$13其实是不完全准确的。我买了一些Walmart的礼卡还没用完,所以没有体现到银行卡交易记录上,冰箱里也还有上个月囤积的食物。实际的grocery开销目前应该是$45左右。
注意Mint在过滤交易的时候有时候分类不会特别准确,你看到异常和分类错误的大金额交易,可以手动调整一下类别。这样在一览自己的消费的时候统计更加精确。
中文有句话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在美国并不适用。只要你善用礼卡和优惠卷,免费groceries经常有!银行、企业、商店和各种电商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资本经济和营销手段非常发达,自然给喜欢薅羊毛的人留了不少机会。我在一些华人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喜欢喷四处找deal的人是在“占便宜”。在美国大众从来没有这种疑义,一方面资本家的优惠券都是他们自己发的,人民和资本家属于对立关系。找优惠找劵一没犯法,完全合理正当;二没有伤害小农和个体利益。为什么不能撸毛?反而Reddit上的撸deal板块和一些知名小网站如Doctor Credit一直很热门,这两年Tik Tok在美国年轻人中间兴起之后,更是成为了extreme couponing的圣地。有高玩经常会分享时效性比较强的coupon,用各种促销组合甚至还会倒赚。
今天讲一下我常用的几种省钱方式:
1. 选择购买grocery的商店 - Costco, Walmart, ALDI, 亚洲超市
在之前的文章《不值得购买的高溢价商品 - 系列四》里写过,买菜买生活用品我主要去Costco/Walmart/ALDI这几个商店。精品超市如Wholefoods, Moms, 还有美国超市,没有很大的promotion我从来不去。美国商业的运作机制就是如此,同样的商品,换了一个包装和装修更豪华、概念更"高级"的商店,就可以卖出高几倍的价格。有人常说去普通的美国社区的中高档超市消费,感觉每样东西也贵不了一两刀,而是加起来grocery bill就要比平常翻倍——就是这道理,积少成多。
有人也会说有些超市如Wholefoods的肉质很好。我不经常吃肉,但是我认为Costco红肉肉质也同样好; 亚洲超市有Hala meat (有个专柜,买白肉时可以认准这个清真标签),鸡肉质量更佳。同时美国的小型farmers' market(农贸集市)非常普遍,在集市上你可以买到更加新鲜有机的肉制品,而且你的支出直接受惠于农民。Buy local,shop local, (撸资本家),不仅环保,也是让小农和个体经济更获利的方式。
很多人不了解ALDI,它是个德国连锁超市。他们的独有的进货渠道和自主品牌保障了一些常用的水果、食材、蛋奶、饮料有比Walmart更低廉的价格,每样常用品经常只精选1-2种,购物时也不用费脑。家里附近要是有ALDI,可以经常逛逛,有的价格低到难以置信,如一袋洋葱时令性$0.99。
另外建议,备好一个常用的买菜清单,每次去购物之前略加调整即可。这样购买的时候非常有效率和针对性。去Costco、Walmart这些人流量大的超市时可以目的明确,速战速决。如果可以,还是尽量选择客流低谷时段去购物,选择会更多,购物时心情也会更好。
2. 选择性囤货
我看到有很多博主会讲:不要囤货。我并不赞同,除非你是要定期搬家——这种情况囤货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如果生活相对有大半年以上的稳定期,针对生活必需品的囤货会让你更省钱省心。
美国的信用卡(Amex offer为首)和电商平台经常会有打折促销,这时候你根据促销要求一次买够30或者50美金的日用品会非常划算,也以备不时之需。如洗衣液,牙膏、女性生理用品、隐形眼镜护理液·····这些日用品我绝对不会等到用尽了再买,平时遇到好的deal我就会囤一些。今年3月美国疫情刚开始作妖作孽的时候,一度出现了厕纸慌。可我家刚好在1月打折时囤了超过40卷卷纸。我算了一下其实我平时每个月只用到2卷左右。所以我无偿散发了30卷给邻居们尤其是社区的老年人。我也不太能理解,厕纸这种生活必需品,为什么大家平时就不多备一些呢?当已经出现厕纸慌类似的紧急事件,再备就为时已晚,购价肯定也不够优惠。
刷deal的网站,我最常看的是Slick Deals。你可以下到手机上一个APP,每天蹲厕或者等车、排队时顺便刷刷,经常会有惊喜折扣出现。而且好处是这个论坛每个deal底下会有很多用户的购买分享和产品评价。有一些看着超级划算但是实操作时很麻烦的羊毛,不撸也罢,省了很多时间。
还有一个是The Krazy Coupon Lady。她也有发布自己的手机APP。主要是发布各种deal、优惠券的使用组合和免费产品信息。
3. 尽量避免超市网购Pick Up和Delivery,不使用Meal Plan和半成品
疫情的出现让超市的pick up和delivery更加盛行。但是经常购物的人就知道,在网上选购商品和比自己亲自去超市购物价格更高,并没有很好的优惠。而且经常需要凑单免费用,反而囤积了一些不必要的蔬果甚至是高价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消费。还有重要的一点时,美国现有的超市pick up和delivery在包装上非常浪费!塑料袋就像不要钱似的裹了一层又一层,还非很必要地进行分装。如果安全情况允许,我宁愿带上口罩手套和可回收购物袋,自己去超市选购。
同时,我也非常不建议订购Blue Apron一类按照菜单组合的meal plan与半成品。这些meal prep本身价格偏高,和在餐厅打包外卖的成本相当,同时食材因为运送和加工,并不足够新鲜美味。而且在运送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负担和塑料浪费。自己购买新鲜食材,不仅选材透明、灵活度高,更加健康丰盛,而且剩下了大量的银子。
请从举手投足开始,做一个低浪费、负责任的地球公民,珍爱我们的每一份资源。
4. 购买超市礼卡,善用超市和药店的APP
除了一些信用卡本身自带的超市购物返现活动(如Amex 3-6%, BOA 3%), 各种信用卡经常会有打折的积分兑换活动,此时你可以换购超市的gift card,如Walmart.
同时Amazon也有各种如买$50返15之类的网站促销活动,尤其当限定产品只限于自营类商品时,你可以用这个促销购买grocery store的gift card,如美国超市Safeway。我们当地的Safeway都在社区人口密集处,购物很方便但是价格偏高,但好处是有的Safeway会允许你用礼卡买礼卡。比如用不完的Safeway gift card,我可以再在商店买成Amazon/Home Depot/Target/Walmart一类更加常用的礼卡,供以后使用方便。今年Amazon的各种促销活动不断,我只是购买礼卡已经逼近$1000,也都用到了更加适用的地方,实现了9折以下的消费。
另外如果你家附近有Safeway/Giant/Kroger一类的美国传统连锁超市,一定要下载他们的APP,免费注册和加入会员。注册之后商家会经常赠送免费的食品和日用品(大多是发邮件提示,或者自己没事就去APP看看)。在购买之前可以看看有什么商品coupon,都可以在结账时自动叠加使用。
以Safeway App为例:[Just for U] 这一栏里面有很多的promotion。尤其是“Special Offers" 定期会出现全程9折,或者买$5送$5折扣券,或者是商家免费给体验的酸奶、新品牛奶、麦片、巧克力等等。我从这一栏里今年每一两个月都会拿到免费的土豆、新款Pizza、黄油、饮料等等。
最右的 [Rewards] 那一栏,是你日常消费的积分。你的消费会这成reward dollor返还给你,尤其是你买大额的gift card的话,积分马上就够两三刀的reward,确认使用后结账时直接减免。我的grocery bill并不高,但是每月基本都会获得小几刀的reward或者免费常用商品。
此外促销策略雷同的药店如CVS/Rite Aid/Walgreens都有类似的APP,可以叠加使用企业优惠券。
5. 购物神器Ibotta APP
往年下载了Ibotta这个APP,但是没怎么用。今年疫情在家工作空闲也多了不少,整天看充满智慧的网友们在家撸羊毛。有的人结合各种APP和manufacturer coupon,在家里撸出了一个小型超市。。。但是更多的分享者,在满足了自己的日常需要之上,会去把囤积了多余的日用品捐掉或者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Ibotta里面主要以产品厂商自己的优惠券为主,涵盖的商店也非常广,有Walmart/Safeway/Target..等等。就我周围的情况,我目前觉得最好用的是Walmart(食品类)和Target(个人护理类),每次去购物前都看看有什么新的促销,加到APP自己的list里。比如下图里1.25返现的大瓶装饮料,其实本身就是出售价格,所以是白送的。今年用这个APP,撸到了不少免费的饼干、洗手液、洗发水、剃毛刀等等。我家的可乐雪碧Canada Dry等等碳酸饮料,都是免费兑换的。。。发现今年促销的好像都是Zero 0度或者无咖啡因为主,正适合我这种戒白糖人士。
此外日用品也经常会有coupon。这些APP内的coupon都可以和你其他的coupon叠加。APP有的产品当地的Walmart或者其他超市不一定都会有,具体视情况而定。但是用久了大概就有数,哪些产品和品牌非常常见。
你只需要加这些礼券到你的APP里,结账后在APP内拍照上传你的收据,APP会自动识别或者根据条码识别,马上返现给你。
用Ibotta我最近省了$17.95, 一共撸了$300多羊毛。。。每次返现额达到$20之后就可以免费提现。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受用,也欢迎使用我的referral link来下载使用IBotta这个APP,你使用APP消费后我会获得$10。注册和下载Link点击此处。如果需要邀请码,我的是 kvsiwlf
如果你家附近Dollor Tree/一元店比较多的话,去Dollor Tree时可以顺手买一块钱的coupon本,有各大生产商家的日常用品优惠券,都是日常用品,在各种美国超市结账时都可以叠加。我家附近的Dollar Tree连锁店并不普及,就没有经常使用。家居类用品我经常去的是Target,囤积礼卡和利用自带的会员促销,都是9折以下购入商品。
只要记得,在北美,永不买不打折的商品。任何商品包括服务,都有优惠和打折策略。最后想说撸毛上瘾,适合为止即好,不要舍本求末,为省钱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反而得不偿失。比如Ibotta上面也会经常有一些用15个offer,额外返$10之类的促销。如果没有刚需,琢磨的时间可能并不值得这个10刀。节俭抠门是生活手段和业余爱好,但是提升自己、增加收入才是主业。平时利用蹲厕、排队、等车等碎片时间刷刷deal,还是极好的,极大丰富了购物乐趣和成就感,又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资金使用。时间久了,也不觉得“等”本身是件煎熬的事情,因为我总是有事可做。从而也对他人更多了几分宽容。
感谢豆瓣儿们的支持和喜欢!能让你有所收获就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
系列文章超链接:那些不值得购买的高溢价商品 - 系列一
不值得购买的高溢价商品 - 系列二
皮肤科医生推荐的极简有效护肤专题·男女适用 - 系列三
职场穿着,到底是穿什么?
不值得购买的高溢价商品 - 系列四
网址:北美买菜和生活用品省钱攻略/ Lower your grocery bills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4712
相关内容
购买家电的九大省钱攻略荷兰留学生活费用省钱攻略
在北京过省钱生活?看攻略!
阿维塔07提车:这期是买车省钱攻略!
组图:在北京过省钱生活?看攻略!(2)
怎么样才能省钱(省钱实用攻略)
初次来北京旅游,5天玩转京城省钱攻略
穷游怎么游:省钱旅行的实用攻略与技巧
买菜省钱的小窍门
自助旅游省钱30招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