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行走”带孩子体会生活中的艺术
生活艺术与旅行:行走在不同文化中的艺术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博客#
全文2695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01王婧,一位深圳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以情境美育特色教学风格,将美术馆实践课程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
02她希望做一名讲台上的快乐老师,以“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美育理念,构建学生艺术成长模式。
03除此之外,王婧还发起了“艺术行走”系列课程,利用深圳丰富的展馆资源,带领学生感受艺术在生活中的存在。
04王婧认为,好老师应具备热爱、主动、聆听、平等、研究和感恩等六大标准,这些标准贯穿她的教师生涯。
05目前,王婧计划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活美育”中受益,实现全面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大望学校的彩绘墙前,王婧与学生们合影。 受访者供图
“我深信,只要在一个区域、一个学科、一个领域上不断地向下扎根,自然会在某一天枝繁叶茂。”
2000年,王婧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大连大学毕业,那一年她只身一人手持地图南下到深圳,彼时的她,在深圳上百间学校中辗转。如今的她已在深圳教育中闯出一片天地,现任罗湖区教科院素养部主任、美术教研员以及红桂中学美术教师,先后被评为省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名师培养对象,在今年教师节前夕还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我希望做一名讲台上的快乐老师。”24年间,王婧打造情境美育的特色教学风格,将美术馆实践课程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将美育与城市、自然紧密相连。她以“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美育理念,构建学生艺术成长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探索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丈量美术馆”的实践探索,拓展艺术教育。
最初没有画室与教具 仍设法激发学生热情
在深圳,新晋教师们通常以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竞赛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王婧老师也不例外。她回忆起自己初次站在讲台上时,坦言:“也是很懵懂的,面对教材手足无措。”然而,她将区市的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不断探索教学策略,锤炼教学技能。在陈勇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王婧老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逐步塑造了自己独特的情境美育教学风格。
“没有画室,校园就是画室;没有材料,白纸铅笔一样能提高造型表现力。”2001年的布心中学没有画室,没有美术教具,王婧并不认为受到了阻碍。美术课上,她和同事文章老师带领50余名热爱绘画的孩子或蹲,或坐,或趴,在校园小花园的台阶上进行写生训练,成为了校园里面最生动的一道风景线。
“希望我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更要去育人。”王婧在教学实践、专业比赛中,逐步清晰了自己的育人目标,并且一往无前。2009年,王婧开始参与罗湖区美术学科工作室建设,确定了版画特色教学方向,将中国传统木刻与新文化运动的“新兴木刻精神”逐步根植孩子们的心底;2011年,王婧代表广东捧回了第六届全国美术教师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32岁的她成为深圳市中学高级美术教师。
教师与母亲双重身份 以陪伴开启艺术实践活动
王婧不满足于把美育课堂从教室搬到校园,她还瞄准了深圳丰富的展馆资源,她与同事开始尝试打造“艺术行走”系列课程。在王婧心中,“艺术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们不仅仅是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感受,还要用心灵去感悟、去寻找、去发现、去体会艺术在生活中的存在,它的场所不局限于美术馆、艺术展,有时可以是大自然、社会。
“行走美术馆,一开始只是作为母亲的自发行为。”王婧坦言。2008年,王婧开始独自带着女儿走进美术馆;到2010年左右,身边朋友带着开始加入,她表示初衷只是想为自己的孩子和她的小伙伴们创造不一样的美育童年;而后有更多孩子加入,QQ群从最初的3人到上百人,直到2012年“艺术行走”的课程逐渐成型。
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王婧和她的团队不懈努力,成功推出了由教师引导的美术馆课程和由家长带领的自主艺术探索活动。在王婧眼中,这些美术馆课程所承载的美育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教育,更关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度利用周边场所资源 让城市与自然成为美育教材
在王婧的教育旅程中,有着许多个重要的转折点。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婧自费前往芬兰参加国际藏书票大会,跟随大会行程到了芬兰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我就看到很多当地的老师带着学生,就在美术馆、博物馆席地而坐,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学习、临摹大师作品。”王婧看到这一幕十分感动,内心不禁响起一个声音:“这样的行为我可以做吗?”她片刻犹豫后便下定决心:自己不妨做一个实践者!带着这个决心,王婧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去服务更多的学生。
2014年,受到陇南支教经历的启发,她主动申请调往罗湖区地理位置最偏远、梧桐山下的大望学校执教,她认为在区域教育内实现薄弱学校帮扶。
在大望学校,她实践了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轮岗薄弱学校帮扶的设想,也通过校园美育与美术馆展览共建课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给大望学校美术课组生态带去了改变。除了常规课堂,王婧利用课后时间,陪伴和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等美术创作,更是在下午放学后给感兴趣的学生上社团课,家长时不时送来美味佳肴以示大力支持。同时,共建课程也提上日程。2016年9月,在关山月美术馆推广教育的支持下,“关山月是谁”——关山月先生高仿作品进校园项目落地,大望学校临时搭建木制墙面作为展示的空间,这便是王婧与同事上常规课普及美术馆艺术的“主阵地”。王婧感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不仅让学生也让自己感受到教室之外的学习方式有无限可能!”
通过将美育与城市、自然紧密相连,王婧用持续了11年的行动告诉我们,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追求。王婧与团队充分利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梧桐山、洪湖公园等展馆、园所的艺术资源,带领学生们在任务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让活动变成了课程,课程又变成了项目,就可以成为经典。”王婧介绍,曾先后带领学生到兰科基地,把珍贵的兰花品种画在纸上,永恒保存兰花的美;带领百名学子到梧桐山,以绘画作品展示20年来梧桐山的林业科学家们保苗育林让毛棉杜鹃开满山野的盛况;带领30组亲子家庭到洪湖公园,开展“荷香诗韵入画来”的小学美术跨学科课程,这堂课被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尹少淳的跨学科主题专著收录,还于今年5月25日在人教云教研中面向全国展播。“这些课堂都成为罗湖美育的品牌。”
王婧的“生活美育”项目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影响了大望学校、洪湖小学等罗湖区内的学校,更在深圳乃至全省、全国的美育领域引起了共鸣。
成为好老师的六个标准 贯穿她的教师生涯
“我更希望学生们以美术为载体,去热爱生活。”王婧表示,面对课堂上造型能力没那么强的孩子要多关注,引导他们用擅长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热爱的生活。从美术教学到以美育人,王婧认为最为关键的体现是在于美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建立自信,找到学习的动力,并且在遇到挫折时有所依托。
王婧从一名年轻的代课老师到一名正编的骨干老师,再到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名师培养对象,如今作为教研员的身份引领更多青年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王婧认为,在她心中好老师的有六大标准,分别是热爱、主动、聆听、平等、研究、感恩,这始终贯穿于教师生涯。对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王婧既荣幸又感恩,但表示:“放下所有的荣誉,继续前行。”她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教学和教研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和引导团队,因为她的目标是“要做一个永远能够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人”。关于未来的美育工作如何开展,王婧计划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活美育”中受益,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全国优秀教师
王婧
现任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素养部主任、美术教研员,红桂中学美术教师。执教24年,她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南粤优秀教师,今年8月份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多年来,她以“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美育理念,构建学生艺术成长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探索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丈量美术馆”的实践探索,拓展艺术教育。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受访者供图
网址:“艺术行走”带孩子体会生活中的艺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49106
相关内容
艺术中的生活 生活中的艺术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艺术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生活的艺术,艺术地生活
散文 体会生活的艺术
艺术生活的体会(精选8篇)
肉身的反抗:中国女艺术家的身体与她们的行为艺术
体验生活体味艺术.ppt
让孩子在艺术创作中拥抱幸福
艺术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