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4-11-25 09:07

生活哲学指导我们如何寻找生活乐趣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哲学研究#

最懂生活的人,什么是懂生活,没有一个定论,但有人却说,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其实苏东波的生活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生活不但发生快乐,而且不断的给自己制造快乐。

这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天赋,他严格上说并不是天才,而是后天努力。

苏东波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而他也为两个儿子准备了大量的书籍,让他们整天就跟书籍打交道,可以说是在书房里长大的,他们从小就看过很书了,在当时书籍本来就不是很多的时代,这是非常了不起,而且还很实用的方法。

现在我们是充斥太多无用的书,让我们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这些书籍上面。

那么两兄弟读了那么多书,他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呢?上京赴考,就好像我们参加高考。

1057年,这一年的苏轼才刚满二十岁,就带着弟弟参加高考了。

这一年也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因为从主考官到参加考试的人员,都可谓是旷古烁今,考官有欧阳修和梅尧臣,考生除了苏轼兄弟之外还有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

要知道这十个人对我们中华文明可都是有着一定影响的。

也就是这一次高考,苏轼跟欧阳修结下了缘分,因为他的才气被欧阳修看中了,非常的欣赏。

甚至欧阳修看完苏轼之前的一些文章之后不禁感叹,“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虽然是这样,但欧阳修以为这是他的弟子曾巩所写,所以没有敢给第一,怕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所以苏轼只拿了第二。

要知道欧阳修当时已经是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而且还是朝廷里的大红人,能被他看上,你说得多大的本事,在古代文人看文人是不会客气的,就是看才情的。

他觉得苏轼会替代他的位子,成为一代文豪,可以为朝廷做出大功效。

四年之后,制科考试开始。

如果说之前的进士考试是高考,那这个考试就等同于公务员考试,

北宋南宋录取的进士一共有4万多人,但制科考试录取了多少?只有41人。

想要在这样的考试中突围而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制科考试设置分为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虚设。

第三等实际就是最高等级。北宋建国100多年来,也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考过一个第三次等。这一年,苏轼两兄弟都参加了制科考试。

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

当时的宋仁宗可乐坏了,不禁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清平宰相!”

当时很多人都羡慕,如果有苏轼这样的天赋那该多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赋使然,是因为苏轼有着过人的天赋。

可他们却没有想过苏轼到底有多努力,从小就开始读书,他曾经说过,他读书很多时候是读一遍,抄一遍,从头抄到尾,在当时读透了大部分的书籍,那可是非常了不得的。

读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成就了他的才气,甚至让人觉得他天赋过人,他经常会因为在功课而忽视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比如在黄州当官的时候,有朋友去看他,等了很久他才出来。

苏轼连忙道歉,说他每天都要做功课。

朋友问他在做什么功课,他说是在吵“汉经”。

听到说抄书,朋友也是非常的震惊,看书就看书,竟然还要抄?

原来苏轼抄书,他并不是照抄,而是浓缩成他自己才懂的一些简单文字,但只要你说出其中的一个字,他就可以把那个字所表现在他所看的书里的一大段,这就是苏轼读书的方法,他等于是在不断的重复理解着他所看过的书,不断的去浓缩和理解,这样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家滚瓜烂熟,而且还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

这个朋友便是朱载上,后来他回到家里对儿子朱新仲说:“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苏东波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黄州的时期,他曾经也试过要每天看着银子来话,多一分都不敢多花,后来也要在贫瘠的土地里耕种,后来也也就有了东坡居士这个号。

尽管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但苏轼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而且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苏东坡与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简单的一些野菜,都可以让苏东坡有着很好的享受,足以见得他对生活的态度,其实不为名权利所困,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人这一生,与其羁绊于名缰利锁,不如在心里修篱种菊。

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无人之境,敢于用情放胆,荤素雅俗皆不避。

也许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所以他的作品也是那么的洒脱不羁。

当苏东坡被贬到惠州的时候,人人都觉岭南苦,苏东坡却活得逍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一句诗也是体现了苏东坡对当自己现状的满意和享受,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从京城被贬到惠州,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可都是灾难。

可这句诗却引起了敌对势力的妒忌,于是乎把苏东波贬到了当时更加荒芜的海南。

儋州当时绝对是蛮荒之地,尽管在这样的地方,苏东坡也并没有让自己沉沦,所以当宋钦宗赵桓继位后,他就有机会返京了。

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老苏必定官拜宰相。老苏才走到洪州,章惇之子就送来了书信:“恳求坡老为相之后放过我父子俩。”

苏东坡回信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故无所增损也。”

老苏有句名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并不会太在意别人的一些做法,他只是觉得他们也许也是无奈,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而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这就是苏东坡的社交哲学:知世故而不世故。

这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由两部分组成:

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宽恕人性。

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丢”,永远以赤子之心待人。

这就是苏东坡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实我们认真的去理解苏东坡之所以能够给自己制造快乐,是因为他可以做到这三点: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

并没有太多人可以做到这三点,如果可以做到,那你一定不会活得太累,你一定是快乐的。

所以说苏东坡懂生活,其实他不只是在政治场上可以做到那三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他喜欢诗词歌赋,也喜欢美食,更喜欢与朋友把酒言欢,他的生活就是这么的自然,快乐,值得我们学习。

网址: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5132

相关内容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中学会快乐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眉山开讲
浅析苏东坡诗词文中乐观的人生哲学
哲学,让我们明白快乐的生活
用哲学为自己找到快乐
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哲学人生与人生快乐.pptx
简单的人生哲学: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幸福的秘密
我的生命哲学
揭示人生智慧:从家居小物中学到的生活哲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