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发布时间:2024-11-25 09:07

生活哲学案例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启示我们看待世界角度决定生活价值。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案例#

导语: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超人哲学的提出者,属于非道德主义者,反基督徒。他曾猛烈的批判基督教的道德,以及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尼采的哲学是一种非理性哲学主义者,一种生命意志哲学,这是欧美哲学史上前所未有一种新哲学。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各不一样的回应。他的呼喊“上帝死了”,却引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论,这是尼采所没有想到的。但是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希特斯只是尼采的一道闪电,造就了这个世界的新秩序,只是这道闪电的威力不够强大,相信这个世界会有下一道的。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尼采于1844年生于德国普鲁士牧师家庭,其生日刚好和是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生辰,后来尼采回忆说:“无论如何,我选择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然而一直到两岁半才学会说话。1849年,五岁的尼采,其父亲便已病逝,数月后,其两岁的弟弟又夭折,于是六岁便举家迁往了赛尔河畔。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的领略的人生的阴暗层面,也造就了他犹豫内向的性格。以至于后来他回忆说:“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浪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就是大自然的无人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尼采和其母亲

所以尼采,从小也就是的家庭环境就是女性,全家只有他的妈妈和亲妹妹了。他母亲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清教徒,这对他日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他后来终生保持清教徒的本色,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有巨大的深远影响,甚至成为了著名的反基督教徒。

关于尼采的青年,也就是中学阶段笔者也不必多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讲的,主要是他大学生活的成熟阶段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1864年,20岁的尼采就读于波恩大学,专业是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当然关于波恩大学,这所学校主要卖点也就是古典,不同于其他的大学,这所大学出的基本是一种文学家为多,比如著名的乐圣贝多芬、社会学家马克思、作家海涅、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等。当然也有部分的理学家研究者,该校也出了不少诺贝尔学奖校友。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波恩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常听同学交谈,而不是自己参与讨论,只是默默的一个人去倾听他们,有些人毫无信念和激情的重复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的各种公司,那些伟大的体系已经丧失了激发人的力量;还有一批人喜欢实证科学,比如福格特和比希纳的唯物主义论文。这些都没有吸引尼采,他是一位诗人,他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的东西,并且不满足于科学世界的清晰和冷静。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关于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并把他们巧妙的同德意志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尼采还在学校学习时候就深深的体会到精通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当然这也就变相的意味着他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热爱巴赫、贝多芬、以及歌剧巨人瓦格纳。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瓦格纳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贝多芬

1865年,他来到了莱比锡大学,跟随者其古典语言学老师。在这所大学尼采遇到了其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开创者,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启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当尼采正孤立无助的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频与绝望,而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好像专门为他写的一样。并且当时尼采也十分困惑:为何像叔本华那样的天才会被社会所抛弃。其伟大的著作为何只在书架的偏僻角落才找得到?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叔本华

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其比较愉悦的十年,在这所大学他结实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1869年4月,获得了瑞士国籍。5月份便在巴塞尔大学宣布了就职演讲,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1870年,德国和此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爆发了战争,此时德国首相俾斯麦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触动了法国,随后法国对德国宣战。战争的结局就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败北,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帝国。德国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皇,普鲁士德国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当时战争开始不久,尼采便要求去前线,他看到了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的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高至强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当中,而是表现在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1870年10月,重返巴塞尔大学讲坛,并且结实了神学家—弗兰茨奥弗尔贝克,两人很宽便成为了挚友,并且同居一所住宅,相互影响着对方。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普法战争

随后尼采便开始了其创业生涯,此时正当其28岁!1872年发表了人生中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这部作品可以从两方面简单的去评价:第一个角度:他是一部艺术作品,充满着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第二个角度:他是一部幼稚作品,因为其充满着反潮流信息。 但是这一本书基本形成了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尼采哲学的主题就是: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而他自己对于此问题的解答便是:靠艺术和品位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

他明白一点,一个人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品位,必须得有非常强势的意识,去攻击别人与自己不符的地方。叔本华也是,尼采也是,希特勒更是这样!只要通过战斗才能树立自己,这就是尼采的哲学观核心。在其第一本著作发表之后,他并没有止步,而是选择攻击!包括当时所有的门派,他抨击的第一个对象便是当时最受尊敬的典范—大卫施特劳斯(黑格尔派的主要成员,唯心主义哲学家),以此抨击德国人粗俗的傲慢和愚笨的自得。

1873年至1876年,尼采先后发表了四篇长文,结合《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书的主题仍然是以批评为主。

第一篇:《告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批评了庸人型的学者。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也第一次批评了普鲁士的霸权主义。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

第二篇:《论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指出生命因历史的重负而患病了,呼吁解放生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

第三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抨击哲学脱离人生,要求以叔本华为榜样,真诚地探索人生问题。

第四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重点批判现代艺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替瓦格纳音乐辩护,视为现代艺术的对立面,其实明扬暗抑,已经包含对瓦格纳的批评。随后和瓦格纳最后一次交往来自于尼采对瓦格纳的书信《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学工作。开始了人生第二个十年—漫游生涯。与此同时,进入了创造的黄金时期。1882年,尼采来到了罗马旅行,结实了俄国美女—莎乐美,并且收为学生,随后两人堕入了爱河,当然莎乐美也因为尼采的独特个性而吸引,两人一起旅行,一起谈论哲学。后来因为尼采的妹妹羡慕嫉妒恨,恶意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两个人的爱情果实,才仅仅5个月便已夭折。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莎乐美

于是尼采这个天才继续了他的创作,与1883年,相继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关于这本书:尼采主要阐述了“同一性的永恒轮回”思想,这是其人生两个主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而另一个便是“趋向权利的意志”的构思,由于他的身心崩溃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评价自己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任何被称之为可怕的疾病与强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谓教主在布道,从不要无故伤害自身智慧的角度着眼,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的。‘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1886至1887年,尼采只出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系谱》在这两个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但是他陈述的一些理由却难以成立。在《善恶的彼岸》一文里,尼采说,人们都应该像东方人学习,把女人当做财产。

在其发疯前夜,尼采一气呵成了五本书籍:《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那这人! 》、《尼采反对瓦格纳》。它们写得标新立异,很有深度。但同时这些书也具有闻所未闻的攻击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嘘。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是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第一本书,1888年是尼采创作的高峰期、但也是他发疯前最后一年。在这本书里尼采规模空前而毫无节制的攻击理查·瓦格纳,他承认瓦格纳的作品是极为杰出的音乐成就,但他批评那只不过是文化衰退和虚无主义的产物,也因此只是象征了软弱无能。

《反基督:对基督教的诅咒》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尼采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道德观发起了论战式的批判攻势,后来世人将尼采视为是反基督教的狂热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于这本书。

《偶像的黄昏》在这本篇幅不多的书里,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学家)的批评。他在“苏格拉底的问题”这个章节里指出没有人可以计算生命的价值为何,任何试图计算生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了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倾向。他认为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都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们企图以辩证法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则被毁灭了。

《尼采反对瓦格纳》收录了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间撰写的有关瓦格纳及其音乐的评论。这些文件说明了尼采与瓦格纳之间在美学上的差异,并且记述了瓦格纳的音乐如何逐渐的遭到基督教、雅利安人种至上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的腐化。

《瞧,那这人! 》是一本风格极为独特的自传,有些章节的名称甚至是“为什么我这么有智慧”、“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为什么我写出这么好的书”凸显了尼采在研究各种哲学传统上的计划,但较少提起他对於哲学与文学之分裂的理论,以及哲学与个人特质、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冲突。尼采试着将许多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身体外貌相连结,他偶而还会刻意以极为谦虚的评论描述自己,甚至呈现出半开玩笑或自我奉承的笔风。

随后1889年便进入了人生最后一个十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7年,其母亲去世,便迁居到了其妹妹家。

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1900年去世!

尽管尼采在本体论和认识论领域没有创造任何全新的理论,一向不在职业哲学家之列,但很多有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了尼采的影响。在尼采的白日梦里,他的身份不是哲学教授,而是一个战士。与自由主义者相比,尼采对未来的种种预言要更接近于正确……

如果把西方哲学史,物理学等同来比较的话,那么尼采就是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伽利略用科学挑战宗教,是科学的先驱;牛顿是科学急速发展的人才,是科学的集大成者;爱因斯坦让人类知识进入新的领域的人,是科学的改变创新者。如同柏拉图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是哲学的先驱;洛克开知识论之先河,是哲学的集大成者,尼采则是打破常规,创立生命哲学,是哲学的改变创新者。

网址:尼采, 哲学界的“爱因斯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5133

相关内容

尼采:病态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学
揭秘:爱因斯坦E=mc²居然还是生命方程式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达芬奇,最著名的素食主义者
从爱因斯坦方程式E =mc²中学到的5个结论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生活的哲学》作者: [英] 朱尔斯·埃文斯
爱因斯坦亲笔信拍出120万美元:写有公式E=mc2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14位哲学家的生命观
“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贡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