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幸福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哲学性
幸福是每天都有一些小确幸。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幸福哲学#
徐国平认为:“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智慧,多少有点哲学的意味,那么,幸福会不会也和哲学有关呢?
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徐英瑾在《哲学的二十个夜晚》这本书中,用40多部电影解析了生活智慧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
有时候,我们并不懂哲学,但是每个人都难以拒绝智慧,尤其是生活的智慧,毕竟,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现在,不妨让我们一起跟着哲学教授一边欣赏电影,一边了解哲学中的幸福智慧吧!
1、“一码归一码”是幸福生活必备的理性逻辑
有人说:“理性就是能分得清钱是钱、情是情、事是事,一码归一码,不要混为一谈。”
深以为然。
在《哲学的二十个夜晚》这本书中,徐英瑾教授为我们重现了电影《林肯律师》的精彩片段:
为恶人辩护的律师也并没有忘记对正义的坚守。
电影中,律师米奇收到富豪路易斯的委托,要为他洗清被告强奸罪的控诉。
路易斯则说自己是被陷害的,他确实主动约了一位应召女郎,但是到了地点之后就被打昏了,醒来后发现对方已经受伤,但是自己什么都没做。
米奇在调查时发现路易斯说的是真的,他确实是被应召女郎“设计”了。
而米奇同时也还现路易斯是杀害自己助手的元凶。
面对路易斯的犯罪现实,米奇并未借题发挥,为了体现法律的公正,他没有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
米奇先是在法庭上帮路易斯赢得了控诉官司。然后重新向法庭提交了路易斯犯罪的其他证据,最后让其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徐英瑾教授分享,英文中有一个短语叫“case by case”,直译的意思是“一桩案子归一桩案子”。中文的表达就是“一码归一码”。
当我们能把一个人的对和错完全分开,客观地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同事情,并对其进行分别“审判”,这就是理性逻辑的具体体现。
有位哲学家说:“理性不能用大小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
很多时候,生活中缺乏的并不是理解,而是理性。
作者在书中指出,生活中有人总是沉溺于感情,无法从理性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很难站在生活之外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
比如,当我们把抛开父母、子女、爱人的角色,仅仅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那么他们身上的很多问题就会容易得到理解和接纳。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尽量用理性来思考问题,因为理性更客观,不参杂个人观点的理解才能让人修炼出一种生活智慧来。
2、“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哪一个更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纠结遇事“自证清白”好,还是“他证清白”好?
很多人都对《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内容记忆犹新。
电影中的六爷去店里吃了一碗米粉,结果被店主胡万追到家中去讨钱。
理由是六爷在店里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粉的钱。
六爷自己说不清楚,悲愤之下竟然剖开自己的肚皮,掏尽所有食物,确实只有一碗粉。
胡万见状并未自愧,而是轻飘飘地说了声:“哦!那可能是我记错了。”
用一条命换来的清白,这性价比也太低了。
就像陈丹青建议的那样:“没必要向别人解释自己,因为这是无效的。”
所以,徐英瑾教授认为生活中,更建议:“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他证清白”。
怀疑要有理,并且疑罪要从无。
人性复杂多变,生活中我们难免遭遇不同的人。
当栽赃一个人的成本过低时,就会有心怀不轨的人用恶意去把你拉入深渊,让你陷入自证清白的深井。
比如:一句话就可以诋毁别人的努力,一句话就可以污蔑他人的清白。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概念叫“辩论道德”,谁诋毁他人,就让谁自己把证据拿出来,以便于证明自己所说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或者大家可以要求诋毁者晾出证据,不然他就是该罪责的承担者。
就像东野圭吾在《恶意》中提到的:“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既然如此,对于那些需要自证清白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做任何回应。因为在恶意的揣测面前,任何回应都不过是一场徒劳。”
3、幸福生活有时候需要学会选择性的说点小谎
《少有人走的路》中把谎言分成“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
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和事情、感情本身完全背道而驰的表达。而白色谎言大多是善意的谎言。
比如:
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会谎称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最漂亮的、最勇敢的;
子女为了安慰父母,会谎称自己过得很好,遇见的都是善意,得到的都是机会;
毛姆也觉得,生活中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为了达到某一个更好的目的。
如果说黑色的谎言是一个陷阱,那么白色的谎言就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黑暗和低谷中的人。
爱迪生在小学时因为表现不好,被老师退学。
他拿着退学信交给母亲,问她信里写了什么,母亲告诉他:“老师说你是个天才,这所学校并不适合你!”
后来爱迪生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因为太过于聪明,直到他创造出了2000多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母亲去世以后,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当年那封信,里面写着:“你的孩子有智力障碍,只能退学。”
后来,爱迪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是母亲把他变成了一个天才,他是最幸福的人。
生命有限,幸福无垠,有时候学会选择性的说点小谎,可以拯救一个人的未来。
徐英瑾教授也认为“撒一些小谎”与“在任何事情上都撒谎”有着巨大的差别。
生活中,遇到一些难以接受的事情,就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延缓痛苦的冲击。
很多时候,痛苦会减少人对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幸福并不是为了100%的真实活着,如果谎言可以让对方活得更好,那么,说谎不是一种瑕疵,而是一种解药。
结尾:
作家梁晓声说:“我不认为一个人非得成功,好的生活应该是稳定而自适的。”
成功不能决定幸福,但是自洽而稳定的生活状态则是幸福的一种。
我们应该如何接纳自己,接纳生活,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呢?
拥有理性的逻辑,不要过份在意他人的评价,甚至适当的“欺骗”,都可以为自己构建出一个幸福的框架。
其余的,就让我们多读一点好书,多看几部经典的电影,在文学、哲学的智慧中,汲取一些幸福的力量和信心。
网址:那些生活幸福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哲学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5701
相关内容
哲学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幸福生活的哲学思考
幸福和哲学/幸福と哲学です
读周国平幸福的哲学有感
幸福哲学与现实生活
与幸福有关的哲学名人名言,关于压力和幸福
一头驴的幸福生活哲学
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不快乐的人都该看看
【学点哲学】关于人生、活法、幸福……的十种感悟
对幸福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