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平台交换或出售闲置物品,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这种交易方式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也潜藏着一些法律风险,容易引发纠纷。7月9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一起二手商家充值未到账引发的纠纷,经法官悉心调解,商家与消费者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全额退还了3524.5元充值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23年10月,李某在浏览某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在该平台上有人发布信息称能够低价代为充值水电等费用。李某看到此信息后,抱着试试的心态找了个销量高评价也好的店铺,随后与卖家王某取得了联系,双方经协商就代充值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王某以八五折的价格为李某代缴水电费,到账时间为48小时,最晚不超过72小时。随后,李某当场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将3524.5元充值款转给王某。然而支付款项后,李某却迟迟没有收到充值成功的信息,便联系王某要求退款,这才发现已被王某拉黑。李某多次催要无果,无奈之下将王某起诉至法院。
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通过阅读卷宗材料、询问双方当事人的看法,了解到双方对案件事实并无较大争议。为促进当事人合法权益早日实现,减轻双方诉累,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双方积极协商解决纠纷。最终经法官悉心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卖家王某向消费者李某退还3524.5元,双方就本案再无其他纠纷。协议达成后,王某当场通过转账方式履行。
承办法官随后表示:
生活中,随着线上二手交易的日渐红火,因线上二手平台交易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提醒广大市民,在进行网络二手交易时,要增强法律和风险意识,避免因一时不慎“入坑”。
一要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线上二手购物平台,对于卖家要求脱离平台交易的行为,提高警惕,降低遭遇欺诈的可能。
二要谨慎选择交易对象,关注商家声誉,特别要注意其他买家的评价,不要急于下单。
三要详细了解商品现状,对拟购买的商品状况有全面的认识,可以要求买家将新旧程度、品牌、实时状况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加以说明,必要时要求卖家拍摄反映商品真实状况的照片、视频,尤其是对于瑕疵部分,要求对方的照片、视频等一定要做到清晰明了,不故意遮掩,以免遇到“货不对板”。
四要树立证据意识,留存好与交易相关的网页截图、聊天记录、支付流水、电话录音等关键性证据。一旦发生纠纷,要积极依法维权。
原标题:《以案说法|网购二手物品遇到“不靠谱”卖家,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