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修物托心,锔缮——一门修补时光的手艺
修缮自行车轮胎:如果扎了洞,可以暂时用补丁修补。 #生活知识# #生活妙招# #家庭修理技巧#
通过锔瓷手艺修复的器物。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司空见惯的实用瓷器盛放的不过是一饮一食间的生活情味,失手打碎的遗憾也快速消弭在重新购置的快意里,这也意味着鲜少有人再知晓锔瓷的存在。这样一门修残补缺的技艺如今除了在有修复痕迹的陶瓷器文物展品上偶见,怕是无法隔着博物馆的展柜玻璃再一次通向市井深处。“锔盆,锔碗,锔大缸喽!”80后锔瓷师麻辉幼年常听到匠人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他亦深知现在每个带着寻常物件找上门的人,大多不是为了恢复使用,而是随着器物的破损,反而让他们看到了器物所吐露出的更深一层故事。
无心之摔?见事见人见精神
六七年前,麻辉的工作室还在沿街门面,一日晚上七八点,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徘徊于夜色,试探着问,“你们能修紫砂壶盖吗?”待得到麻辉的肯定答复,第二天便兴冲冲携已破碎七年之久的壶盖而来,同时带来了一段往事。原来这位老先生当年退伍后,收到了战友赠送的一把紫砂壶,珍惜着使用了数十年,一次在给朋友展示时失手摔了盖子,其间曾拨打114、求助电视台等,都未能找到能修补的地方。后来老战友去世,看到破碎的壶盖越发睹物思人。
麻辉至今记得修复时构思与操作的每一步,运用金缮修复方法修了两个月左右,这一过程里让曾经有个从军梦的麻辉感怀不已。老先生来取修好的壶盖,当场热泪盈眶,“以后我就不再用它了,算是给我的老战友有了一个交代。”一个小小壶盖的修复,何以召唤如此强烈的心绪? 在麻辉看来,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需要一个情感链接才能精准地想起过往,而一件物品无疑最能胜任此事。在社区讲解时,麻辉总能遇到激动难抑的居民,他们能想起小时候过年才舍得用的瓷盘,不同的盘子装些什么也能一一道尽。
一名年轻人找到麻辉,想要修复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马克杯,实际价值并不高。麻辉诚恳告之,“破碎非常严重,修复的费用或许能买几十个同样的杯子。”但年轻人执意要修,原来是留学回国之际来自同学的礼物,“这不仅有纪念意义,看到杯子也能想起上学的场景。”这情感与那位老先生何其相似,原本静卧在光阴深处的器物因为一次意外失手,重见天光后反倒孕育出了复杂交错的心境体验。同样还有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蚂蝗绊”,这是一只南宋龙泉窑青瓷葵口碗,同类型器具如今在国内并非鲜见,却因其远赴重洋意外破损后折返中国修补的种种经历让其身价倍增,正是碗身不甚精美又形如蚂蝗的锔钉烘托所致。
“破碎的东西就跟树叶一样,没有一件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修复好之后也是独一无二的。”麻辉清晰认得十几年来修复过的每一样器物,若是再看一眼,马上就能知道是自己修的,他把倾注心血修复的器物比喻为自己的孩子,但又深知君子不夺人所爱,花再多钱买来也抵不过原主心底的丰盈情感。麻辉平日将自己破损的瓷器用具修修补补,是为惜物。
修复前紫砂壶盖。
刻意摔之?传道授业解惑也
上了几百堂体验课的麻辉已累计故意摔了几万只瓷杯,是为传艺。他甚至还举办敲杯活动,帮助学员减压。他打趣道,哪怕刻意摔之,终是摔不成一模一样的。
麻辉三四岁时便对爷爷和父亲的锔瓷工具产生了好奇,趁着大人们吃饭的空当,他自己偷偷溜下饭桌去摆弄,久而久之被发现自然不在话下,但迎来的竟不是一顿呵斥,反而是长辈们的一番语重心长,告诉他平时不让玩是出自担心受伤的缘故。于是至七岁之前,他在长辈跟前反复练习着如何正确又安全地使用工具,一直接触不到技艺本身。而这也体现在爷爷收徒的传统模式上,即使早已打破技艺不传外人的禁锢,但徒弟在拜师学艺的头些年,只能干些收拾工具、清理台面等杂活,为的是让师傅长时间考查其心性,通过后方能着手学艺。
麻辉介绍,因为学艺难免遭遇各种坎坷,投入很多心血后仍要返工更是家常便饭,他亲眼目睹了爷爷的很多徒弟半途放弃。而他则凭借天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锔瓷技艺的热爱,顺利成为麻氏锔瓷第四代传人,在长年累月坚守锔瓷手艺的过程里,他却始终认为90后、00后们应该不会喜欢这门濒临遗失的技艺,但于2010年成立南山叙锔缮文化艺术中心后,他打破师承制度,在广泛分享、传播、授课的过程里欣喜地发现,“年轻人不是不喜欢,而是不知道!”在所有推广方式中,每次一个半至两小时的体验课尤为受欢迎,自2018年5月至2023年12月,麻辉在上海、苏州等地多家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举办文物修复沉浸式体验活动390次,共计3万余人参与,荣获“举办文物修复沉浸式体验活动次数最多的锔瓷师”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麻辉所要引领大众体验的“锔缮”,便是锔瓷和金缮的统称,锔瓷是将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钉”重新整合起来,最初用于日常物品的普通修补;金缮则是以大漆为主要原材料黏合器物,最后饰以金箔或银铜箔,往往用于修复价值很高的器物或艺术品。麻辉表示,锔瓷更容易在体验课上开展,一破两半的瓷器找茬对缝后仅需要几个锔钉,但大半天时间要花在对锔钉的打造上。金缮虽然听着也简单,仅需拼接、补缺、修型、打磨、推光、上金等步骤,但从补缺开始的每个步骤都得重复两三遍,甚至每完成一个步骤,等待周期从三天至半个月不等,因此一个正常破损的瓷器,即便是破成两三片或者仅有小缺口,使用金缮修复最快也需要一个半月。
修复后的紫砂壶盖。
修修补补?慢下来感受时光
无论是用麻绳捆扎定型破损瓷器,还是标记打孔位置,其实都易上手,“我一直跟学员说,这些传统的东西都不难,唯独难的是时间。”麻辉感受到大家都想让生活慢下来,只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端口”,于是他另外开设了3天、7天等不同时段课程以满足市场进阶需求,曾经跟着学过系统性课程的学员也会自发担任助教,充分循环着体验课的良性氛围。麻辉记得曾经有一个2006年出生的学员,正是热衷玩手机的年龄段,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当被家长带到3天课程的体验课堂,每天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没有摸过一次手机,甚至下课后还要坚持把没完成的部件装好,手磕破了也毫无知觉。在麻辉看来,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让人静下来的“端口”。
在麻辉的体验课课堂里,能见到各个年龄层的面孔,“麻老师,我是看你公众号内容奔过来的。”年轻人总是善于凭借网络找寻自己的“端口”,更有远在异国留学的年轻人看到课程介绍后让父母先行去体验。麻辉介绍,相较于时间有限的体验课,正式课分锔瓷、金缮、漆艺三大类别,至今已有两三百名学员学过所有课程,更令人称奇的是,至少有一百名学员带动了全家一起来学。与此同时,他也经常遇到特意从很远地方坐飞机来只为体验两个小时课程的学员,“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感动的。”麻辉说,“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保护好这门濒临遗失的中华瑰宝技艺。”
麻辉的锔缮之道
麻辉在五岁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动手能力,用一把普通的小刀片就把父亲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零件全部拆下来,他不止步于此,而是能将所有零件全部装回去,甚至从表面看不出是一块拆过的手表。但锔瓷的痕迹显然是外露的,金缮修复时笔触的运行与力度、锔瓷时一锤落下的角度与力量,都是为了将自己多年敏锐的审美能力展现在器物上。麻辉说,修缮所留痕迹不仅可以“隐”入整体,更以“偶然之美”给器物增添独一无二的风韵与幽情。
“我们有时候做错一件事或者遭遇挫折,就跟器物的裂痕一样,即使修复好了,如果不换一种态度生活,那么它修得再好也是破损的。”麻辉常年面对残缺与不完美,早已将人生观倾注其中。无论是文物,还是寻常之物,他在器物身上所察觉的曲弧刚柔、色泽明暗、质感变化,这些细微之差的洞察力都融入了对生命的体察。器物破损后的涅槃重生,远不及人们对自身过去的“修复”,重获生活的勇气。
又比如,麻辉认为锔瓷是力的体现,因此充分展现着阳刚之气,而金缮则以行云流水的线条来彰显阴柔之美,这是工艺上的区分。而他凝望文物的瞬间,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雅士亦刚亦柔的精神品格。“锔瓷和金缮是一体的,如果纯粹让器物恢复使用,哪种都可以,但为了追求美,那就需要两者结合了。”无形中,人们寄托于物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对于锔瓷师来说,修复是一种内心的抒发,但在客户的器物面前,只管做好一个“正骨医生”,不宜进行过多表达而成为“整形医生”。以“治病”方式赋予美观,却不能擅自进行改变,这大概是麻辉锔缮的基本之道。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网址:器以载道,修物托心,锔缮——一门修补时光的手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8154
相关内容
“90后”金缮守艺夫妻,修复珍品也“修复”爱旧物修复,传承千年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巧手修复时光(附图片)
牟颖远: 碎瓷有幸遇天工 锔得梅雪成一色
金缮修复师: 以惜物之心重忆旧物之美
修补瓷器的古方法
文物修复 | 旧时光里的惊艳,是复原更是重生!
昆明玉器修复古董古文物修复
古董残损了可以修复吗,该如何修复?
瓷器、玉器坏了也能补,而且更好看?无锡就有这样一群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