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中国面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舌尖上的“非遗”

发布时间:2024-11-10 17:19

兰州清汤牛肉面,即兰州牛肉面、兰州拉面,是风靡全国的甘肃兰州地区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甘肃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选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是甘肃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成为甘肃省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包括选面、和面、醒面、溜条和拉面五大步,牛肉汤的制作工序包括选料、煮制、调汤等。据买购网小编了解,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还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著名的非遗美食。

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与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湖北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山西刀削面以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刀削面全凭刀削,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山西榜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而山西很多地方的刀削面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太原全晋会馆的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大同刀削面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山西著名非遗美食还有龙须拉面、抿尖面、猫耳朵、稷山面点等。

牛羊肉泡馍,西北美馔,广泛流传于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尤以陕西西安的牛羊肉泡馍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美食的“总代表”,是陕西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更是被评为“陕西十大文化符号”。牛羊肉泡馍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陕西省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被陕西商务厅和陕西省餐饮协会评选为“陕西十大名小吃”,而西安老孙家制作的牛羊肉泡馍更是被评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西安的牛羊肉泡馍尤其以同盛祥和老孙家制作的最为正宗,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和老孙家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翔小笼包又叫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吃,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是上海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南翔小笼的馅心是夹心腿肉做成肉酱,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作而成的。蒸熟后的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南翔小笼包及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南翔小笼包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上海榜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有名的包子,是到天津必吃传统风味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以其鲜而不腻,清香适口,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而闻名国内外,是天津乃至中国一道闻名中外的传统名小吃。最能代表天津包子的当属“狗不理包子”,其在制馅、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做出的包子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形状,口味醇香、鲜嫩适口、肥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aigoo小编温馨提示:近年来狗不理包子因价格等原因,口碑下降,想吃原汁原味的天津包子,找一家街巷中的普通包子铺即可。此外,天津十八街麻花也是天津著名的非遗美食。

缙云烧饼是浙江丽水缙云传统名小吃,因采用特殊工具“饼桶”烤制而成,又称“桶饼”在广大食客中享有盛誉,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50多年历史。缙云烧饼制作技艺,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过发面揉面、馅料加工、饼坯制作、烧烤饼坯等工序,制作好的缙云烧饼表面呈棕黄色油光发亮,表皮松脆,内质软糯,油而不腻,鲜香可口。缙云烧饼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浙江名小吃”“中华名小吃”“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等荣誉,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浙江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馕是新疆各族群众不可缺少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也是新疆著名的面食小吃。馕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各类谷物和大量辅料,原材料丰富,馕烤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深受各族人民喜爱。馕花样繁多,大致有油馕、糖馕、肉馕、芝麻馕等五十多个品种,不同种类的馕,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但都要经历和面、醒面、揪面团、制作馕坯、戳花儿、烧热馕坑、调节馕坑温度以及将馕坯贴入馕坑烤制等技艺。馕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新疆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而“库车大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以其酥、香、薄、脆而蜚声海内外,是山东著名的面食小吃。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制作历史,其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从选料、配料到混炼(和面)、分坯、揉挤、延展、着麻、烘烤和包装,共9道工序。制作好的周村烧饼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一嚼即碎,香满口腹。周村烧饼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山东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太谷饼是山西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是山西乃至中国著名的面食糕点之一。太谷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创于明末清初,融合了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面点制作技法,是山西面点技艺的典型代表。太谷饼制作技艺包括选料磨面、发酵熬粞、芝麻脱皮、发面、和面、揉制、烫面翻烤、冷却入瓮八个步骤,制作而成的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太谷饼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而太谷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一处烧麦以皮薄馅美的“烧麦”而著称,不仅皮薄筋道,馅料独特鲜美,而且味道极好。都一处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烧麦制作技艺,烧麦技艺精湛、鲜香爽口,堪称“京中之最”。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工艺复杂,主要分为和面、拌馅儿、揪面、擀皮儿、包制和上锅蒸等16道工序。尤其是烧麦的擀皮工艺堪称一绝,擀出的烧麦皮每张都是24褶。都一处烧麦还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aigoo美食小编推荐中国其他著名非遗面食:武汉热干面、猫耳朵、煎饼果子、河北驴肉火烧、河南烩面、李连贵熏肉大饼等。

网址:中国十大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中国面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舌尖上的“非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895

相关内容

漳州非遗:努力俘获年轻人的心
舌尖上的史前中国:远古人的食谱与烹饪术
2024「一本堂茶书院雅士之约」,共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出新
福建漳州非遗:努力俘获年轻人的心
慢享非遗新生活美学 诗意成都等你来耍
生活美学视域下“非遗”纪录片“活态”文化影像实践研究
从非遗文化到生活日常,《如鸢》联动玩法全面开花
中国文艺网
海州区路南街道:传承非遗文化 “锤”出健康生活
文化中国行 | 德昂族酸茶:茶韵悠扬,生活甜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