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 - 食非多品
食物美学:美食不仅是味觉享受,也是生活美学的体现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审美趋势#
探寻食物原始的味道
Explore the original taste of food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打乱人们对世界的感受时,
审美体验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
因而把美融入生活,
从身边小事中体会美感就变得格外重要。
而“吃饭”,恰恰最为普通,
却也是最容易重新培养感觉,
又是离我们最近的生活的事儿。
存在形态的不同,
一件摆在玻璃橱窗中的美的物品只能以视觉的方式去感受,
而摆在盘中的“美物”,
却可以从视觉、嗅觉、触觉乃至味觉上,
全面地满足你的审美体验。
所以美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而我们想要了解的 “食物美学”的理念,
其实就是在把美的体验融入到日常,
把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平常。
感觉
食物美学的概念,
可视作生活美学里的一个分支,
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密切相关。
它是由食物本身、
或是用餐过程所带来的各种美学感受。
中国人对一道美食的最高评价通常是“色香味俱全”,
即从视觉、嗅觉、味觉以及心理上得到全方位的满足,
而食物美学,
也正是从人的五感出发,
经过精巧的设计,
营造一种全面的、令人愉悦的体验。
美学大师蒋勋说,
美学其实是一种感觉学。
而食物美学,
也就是对于食物的感觉。
国外在谈到食物美学时,
常常用“FOOD DESIGN”作为指称,
于是大家下意识地觉得似乎只和视觉,
即食物的摆盘设计有关。
但食物美学涵盖的范畴远不止此,
除却盘子里的食物本身,
小到餐具、桌花和香薰蜡烛的选用,
大到不同内容的食物应该怎样在同一张桌子上统一风格、
用餐的环境能够唤起什么样的情绪等,
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选择
如今我们选择食物的原因已经越来越多元,
如果说从前对于“食物”的欲望仅仅源于“饿”,
那么现在可以更加丰富:
为了获得愉快的心情、为了一段美好的体验、
为了发泄压力,都可以成为选择美好食物的原因。
不是从生存欲望出发的用餐体验,
抛却压力,
反而能回归到身体欲望本身,
原来椅子的坐垫这样柔软,
原来餐桌边的花还有这样的芬芳,
原来盘子的花纹可以与食物这样交相辉映,
原来每一道菜在舌尖融化时,
带来的味道和触感可以千差万别
...
囫囵吞枣和糟糕随意的食物体验,
长此以往损坏的是身体对于感觉的敏锐,
慢慢我们变成装在套子里的人,
对生活的变化一无所知,
连什么时候吃饭,
都变成了行尸走肉般地任务执行。
而食物美学想要打破的就是这样的困局,
从回归身体感受出发,
让人在环境中变得专注,
没有手机、噪音和其他压力,
而把所有的精神用于打开身体的感受器官,
从食物在舌尖上的味道变化,
感受四季的流转和生活的变化。
信任
既然是入口之物,
吃到什么自然是至为关键的,
食物的制作和食材选择直接相关。
在中国,
食安是人们最该重视却又最难重视起来的事情,
我们也从不敢妄论到底哪种食物是绝对安全的而哪种不是。
空气,水,土壤,人心,
在食物这件最日常的小事儿里,
掺杂了太多的地域区别与各种可能性。
在选择食材时会考虑到季节、责任和风物。
而选用来自全国各个地域的地理标志以及传承而来的匠心食物,
在这一个阶段会是为大家找到一种可以解决这一需要的方式。
信任,毫无疑问是对食物的感觉里最重要的一环。
与人之关系
“一人食”在如今风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古至今,
“吃饭”本身就是一个社交行为,
即使脱离与共同用餐对象之间的羁绊,
却也割不断与整体用餐环境和其他用餐者的关联。
然而忙碌社会里,
你有多久没有和自己、
和他人好好吃上一顿饭了?
或许百分之八十的人更爱与手机一起吃饭,
他们边往嘴里匆匆扒饭,
边用大拇指不停地划过手机屏幕,
生怕一停顿就会被世界抛弃,
有时一群人难得相聚,
相顾无言,
只有靠刷手机来缓解尴尬。
食物美学从来不是为了让人去追求所谓最贵最美的,
而是为了发现当下生活的这一刻,
与朋友、家人相聚的这一刻是弥足珍贵、
无比美丽的。
哪怕是一杯茶、一勺自制果酱、
一朵自己种的花,以什么样的形式相聚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与你聚在这里的人们。
不苟且的生活
吃货界的大前辈汪曾祺先生说:“凡事不宜苟且,而饮食尤甚。”
他爱吃,且不介意南北,不介意五味,
按说 “君子远庖厨”,
可他吃得乐呵,写得动人,
大菜小菜皆可入笔,
引得人直淌口水,恨不得立马找来一个高邮咸鸭蛋,
用筷子扎下去,
“吱 ... 红油就冒出来了。”
若那时候就有食物美学的概念,
光靠写文章就能让人食指大动的汪先生,
自然是领军人物。可很多人在谈论食物美学时,
往往钻入牛角尖,
觉得食物美学追求的仅仅只有一个“美”字。
而我们认为,
食物美学追求五感的满足,
归根结底便是两个字 -
“讲究”。
难得来世间走一遭,
匆匆忙忙敷衍一番,
没喝过最好的酒,尝过最香的菜,
赏过最艳的花,爱过最好的人,
这样就足够了?
汪曾祺先生说了,
他之所以写这么些文章,是为了让人觉得:
活着多好呀!
在这里谈论食物美学,
也是为了让我们觉得:
吃饭多好呀,生活多好呀!
触动
最理想的环境,是你对盘中的食物充满信任和兴趣,
你看到了盘中精妙绝伦的设计,
闻到了食物经过烹制后,
散发的美妙香气还有一点点花香,
听到适合情境的音乐声,
或是大自然的风声,
偶尔间杂着餐具轻碰时悦耳清脆的撞击声
感受到椅子的舒适、
桌布的柔软、
刀叉的温凉和食物送入口中触及腔壁时微微的刺激与愉悦,
尝到食物在口中化开时带来的味道,
鲜美的、柔嫩的、
咸香的 ...
------------------- end -------------------
恰好,你也在关注好的食物
来,关注“食非多品”公众平台
一起探寻食物原始的味道
责任编辑:
网址:食物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 - 食非多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9713
相关内容
一场美食与购物的别致体验,品味多元艺术生活方式。养颜美白的食物
非遗+美食=
衣食住行,是最重要的生活美学!
十大营养美味的开学零食 开学季必备的10种充饥小零食
生活中的最佳食物榜 健康美食
隐藏在食物中的生活美学
美食与人生:苏轼的生活美学管窥
2022“蚝美阳江·时尚生活”美食周开始了!现场展品“蚝”精彩
品味非凡,牛肉干里的美食文化与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