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全民健身潮——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受疫情影响,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一处健身房,健身教练在做网上直播,指导会员在家进行健身锻炼。 金立旺 摄
晚上9点,张也还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跑步机上的数字显示,她已经跑了4.3公里。“不运动的话心里就空落落的。”张也说,运动已经成了她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日前,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爱健身”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发布了《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近年来,国民正呈现出积极健身的趋势,表现为养成健身习惯人数增多、主动健身意识增强等。
而在疫情之下,健身之于人们的意义,变得复杂且多元。
“本草纲目”:打开“云健身”市场
今年4月,定居上海的艺人刘畊宏开始在某平台上直播自创的“毽子操”,配乐是音乐《本草纲目》。据统计,在4月1日至21日这20天里,刘畊宏共进行健身直播28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7400万。其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高达200万,点赞量突破3亿。
一夜之间,“刘畊宏”“本草纲目”“毽子操”成为社交网络中最热门的词。“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跟跳之后都瘦了,而且身边也有朋友在跳,所以我也开始跳了。”在因为疫情而居家的日子里,社交网络愈发成为郭屿和外界联络的重要途径。“感觉好像所有人都在跳。你就算不跳,多少也会知道。”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刘畊宏男孩”“刘畊宏女孩”们,还有一些想要成为“刘畊宏”的人,健身教练凯文就是其中一员。凯文是北京某连锁健身房的一名团课教练,已有4年的从业经验,但在线上进行健身直播领域,他还是个新人。
“健身房因为疫情暂停营业的时候,我非常焦虑。”凯文说,与其他行业不同,“别人居家的时候还能办公,我们居家就什么都做不了,因此也没有了收入。”为了缓解焦虑的情绪,凯文开始尝试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团课直播,“让自己有事可做,也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能。”整个5月,凯文都保持着每周4至5场的直播频率,每场观众约为150人,一个月之后,凯文的账号涨粉3000多人。
“瘦身”“社交网络影响”“闲着也是闲着”“保持情绪健康”……各不相同的初衷却合力敲开了“云健身”这个庞大市场的门。
“直播健身如此火爆,不仅受到了疫情‘黑天鹅’的影响,更得益于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健身产业互联网平台乐刻运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线上的健身服务有着价格更低、不受空间限制、门槛更低、辐射更广等优点,“刘畊宏爆火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已经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位负责人说道。
小众户外运动:“破圈”进行时
在居家跳操之前,“社恐”郭屿还曾尝试在小区里跳绳。“来往的人都会看我,挺不好意思的。”几天后,郭屿就放弃了在户外运动的想法。对于另一群人来说,通过户外运动认识新朋友,不失为一种最好的社交方式。
“户外运动可以把人从工作中拉出来,也能让人交到很多朋友。”工作之余,凯文热衷于和朋友一起玩飞盘。“这些朋友不会跟你聊工作和前途,只会和你交流运动技巧、分享运动中的趣事,很轻松。”
这一年,飞盘、露营、桨板、陆冲、腰旗橄榄球等小众户外运动火遍了大江南北。这些运动项目普遍具有轻器材、重体验、高社交、低门槛等特点。以飞盘为例,一张飞盘的价格从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对于场地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在小区的广场、公园空地甚至写字楼间都可以进行。此外,飞盘运动不受人数限制,也没有激烈身体对抗。在专业的飞盘活动中,还有专人负责摄影,为用户记录运动时的精彩瞬间。“强运动、零接触、强社交”,飞盘逐渐成了户外运动的“顶流”。
小众户外运动走入大众视野,为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创造了新场景。特别是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社交平台,为小众户外运动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通过线上分享引发社群互动,推动潜在用户参与线下体验,再激发更多线上分享,从而在青年群体中形成集聚效应和正向循环。
此外,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也不只是这些紧跟时尚潮流的年轻人。
“我爸妈在家参加了一个‘酷走队’。”亮亮告诉记者,她的父母几乎每天晚上都去“酷走”——“其实就是在快走的同时活动伸展上肢”。据亮亮介绍,“酷走队”大约有30人,还有专人拖着移动音箱随行,队员年龄跨越老中青。“有时候我也会被爸妈带动,加入进去。”
在健身房暂停营业的日子里,张也开发了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户外运动,“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能动起来就好。”疫情之下,人们对户外运动产生了更大热情。这背后既有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有满足外出游玩和社交需求的考虑。
全民健身: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毽子操”火了以后,一些人却因为跳操产生了身体不适。一时间,“如何正确跳操”又成了另一个引发讨论的话题。全民健身热潮下,人们对于健身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什么流行做什么”“什么有效做什么”成了很多人选择一项运动时的心理。
而在疫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在选择一项运动时,也会更考虑性价比和品牌背书。路小雨坚持打羽毛球已经有一年了。一年来,她在购买专业羽毛球装备方面投入了大约2000元。“为运动进行投资很有必要”,但路小雨坦言,如果是花钱办卡,她还是会慎重思考,“还是会担心健身房受疫情影响倒闭。”
“越是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越会选择性价比更高、规模更大、品牌影响力更大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不确定性影响的,不只是运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磨炼了健身行业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没有光环效应的加持,普通教练通过直播或者打造自媒体平台很难产生额外收入。通过将上课地点改到户外、将上课工具改为弹力绳和小重量哑铃,“户外私教课”成为了一些教练在停课期间的“自救”方式。
而健身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不确定因素的方法。比如,在上海疫情期间,一些健身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使教练向会员交付服务,甚至还为用户提供了健身跟练课、训练计划和真人在线实时指导的私教课程。
让健身教练小明更担心的是,在这股全民健身的热潮退去之后,能继续保持运动习惯的人寥寥可数。“从业7年,我看到了太多办了卡、买了课之后只来过几次的会员。”小明认为,很多人不仅坚持不了21天,甚至可能连一次完整的练习都做不到。对于这股“全民健身潮”,小明持观望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实现真正的全民健身,要从改变观念入手。
“在很多人心里,运动与体测和考试挂钩,运动带给他们的都是痛苦的回忆。”郭屿认为,让人们觉得运动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才能让更多人爱上运动,从而养成运动习惯。
在健身房恢复营业之后,张也给自己约满了一周的课。“我喜欢这种生活被安排好的感觉,让我的生活重新找回了秩序感。”
而对取消居家办公后,加班成了郭屿的生活常态。“虽然我不能像疫情期间一样天天跟着直播跳操了,但是我还会关注刘教练的直播间。”
在疫情的影响下,运动被赋予了除了“健康”以外更多的意义。而在潮流和新鲜褪去之后,如何吸引人们继续“动下去”,是健身行业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李筱)
网址:疫情下的全民健身潮——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6627
相关内容
即氪健身·2022年终盘点丨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疫情下的“宅”家健身运动指南
激活运动热情 成都喜树路社区倡导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日 专家为不同人群开出运动“处方”
无运动,不生活——2020全民健身乘势而上
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
让运动健身成为时尚生活方式——市卫生健康委跑团用行动传播“全民健身”理念
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运动健身知识小科普
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让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随便看看
- 【公交车作为现代化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承担着低碳节能的重要任务,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等各式新能源公交车陆续投入示范运营,为我国公交】
-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它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通过能量回收再利用.可提高汽车对能量的利用效率.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是利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将车辆制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存储起来.关于制动能量回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动能量回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B.制动能量回收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C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 使用节能电器、出行首选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 短途(不超过5千米)出行,最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是()。
- 电动自行车已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车载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