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生活”是可敬可佩的生活方式—评论1—文明上海

发布时间:2024-11-25 16:18

参与文学创作,无论是写作还是评论,丰富自我表达方式。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阅读的乐趣#

“我带这只小熊去过很多城市,愿今后它能陪你去见更多的山川湖海”……近日,湖北武汉市积玉桥一家咖啡馆小院里格外热闹。在一场名为stooping的旧物交换市集上,大家分享着旧物故事。在这场持续两天的市集中,超过3000件旧物被成功交换。(1月10日 中新网)

stooping直译为“弯腰”,引申为“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最初流行于国外。目前,这一行为逐渐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轻群体中流行。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生活方式,“循环生活”承载着都市青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当“旧物循环”成为值得去做、应该去做的事情,自然会驱动人们参与其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义之网”,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为何有些年轻人热衷旧物交换呢?“循环生活”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循环生活”不仅是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也是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塑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旧书,还是旧衣服,抑或旧玩具,对一些人缺乏使用价值的旧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可以派上用场。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人将桌椅、沙发、茶几、花瓶等旧物遗弃;殊不知,这些旧物经过整理,完全可以重焕生机。“循环生活”不仅省钱,还富有文化品位与生活格调。一些看上去“没有用”的旧衣服,通过重新设计剪裁,完全可以重新焕发光彩。说到底,旧物并非没有用的垃圾,而是亟需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作为一种“舶来品”,“循环生活”没有原罪,不能被戴上“有色眼镜”。“敬天惜物,物尽其用”的传统文化也好,现代话语中的环保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种文明的结晶。实际上,中国人也有“循环生活”的经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家庭都有旧物循环使用的习惯。只不过,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消费的符号属性进一步凸显,一些人热衷铺张浪费,热衷炫耀性、攀比性消费,认为旧物循环是一件有失体面、有损尊严的事情。

通过“循环生活”,年轻人让旧物实现了使用价值的延续,延长了旧物的生命周期;通过对旧物进行加工改造和循环用,年轻人赋予旧物以新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旧物的品质。 “循环生活”并非对旧物“拿来就用”,而是通过人为的力量让旧物被唤醒和激活。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选择“循环生活”的年轻人,并不见得都是经济紧张、生活困顿;真正意识到“循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义之网”,驱动一些年轻人成为环保先行者和生态守卫者。让“循环生活”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当参与“循环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强大能量。(杨朝清)

网址:“循环生活”是可敬可佩的生活方式—评论1—文明上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67852

相关内容

明晚19:30|傅佩荣:哲学可以让生活变的更甜
提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的情况说明报告
过“循环生活”并不丢脸
光明网评论员:给予私密空间是现代文明社会应有的生活方式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
倡导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回看上海时装周,那些绿色时尚生活的各种可能
人人都可以!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广州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最新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倡议书范文8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