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 换季时老年人须“提防”

发布时间:2024-11-25 17:25

《老年病防治手册》- 解答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老年人养生书籍#

夏秋换季,冷暖不定,老年人体质敏感,对季节变换适应能力差,易诱发高血压、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此时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风险?怎样做好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日,记者走进唐山市工人医院老年病二科,且听专家如何解答。

呼吸系统疾病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反复咳嗽半月有余,每至夏秋换季,气温变化时,咳嗽、咳痰增多,清晨、夜晚最为剧烈,有时走路爬楼都会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受节气变化、气温波动各种因素影响,近期来院就诊的很多老人都或多或少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黄炜表示,夏秋之际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很多老人有基础病及合并症,任何 “风吹草动”都不可掉以轻心。

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黄炜俯身了解患者病情。 记者 王冠杰 摄

“临床中有些属于高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我们都会建议患者格外注意。”黄炜介绍,老年人大多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对外寒或病菌难以抵抗,引发的感冒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发生重症肺炎。而慢性支气管炎则为老年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它的产生虽无特别明确病因,但医学界普遍认为,可能与环境不良、长期抽烟、反复感染等存在一定关联。随秋季而至的还有过敏原增多、呼吸道病毒活跃等情况,极易导致哮喘病发作。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它居高不下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因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被民众及时察觉的特点,都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在照护患病老人时,有些共性特点也需引起家属的注意。”黄炜介绍,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进入晚年后的老年人各项身体器官机能逐渐衰退,对外界因素导致的疾病反应减弱。如老年人支气管肺炎没有明显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只表现为乏力、厌食,易被忽略。第二,合并症较多,一种病症可被另外一种较重病症掩盖,导致误判。第三,治疗及愈后效果均较年轻人差,这既与老年人患病时早期无明显症状,未及时就医有关,也与其各器官机能衰退,易合并其他疾病,对治疗反应不够敏感有关。

“从根本上来讲,做好保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黄炜建议,保持良好环境。从居住环境入手,勤打扫,勤擦洗,减少灰尘吸入,不在二手烟弥漫等环境较差的附近活动,以免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注重饮食保健。老人每日应摄取补足营养,保障其机体功能,寻求膳食平衡,营养多样化的同时,还需考虑老人胃肠功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早期及时发现、治疗能预防很多并发症出现,一般可通过药物进行干预,若担心西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通过对应中成药物加以改善,再结合饮食、运动、早期干预等综合改善,预防效果更佳。

高血压疾病

“近期,因换季引起血压问题来院就诊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很多病患及家属存在误区,认为入院治疗即万事大吉,忽视了个体差异和日常健康管理。”唐山市工人医院老年病二科副主任张云表示,老年人的血压水平易受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等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可能存在白天血压低,晚上血压高或站时血压低,卧时血压高的情况出现,因此结合个人情况摸索出一套符合本人特点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并从饮食调理和日常调养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下建议:

饮食调理坚持低盐低脂,限制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摄入,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鼓励老年人多食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及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同时,烹调中应减少酱油、鸡精、味精等钠含量高的调味品,避免血压升高。及时补足水分对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至关重要。此外,天气日渐转凉,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护好头颈、腰腹和足底。头颈是高血压患者要守住的第一关,出门视天气状况加减衣物,做好保暖。建议每晚用暖水袋热敷腰腹10-15分钟,有助于温补肾阳、培补正气,坚持热水泡脚,可缓解疲劳、调节睡眠、强身健体。

唐山市工人医院老年病二科副主任张云在患教课上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 记者 王冠杰 摄

日常注意规范用药,适度锻炼。通常而言,早晨7点至9点是一天内血压的峰值,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在早晨7点服药,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否则不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老年人视自身情况适当的做些规律运动,以八段锦、广场舞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若运动中出现胸痛、头晕、肢体摇摆、出汗较多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若仍不缓解,要及时就医。运动结束后,不要坐下或躺下不动,这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造成一时性脑缺血,做些简单的整理活动,改善血液循环更佳。对诸如下棋、打扑克这类娱乐活动要有节制,这点必须注意,时间1-2小时为宜,娱乐活动目的是娱乐健身,不可计较输赢,不要较真激动,控制好情绪,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睡前手机、电视也应严格控制时间,不宜久坐,内容不可过于刺激。晚餐提倡宜少吃,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避免大吃大喝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睡眠,引起血压波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治愈疾病的“良方”。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分为心血管和脑血管两部分,但因为经常出现在同一人身上,也被称为‘兄弟病’。秋季来临,以老年患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季,多数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病,要格外提防。”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黄炜给出建议,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物,做好保暖。因为气温降低会使血管痉挛,增加血管内斑块脱落风险。血管收缩、痉挛的同时,血压也会随之迅速上升,是直接诱发卒中、心梗发病的直接原因。而天凉后,人不容易感到口渴,补水少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进而引起血流放缓,引起缺血和血栓。起床、出门、睡觉这三个时段身体经历温差最大,切记要保暖。

高龄模拟装置包括视觉障碍眼罩、前倾体验姿态绷带等多种道具。体验者能切身体会到耳聋眼花、驼背跛行的状态和不易,进而理解老年患者的处境和困难,面对他们能多一些耐心、包容和尊重。 图为科室医护人员正在体验高龄模拟装置。 记者 王冠杰 摄

饮食有节,适当运动。入秋之后,气温降低,暑热散去,人的食欲也会增加,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又被人“惦记”起来,摆上餐桌。同时,因天气转凉,很多老人会放弃散步健身的习惯或降低运动锻炼的强度,两者相加,很容易出现血脂升高,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升高,加之每天晒太阳时间变短变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季之后,不仅饮食上仍要控制,远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还应继续坚持锻炼,保持一定运动量,防止血脂升高、血栓形成。若觉得冷,可在进餐时多喝些清淡热汤来提供热量,并选择在上午或下午阳光充足的时段和地点健身,有条件在室内活动更好。

便秘最危险。老年人因消化功能衰退,排便困难,用力时腹压增大,血压也会陡然升高,若发生便秘,屏气用力,全身肌肉血管都会发生收缩、紧张,导致更多血液充盈颅内血管,这时,静脉回流一旦稍微受阻,颅压就会增加,导致脑出血、心肌梗塞等情况发生。同时,老年人排便时起身过猛,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脑卒中突发的常见因素。另外,沐浴时要格外小心。室内没有正式供暖前,有时家中环境较凉,水是热的,冷热刺激会使血管扩张、收缩不稳,造成血压变化,而供暖后,因室外寒意已浓,长时间泡澡淋浴,大量出汗,会引起循环血量下降,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记者 王冠杰 通讯员 张敬文

网址:这些病 换季时老年人须“提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69558

相关内容

季节转换时期,老年人要注意这三点!
老人夏季养生小常识: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换季时节如何防病养生
换季同房须防精气外泄
健康生活之老年人冬季疾病预防知识科普
换季时有哪些东西必须替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病来袭 预防牢记这些法宝
​老年人秋季饮食应注意哪些
人到中年衰老进行时 抗病防衰抓3个年龄点
夏秋换季如何护肤 这些护肤小常识必须知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