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融入学前教育的综述研究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融入学前教育的综述研究
A Review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Life Games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1. 引言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是指儿童自发地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内容而进行的游戏,是幼儿进行日常生活,实现社会化的有效方式 [1] 。常见的有“老鹰捉小鸡”游戏、“过家家”游戏等 [2]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是传统民间游戏的一种类型,由众多的劳动群众在平时生活中发展而来,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多样性、趣味性、随机性和娱乐性 [3] 。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智力、社会性等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积累生活知识,获得生活经验。例如“过家家”游戏主要是幼儿模仿成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例如做饭、洗衣、吵架、结婚、生孩子等。游戏需要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用简易道具代替角色需要的物品,模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认知灵活性 [4] 。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幼儿扮演老鹰、母鸡和小鸡这三种角色,这要求幼儿根据角色的不同社会期望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动作。并且,在追捕的过程中,扮演小鸡的幼儿则需要使用一些防止被捕捉的策略,例如抱头蹲在地上,使“老鹰”停止捉捕,这一游戏主要发展幼儿的灵活反应能力及配合能力 [5] 。
但是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在现代社会逐渐消失,远离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首先,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越来越讲究效率,追名逐利,幼儿本来的自由游戏时间被成人剥夺,因此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失去了开展的时间;其次,城镇化过程中,人们从农村的开放式院落走进了现代化的封闭式楼房,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失去了开展的场地 [6] ;最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被现代科技所营造的刺激游戏所吸引,儿童这一主要游戏群体被分化,因此传统民间生活游戏丢失了开展的主体。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传统民间生活游戏”为主题进行检索,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以“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生活”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26篇。
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多集中讨论传统民间生活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策略。通过对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因此需要对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进行一个清晰的概述。本文将在现有的传统民间游戏研究基础上,聚焦于传统民间生活游戏,从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特点、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当下的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深入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启示。
2.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1.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特点
2.1.1. 生活性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例如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生活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7] 。
2.1.2. 规则性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需要幼儿遵守相应的规则。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幼儿扮演老鹰、母鸡和小鸡这三种角色,幼儿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社会期望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动作。并且,在追捕的过程中,扮演小鸡的幼儿则需要使用一些防止被捕捉的策略,例如抱头蹲在地上,使“老鹰”停止捉捕,这一游戏主要发展幼儿的灵活反应能力及配合能力 [5] 。
2.1.3. 假想性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是对周围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主观臆断或空想,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出现阶段幼儿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但这种反映却不完全写实,带有假想性质,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加入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理解,进行象征性的自我表述。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把扫帚当大马骑,把椅子当汽车开,把铅笔当注射器,把手绢当棉被。幼儿在此类游戏中,以真挚的情感体验活动,并相信自己假想世界的真实性 [8] 。
2.2.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2.1. 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大多是在户外进行,因此对于幼儿身体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对发展幼儿的走、跑、跳、投、平衡、钻、爬等动作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老鹰捉小鸡”,可以发展幼儿灵活反应和躲闪的能力;“跳房子”等可以发展跑、跳协调能力 [9] 。其次,利用民间生活游戏还可以使幼儿的身体各系统得到发育,促使幼儿的力量、速度、体质等得到增强,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耐力 [10] 。
2.2.2. 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集动作、语言、思维和想象等各个方面于一体,因此对于幼儿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首先,随着民间生活游戏的开展,幼儿的生活知识、生产实践、社会知识得到丰富,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现实生活 [10] 。其次,民间生活游戏有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如“炒黄豆”这个传统游戏,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通常都要伴随着相应的儿歌或童谣,如“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炒青豆,炒好青豆翻跟头。”在民谣的说说唱唱中,幼儿的词汇得到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随之也得到了提高 [11] 。此外,民间生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12] 。
2.2.3. 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常以集体游戏、合作游戏的形式展开,因此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民间生活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如“过家家”等游戏,需要两名及以上的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进行角色分工,通过合作、分享、讨论等方式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7] 。其次,民间生活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儿童自我约束力较为薄弱,规则意识不强,而民间生活游戏具有较强的规则性,通过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13] 。
2.2.4. 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首先,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带有竞争的性质,游戏中儿童有可能失败,这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但游戏的趣味性会吸引着他们继续游戏,使他们能够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这可以提高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其次,在自然的民间生活游戏过程中,幼儿情绪放松,大方地表现,大胆地想象,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在游戏中逐步形成,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
2.2.5. 有助于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生产的认识和实践,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因此有助于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在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且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 [12] ,例如“过溜索”游戏,来自于怒江沿岸独龙族的出行方式;爬犁滑雪是达斡尔族民间生活游戏 [3] 。通过游戏,使幼儿在民俗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和接受民间生活游戏传达出的勤劳、坚持等观念,从而建立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初步的认同感 [10] 。
3. 幼儿园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实施现状
当前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融入幼儿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浙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应用研究”项目中,浙江的许多幼儿园积极主动的开发、利用本土的民间传统游戏资源,形成了“竹游戏”等特色的园本课程。蒙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在积极的致力于开发、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并形成特色的园本课程 [14] 。大多数教师支持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走进幼儿园活动,认为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有利于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但是,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了许多问题,在此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游戏环境和条件的欠缺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环境和条件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缺少充足的游戏时间;可直接利用的游戏资源匮乏。首先,胡芳强(2017)在其访谈中指出许多教师都提到“幼儿园倡导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日活动中开展地活动很多,但每个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每天都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是不现实的” [6] 。由此看来,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时间明显不足。其次,传统民间游戏种类丰富、数量多,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主要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当前能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的传统民间游戏资源并不多见。
3.2. 缺少从儿童视角开展游戏
教师在选择传统民间游戏时,并未真正考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首先,胡芳强(2017)在其访谈中指出许多教师开展传统游戏的类型多是出于自己儿时的快乐体验,教师们总是表达出自己儿时游戏的有趣,丢弃了可惜这样的想法,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时代的发展和幼儿的需求;其次,还有许多教师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幼儿园的发展来开展传统游戏 [6] ,难以做到尊重幼儿喜好。因此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在幼儿园实施的过程中缺少从儿童视角开展游戏,造成教师和幼儿的脱节。
3.3. 幼儿教师对游戏指导不到位
幼儿教师已经树立了“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的观念,但在具体指导民间生活游戏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例如过家家,有的教师在介入频率、介入时机、介入具体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未能明确幼儿真正地需求,二是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水平没有准确地认识,三是很多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想法 [15] ,因此导致幼儿教师对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指导不到位。
4. 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改进建议
4.1. 树立和实现幼儿本位的核心价值追求
“幼儿本位”是幼儿园教师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开展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民间生活游戏的开展要秉持简单、有趣、多变、富于想象的特点,给幼儿留出充分的探索与创造空间,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游戏性体验,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积淀幸福和向上的力量,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如今,当我在生活里遭遇不顺和失意的时候,我常常怀念起童年时代的游戏,那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游戏,那些像露珠一样透明、像蓝天一样纯净的美好日子,它们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感叹人生的美好,珍惜着每一寸时光,勉励自己积极向上。” [16]
4.2. 幼儿园为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开展提供环境和条件
首先,幼儿园创设浓厚的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氛围,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营造浓厚的游戏氛围,并且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其次,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和家园合作搜集游戏资源,教师在搜集的过程中,要树立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底蕴的观念,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民间生活游戏,确保游戏信息整合的有效性 [17] 。
4.3. 实现传统民间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有机融合
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课程资源,其开展应实现与幼儿园现有课程有机整合。教师首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教育价值,分层次制订民间生活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18] 。其次要寻找传统民间生活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衔接点,将游戏整合于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计划之中,实现其与现有课程的融合。例如,为了让幼儿学习数字,我们可以开展“跳房子”的游戏,幼儿和老师在教室或者户外操场画出大房子,幼儿一边单脚跳一边认读里面的数字,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抽象的数字。
4.4. 教师扮演好游戏中的多重角色
教师是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选择者,应遵循主题性、时代性、生活性的游戏原则,创新和实践游戏化教学 [19] 。教师是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参与者,积极在游戏中与幼儿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幼儿需求并给予指导,建立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但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游戏自主权 [20]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教师通过在游戏活动中的指导,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实践活动。教师是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研究者,游戏的创新和传承,与课程的融合是教师探索和智慧的结晶。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本文综述梳理了国内关于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研究,从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特点、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实施现状等方面论证了进行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当下的实施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深入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启示。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提出的支持策略缺乏实证检验,本研究综述总结的相关策略也有待进一步考究,未来可以开展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研究和实践。除此之外,幼儿园可将传统民间生活游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和家园共育中。在引导幼儿开展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要根据每个阶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民间生活游戏,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材料,鼓励每个儿童充分参与游戏、享受游戏、拓展游戏,促进传统民间生活游戏真正融入幼儿园课程文化。
基金项目
该论文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SJCX13086、XSJCX13069)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2022/04/17)项目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网址:传统民间生活游戏融入学前教育的综述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040
相关内容
新市民子女的休闲生活研究文献综述,教育学硕士论文.docx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在低结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园本教研探讨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游戏大有可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文献综述
亲子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研究性学习
民族学视野下的传统游牧生活——基于甘南碌曲的调查
健身锻炼融入寒假生活,体育教育愈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怎样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