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启思,探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陶艺课程:儿童启蒙教学引导 #生活技巧# #手工DIY技巧# #陶艺DIY教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生活教育理论,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理论的中心与精髓,他将教育的范畴扩大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教育内容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过程也会对幼儿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园教师认真研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领会内涵,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更新课程理念、健全课程体系,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激发情感、提升能力,让幼儿幸福成长。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园课程;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强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实施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注重实践、体验和合作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而游戏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辅相成,恰好可以与生活有机结合。所以,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的成长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一、身与心的生长--幼儿的生命课程
漫步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在亲近自然,与草木为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从没有留意过的植物——代代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树上结的果子是什么?”“它是不是橘子,它和橘子长得好像。”“这个果子能吃吗?”他们会想摸摸树叶,闻闻果香。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孩子们会充分运用多种感官,释放亲近自然的天性,尽情感受与体验,积极愉快地探索发现、表达发现。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孩子们在对代代花的持续观察中发现,来年树上的代代果由橙色变成了绿色,感受到它果实的独特性。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就是为生命教育打开了一扇窗,让幼儿能看见更为广阔的世界,学会尊重与珍爱不同的生命。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与大自然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二、活能力的发生--幼儿的 STEAM 童博课程
在童博课程中,可以幼儿兴趣为主题脉络,以体验探究为活动内容,生动阐释幼儿的学习是不断“觉知一探索一查证一运用-往返一推进”的过程,是科学(Science)思维、技术(Technology)思维、工程(Engineering)思维、艺术(Arts)思维、数学(Mathematics)思维的紧密联系与综合运用。
情境再现:幼儿园翻修小灶台,户外活动时被幼儿注意到,一度成了幼儿交流的热点。
(一)自由探索、捕捉兴趣
幼儿园邀请了专门砌灶台的叔叔和隔壁班的孩子一起砌灶台,在他们砌灶台时,孩子停留在那里很长时间。他们随即进行了现场“探秘”。有的幼儿对灶台的形状产生兴趣,有的幼儿对水泥的形成特别关注,有的幼儿对搭灶的过程感兴趣。他们自己也想砌个大灶台,于是他们组建了“砌灶工程队”。
(二)制定计划、提出想法
随着自主游戏的开展,孩子们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的增强,对自己动手砌灶台活动充满好奇。同时,孩子们对大灶台有的熟悉、有的陌生,并且还认识水泥,这都和孩子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了解到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在家看到过。班上很多孩子提出好建议,一个有趣的砌灶台讨论活动就此开始了。可以看出,幼儿思虑周密,计划周详,以兴趣为导向的活动,可以使幼儿收获自我学习、小组共学的最佳体验。
(三)项目行动、深度学习
在分组讨论时,幼儿各执己见,为了尽快搭建灶台,他们兵分几路,有的邀请快退休的门卫奶奶进行现场讲解,有的向教师借来手机,视频求助家长,有的拿着物品去询问教师。由于STEAM教育强调的是通过开展项目式和体验式活动,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幼儿通过多方渠道,最后知道了灶台是怎样砌成的。
(四)游戏推动、关注发展
随着砌灶台进程加速,幼儿商量剩下的材料可以怎么利用,可以把砖头放在建构区搭建、可以把水泥用来做实验,可以用沙子用来做玩沙区。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促使幼儿进行全方位思考,在游戏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再游戏,从而在螺旋式前进的教育模式中,实现“做中学”的目标。
当然,童博课程非常丰富,通过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幼儿可以探寻由来、了解演变,进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终树立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教师建设童博课程的一个基点和愿景。幼儿在感受文化浸润的同时,又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博物意识下,幼儿不断丰富经验、延伸兴趣、释放天性。
三、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幼儿的自然课程
大自然中广袤的空间和丰富的物种可以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无限可能,在四季的岁月里,有特色的自然课程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对社会与自我关系的认知,从而不断拓展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
(一)春的课程--最是芬芳四月天
在散步时,一阵微风吹过,花瓣雨落在了幼儿身上。他们激动得捡起花瓣又扔下,乐此不疲。教师也参与到幼儿中间,同时边捡边数:“1、2、3……”当手里的花瓣累积很多时,又往空中一扬,幼儿纷纷效仿。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可以感知“无数的一片合起来就是许多片”以及“许多片可以分成一片一片”的过程。
(二)夏的课程--凉争冰雪甜争蜜
夏天教师带领幼儿走近西瓜,从瓜地带回来的西瓜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什么拍打西瓜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西瓜有哪些不同的吃法?西瓜皮有什么用?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索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幼儿的兴趣,西瓜主题课程不断衍生、不断丰富。除了语言活动《瓜瓜吃瓜》《猪八戒找西瓜》《蚂蚁和西瓜》,艺术活动《瓜子的畅想》《卖西瓜》,科学活动《西瓜皮的妙用》《巧取西瓜汁》,健康活动《运西瓜》《切西瓜》以外,还有很多区域游戏,如瓜子排排队、剥西瓜子比赛、瓜皮挂件加工厂、西瓜皮创意画等,幼儿还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亲子西瓜皮雕刻制作,共同进行有关西瓜的活动。
(三)秋的课程-探秘西瓜虫之旅
秋天到了,幼儿在草地上发现了很多西瓜虫,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他们把抓到的西瓜虫装进透明的瓶子里,带回教室,一起观察、交流、讨论,比如,西瓜虫喜欢吃什么?西瓜虫要不要喝水?瓶子里黑色的一粒粒的是便便吗?
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不仅可以了解西瓜虫的各种知识,还可以亲自制作昆虫服装、开昆虫化妆舞会、建设小小昆虫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支持他们所有的行为,包括一连串的疑问、自发的挑战、发现秘密后的兴奋以及西瓜虫保护自己的方法,因为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他们的经验,转化为高品质的学习。
(四)冬的课程-婆娑碧叶斗霜寒
种植园地是幼儿心心念念的场所,冬天是种获萝卜的季节。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喜欢吃萝卜,教师鼓励幼儿参与萝卜的洗切过程,并开展“萝卜美食分享会”。幼儿还把收获的萝卜布置成“小小菜场”,逐一给萝卜贴上价格标签,利用下午离园时间进行推销。幼儿从一开始的怯弱,到初尝成功后的喜悦,再到游刃有余地推销,他们突破了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积累了勇气。
陶行知先生倡导“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在四季的岁月里,这些有特色的自然课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兴趣,结合并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社会与自我关系的认知。
四、结语
身与心的生长、活能力的发生、延伸到大自然里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给予教育无限的可能,让幼儿能在各种课程中解放天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即教育,生活皆教育,只有亲近生活,回归本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努力将好的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的认知幼儿的需求、满足幼儿需要、促进幼儿发展,让我们一起用教育的力量,让孩子走的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凯,贯彻生活理念构建精彩游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分析[J].启迪与智慧(下),2020(7):79.
[2]吴丽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与互动活动中的实践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79-80.
[3]吴珊珊.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132-133.
网址:以陶启思,探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7140
相关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科学微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发现自然课程的项目研究 论文.docx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体现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