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和终身学习机会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长期指标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论“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教育质量”
每个人都想过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追求;但究竟什么是幸福,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当我们不知道幸福生活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就只能永远行走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但却始终享受不到幸福生活,至少我们始终感受不到幸福生活,哪怕我们本身就在幸福生活的怀抱之中。与之相应,提高教育质量是每所学校的追求,也是每位教师的向往,可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什么是教育质量呢?如果我们连教育质量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对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也就束手无策了。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教育质量时,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句让我们永远追求但却永无止境的空话,于是提高教育质量成了一种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一项科学化的追求。
一、“缺胳膊少腿”的教育质量观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并没有让张老师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到让张老师越来越困惑了。当张老师刚从教的时候,那时候学习条件比现在差多了,但学生普遍比现在有幸福感,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会玩,也比现在的学生会学。现在的学生成绩差的不幸福,成绩好的也不幸福;他们玩起来觉得不过瘾,学起来觉得不自如,反正就是整天的不幸福。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张阳(化名),一天到晚既没有玩的时间,也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幸福也就很正常了;可班上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李婷(化名),每次考试总在前三名,居然她也不觉得开心,还屡屡向父母要求休学一年,说是心理压力太大,想放松一下。你说,这班上前三名的学生还想休学,学校教育究竟怎么了呢?当学校不断要求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时,这种现象就越发的严重了。在教育质量的重负下,教师的教学情趣少了但教学要求高了,但学生们的成绩并不见明显的上涨,他们的厌学情绪却漫延得更快。
仔细回味我们自己接受的基础教育,的确觉得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更幸福,而且这种幸福并不是用生均教育经费可以衡量的,也不是用办学条件的好坏可以比较的。那时候没有月考,只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会让我们紧张;日常也会有教师自己组织的单元考试,但同学都知道这样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单元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老师对单元成绩也不是很在乎。但考试少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喜欢学习;正因为考试少了,同学们也就更明白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教师,而是为了自己。那时学校流行的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更好的口号是“知识就是生产力”;虽然读书也是为了考大学,而且那时候上大学的概率更低,但读书似乎并没有现在这么短视与功利,可以肯定的是比现在的学生更主动,也正因为更主动所以学起来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和现在的学生生活相比,最大的区别还不在于学科学习上,而是以前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明显比现在好。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所以也不常见学校组织那么多的活动,反到是同学间自发的活动比较多,大家私下聊天的时间比较多,彼此帮着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困惑。老师和学生间由于缺少了成绩的压力和相互之间的责备(教师怪学生长得太笨,学生怪教师教得太差),不管是好生还是差生,和教师都有着比较好的交情,优生在课堂上就是教师的左右手,差生哪怕听不懂课,碍于和教师的交情也不会在课堂上捣乱。总之,那时候学校并没有把教育质量贴在墙上,教师也没有把教育质量挂在嘴上,可能大家学到的知识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学习的兴趣还是保持下来了,学习能力也是有进步的,关键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并没有白过,不知道这些内容算不算教育质量中的一个部分。
考试成绩是教育质量吗?教育质量包括考试成绩,但应该不只是考试成绩。学生来到学校,如果不能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那肯定是一种遗憾,也很难有成就感。但如果把考试成绩看作教育质量的全部,反到会让教育质量的其他部分受到压制了。教育质量的不同组成部分间既应该有竞争的关系,也应该有合作的关系,但总体还是以合作的关系为主,不然为什么统称为教育质量呢。因此,当我们把教育质量简单地理解为考试成绩时,教师和学生将获得教育质量中其他要素的条件和资源都转移到了学习成绩上来了,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用到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多了,学校中的规范性的考试多了,但是不是学习成绩就上来了,这到是没有考证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对学习成绩一味的追求似乎有“孤军深入”的感觉,虽然会取得一时的战绩,但却让学科学习在学生生活中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一旦学生有机会不学习,他们就会彻底地放弃学习,即使在不能放弃学习的情况下也会极度地讨厌学习。
二、教育质量究竟包括些什么
教师需要好的考试成绩,学生和家长比教师更需要好的考试成绩。因此,问题不在于考试成绩好不好,而在于用什么方法去提高考试成绩。如果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获得眼前的考试成绩而牺牲学生考试成绩可持续提升的机会,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牺牲学生当下的尤其是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这样的方法与举措可能并不是大家愿意的。可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科学分析的情况下,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有非常规性的提升,牺牲学习兴趣、牺牲可持续提升的机会和牺牲生活质量也就是必然的了。只有在维持和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可持续提升不断创造机会,并通过学习让学生生活更有意义,让学生的生活更有成就感的基础上获得的考试成绩,才是绿色的考试成绩,对这种考试成绩的追求才是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因此,教育质量不但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活质量,只有在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成为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
判断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兴趣是否保持和可持续的学习机会是否存在三个方面。教学的本质并不在于获得好的成绩,在没有教学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获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为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的本性,对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不是激发而是保持,不要让学生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包括数量上的过度与难度上的过度;不管是教学进度要求的学习负担,还是教师安排的学习负担,只要超过了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不但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还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于学生可持续的学习机会,是以往忽略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容易误解的地方。长期以来,认为现在有了好的成绩,就可以换来更好的中学或者大学,从而获得更为有利的持续发展的学习机会;可是,这种可持续的学习机会只是外在的机会,很多学生在上了好的中学或者大学后,由于在前期的过度学习而缺少学习兴趣或者学习能力,从而丧失了个人的可持续学习机会。
判断学生生活质量的指标,主要是看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彼此之间有没有生活上的互助与相互理解的情怀,有没有学习上互帮互助的想法与做法,当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是紧密,学生对班级体的归宿感越是强烈,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也就越高。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在教师身上,当教师越是关心而非打击学生时,当教师越是理解而非教训学生时,学生在校学习质量也就越高。学生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多少自主安排的时间和自主活动的空间,此处的自主安排和自主活动包括在学习上的自主,也包括在生活上的自主,当学生的自主安排时间越长,自主活动的空间越大,学生在校学习质量也就越高。但需要强调的是,自主安排和自主活动并非放任的自主,而是在学校指导下的具有科学意义的自主。
三、教育质量提升的综合之路
提升教育质量总是没有错的,但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就难保不会出现错误了,尤其是在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出现错误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体,用不科学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肯定是达不到目的的,但只是单一地提高教育质量的某一个方面,而对其他方面不闻不问,甚至因此而伤害其他方面,也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对于前者的不是,容易被大家发现,比如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对学生进行体罚等等;对于后者的不对,就不容易成功大家攻击的对象了,反到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比如哪所学校用什么方法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哪所学校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执着于学习而不顾及其他生活,哪所学校是如何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来治理学生的等等。其实,当我们只盯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多与学习强度的增加时,如果我们不顾及到他们学习的科学性,不照顾到他们在学校的生活质量,这样的单一化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在获得短期学习成效的同时,却会牺牲教育在学生身上的长期成效。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得给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学科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学科知识的科学方法,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化身,更不是学科知识的代言人,教师是带领学生攻克学科知识的人,因此在攻克的方向和方法上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作为学科学习的过来人,深知学科学习的酸甜苦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学科学习的路上循循善诱,既要让学生觉得学科学习富有挑战性,也要让学生学科学习富有成就感,难就难在既不能让学生吃过头了,又不能让学生没有吃饱。不管是方法的提供,还是学习兴趣的保持,最终都要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只有学习能力增长了,才能确保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掉队。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得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就得将生生关系从竞争转向合作、将师生关系从关心学习转向关心学生并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当把教育质量狭窄化为学习成绩时,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的互帮互助没有了,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名次递增时的敌人;既然在学习上没有了互帮互助,在生活上的友谊与更深层次上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也就越来越稀缺了。只有我们从培养学生间生活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开始,学生间才可能真正地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得起来。师生关系的核心并不是教与学之间的职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关系,教师是否真的关心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可持续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是否真的着力于帮助学生去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关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核心使命要让教师从关心学习,尤其是从关心学习成绩,向关心学生这个人,包括他的学习,也包括他的生活转变。就学校管理来讲,不管学校教育如何强势,也不管教师如何的能干,学生最终仍然是自己学习的责任人,这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替代不了的。因此,作为自己学习的责任人,学生需要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去统整自己的学习,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和不同领域的学习组装成一个和谐的知识系统;需要有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来统整自己的生活,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组装成一个和谐的生活系统。当学生的知识散布在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时,学生的学习质量难免会低下许多;当学生的生活被学校、家庭和社会分隔成不同的部分时,自然也就谈不上生活质量了。
其实,将教育质量人为地区分为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原本就分不开,否则也就不必再在两者之上设置教育质量这样一个大概念了。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了,他生活起来才有成就感,才有现实的意义,生活质量因此而变得更高了;反过来,只有学生的生活质量更高了,生活品位更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更积极了,学生对学习能力的获得更愿意坚持了,学习质量自然也变得更高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确是分不开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想着为了学习质量而暂时牺牲生活质量的做法都是不够长远的,自然也是不够科学的;想着为了生活质量而暂时牺牲生活质量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生活没有了教育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一个促进自己更好更快成功的机会。
网址:论“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教育质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8683
相关内容
生活质量论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英国留学:城市质量=生活质量
教学质量管理
生活质量理论(关于生活质量理论简述)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方案(通用11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精选15篇)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大学生活质量指北
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教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