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省特级文化站,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发布时间:2024-11-26 10:32

创新文化鼓励大众参与并享受创新过程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文化#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苏娟 李伟凡

9月2日,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文化站内热闹非凡,由范静兰领队的红旗舞蹈队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她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舞技,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庆典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今年69岁的退休老人范静兰,是红旗舞蹈队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自退休后加入舞蹈队以来,她不仅迅速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还凭借其丰富的组织经验和满腔热情,成为了队伍的坚实后盾和领军人物。尽管年事已高,不再登台表演,但范静兰对舞蹈的热爱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丝毫未减。

这支红旗舞蹈队,虽然平均年龄55岁,却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其成员横跨老中青三代,最小年龄也就40多岁。队伍最初以红旗社区居民为主,逐步发展壮大,吸引了全街各社区的舞蹈爱好者加入。

尽管天气炎热,但舞蹈队的热情不减。范静兰告诉记者,舞蹈队每年要参加市、区、街镇社区大小公益竞赛表演活动十几场,今年表演的《秋收之簸》获新洲区广场舞比赛金奖,这些都离不开平时的排练。

像邾城街红旗舞蹈队这样的文艺骨干团队,邾城街文化站共有5支,包括舞蹈队、民族音乐艺术团、牌子锣鼓队、问津戏曲社、二胡协会等群团文化特色组织,这些团队不仅承载着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今年3月新成立的邾城街民乐团曲艺队,作为一股新鲜血液,迅速在文化站中崭露头角。该团队以传承和弘扬湖北大鼓为己任,依托非遗曲谱的深厚基础,积极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一系列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现代化唱词,实现了湖北大鼓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曲艺队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今年已经参加了十几场表演了,团队成员也多是专业人员,有湖北音乐学院学音乐的,也有之前从商业演出团队出来的。”邾城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建春介绍,从去年开始就组织成员参加零散的学习,今年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有36名成员了,具备独立表演的能力。

周建春称,自2002年以来,文化站已经翻新了两次,场地和设备已经在逐步完善,重点在于基层文化队伍培养。


据悉,邾城街文化站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内设群众文艺大厅、文艺骨干活动厅、图书室、健身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工作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心理咨询室、侨联侨之家、办公室、戏曲音乐室等,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今年7月底,邾城街文化站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特级文化站。

目前,邾城街文化站拥有5支文艺骨干团队、22支业余团队和36支农村骨干团队。5支骨干团队会经常进社区、村进行文化指导,带领业余团队和农村骨干团队发展。文化站会定期让村或社区推荐40至60岁的优秀文艺人才,吸纳到文艺团队中来,以保证团队成员的及时更新。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站培养出了文艺轻骑兵——邾城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艺轻骑队,已多次下乡表演。

周建春表示,未来文化站将继续秉承“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宗旨,不断探索创新,推出更多贴近民生、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让文化之花在邾城大地绚丽绽放,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共同绘制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文化生活新画卷。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网址:家门口的省特级文化站,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78761

相关内容

以多彩文化生活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柯桥: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沿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让群众品出“幸福味”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
江苏泰兴:烹饪文化“大餐” 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乐享“智慧”文化生活
美好文化生活,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公布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越过越精彩” 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益培训“艺”常精彩 群众乐享文化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