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旧物品制作乐器,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
用废旧衣物制作创意手提包,变废为宝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手工制作的乐趣# #手工玩具制作#
目前,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不同的垃圾均有了新去处:厨余垃圾经加工后可变成环保型生态肥料,园林垃圾可由生物科技公司加工成生物颗粒……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各种创意思维,凭借各种智慧手段,依托现代科技,将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开发出全新用途,许多废弃物都走上“变废为宝”之路。
昔日包装外套 今成手艺原料
金黄的花束、粉红的花蕊,点缀着一棵棵被绿色藤蔓缠绕着的树干、花墙,一年四季都如“鲜花绽放”,成为小区里一道靓丽的“绿色景观”。
这些不会凋落的“花朵”当然不是自然生长的植物,而是由一群社区志愿者、居民利用各种颜色的水果泡沫网套制作而成的假花。
用于水果包装的泡沫网套,曾经是最令人头痛的白色垃圾之一。2019年,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港务新村发起成立的我区首家垃圾分类社区服务驿站后,负责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在与居民们一同探索垃圾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运用时,充分结合社区生活实际,将各种可回收物分门别类,再发掘其他用途。
“大家一起动手,把这些塑料泡沫制作成用来观赏的工艺品,既减少垃圾处理压力,又能让社区环境更美好!” 港务新村垃圾分类督导员陈绪民是个标准的“热心肠”,这位社区活动积极分子,时常会与该社区楼群党支部书记包国芬不定期召集一群擅长垃圾分类和巧手制作的社区居民,将各种废弃包装套制成雪人、兔子、盆栽等艺术品。
在一片鼓励支持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加入其中,大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创意发挥到极致,不仅用源源不断的作品装点家园;还时时不忘向他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以自身言行感染周围人,用实践来宣传环保理念,助力垃圾分类。
文艺、非遗来助阵 强化分类认知
坏掉的高压锅、扫帚柄、装修拆下来的木地板……这些本该被人丢进垃圾桶的东西,在周德成的巧手下,却被组装成了一把能够演奏的二胡。
“构思大概用了一周时间,每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就用笔在纸上画出来,有了图纸之后做起来就方便了。”周德成说:“一开始木板太厚,导致有些杂音,我就用刨子把它削薄到只有三毫米,尼龙线也改成了吉他线,现在的音色已经很好了。”
调音完成后,周德成还在这把二胡上贴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一有空就拿着二胡去附近的公园表演自己改编的垃圾分类歌。对于许多市民来说,二胡很是常见,但用旧物改造组装成的乐器却是真正少见,因此每次周德成的表演总能吸引不少人的眼球。“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宣传垃圾分类,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兴趣,宣传的效果更好。”周德成开心地说,自从成为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后,他时常会用利用各种登台表演的机会,携带着自己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乐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向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广受居民的称赞和欢迎。
和周德成一样以艺术创作来宣扬垃圾“变废为宝”的,还有中国非物质文化(民间美术类)遗产传承人、南派泥(面)塑第五代传承人黄铁军。这位镇海知名的退役军人,自推行垃圾分类以来,便一直积极思索着将各种废旧物品用于泥(面)塑作品的制作。
7月14日,车站路社区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课堂上,黄铁军用一次性纸杯和泥团,捏成了黑、红、蓝、绿四种颜色的微型垃圾回收桶,还别出心裁地捏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四色小蚂蚁。这堂兼具童趣与环保知识的非遗文化课堂激发了一众小学生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在学艺中不断加深着对旧物变废为宝的探求欲。
“黑、红、蓝、绿各代表四中垃圾分类,希望用这样的活动在丰富孩子文化生活的之余,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垃圾分类科普理念一起向下一代灌输,孩子们往往能在这种学习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黄铁军说,玩泥是儿童的天性,而喝过的饮料瓶和易拉罐等,都可以作为泥塑或面塑作品的制作材料,今后自己也会不断探索在制作环保或者爱国题材的作品时,让这些原本要进垃圾桶的物品为非遗文化传播贡献发挥价值。
时尚引领 开发旧物再利用新思维
塑料条幅、旧衣服、款式过时的窗帘布……其实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服装、购物袋、小马甲,原本花样老式的布料,经剪切拼接,也可以重新变成契合时下的流行“新宠”。在时尚设计师的手下,许多旧物也开始焕发着“重生之美”。
在如何将旧物翻新创造价值这一点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教师林旭飞近年来可谓颇有心得。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来自一些厂家淘汰的旧布料、做活动时用的横幅,但是如果能将各种旧物上的亮点进行合理搭配重组,依然能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在林旭飞和学生们的手里,寻些收集来的“破烂”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
在第四届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上,浙纺服学院20级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叶雅慧的毕业设计作品《红白婚纱》获得得三等奖,这件婚纱的红色部分取材于横幅布料,白色部分则是以旧蚊帐缝合而成。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才萌生了用废旧物来制作这件作品。”叶同学说,这不仅是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总结汇总,也寄托着她对绿色环保的看法,“旧物再利用,并没有想象中困难,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除却亮丽的衣饰,由林旭飞负责的宁波市废旧织物创意再造研究推广中心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手提包,有的是用家纺布制作而成,有的是用旧窗帘制作而成,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美不胜收,糅合了淡雅与亮丽、简约与大气等多种风格的一个个作品,让许多观赏者都对其赞不绝口。
记者了解到,每隔一段时间,不少家纺店都会购置一批新的布料进行更新迭代。这样一来,旧式样本簿一时派不上用场,往往会被丢弃变成垃圾。于是,纺院的对接中,从事时尚业的师生们便有了大量的淘汰样本簿进行拆解,并对废布料经过清洗处理,再加上创意设计,便产生了许多品相不逊一线品牌的DIY手工艺作品。
“变废为宝”硕果累累,这些作品甚至得到了拉脱维亚等国外优秀设计理念导师的欣赏。“最开心的一次是,有人建议我们可以把这些做法用于国际运动会的比赛队服制作中;其实我们想倡导的就是一种节俭环保意识,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真正做到垃圾的减量化。”林旭飞说,自己现在更喜欢利用旧物制作衣服、包包以及装饰品,并大力鼓励学生交作业时也尽量选用旧物,将环保分类与资源再利用意识切实贯彻到日常学习生活,时刻保持着将“错位的资源”归整分类的自觉性。
毕竟,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他们也将继续在开发资源再利用之路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网址:用废旧物品制作乐器,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1906
相关内容
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看创意达人如何“变废为宝”
废旧物品变废为宝DIY个性创意灯饰手工制作
旧物再利用 发挥创意“变废为宝”
“旧物利用,变废为宝”蔡甸街开展环保手工创意作品展
变废为宝,来看看新津垃圾分类创意作品
废旧衣物不要丢,五种创意让你变废为宝
家居废旧物巧利用 手工制作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宝山这群居民发挥才智和创意,将废旧物品变成工艺品
《变废为宝》一创新活动,通过幼儿在生活中对废旧物品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