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报求学知心小贴士①
自11月10日起,广州市除南沙、从化、增城等区外,中小学阶段学校暂停线下教学,开展线上教学。为帮助广大师生、家长在线上教学期间更好地调适心情、提高效率,广报求学采访多位来自中小学、高校的心理老师,从今日起推出“广报求学知心小贴士”系列报道。
线上教学期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有何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方法?今日,广报求学推出“家长篇”居家贴士,请来多位中小学心理老师给出“锦囊妙计”。接下来,广报求学还将推出“学生篇”“老师篇”等知心小贴士,敬请关注!
问:线上教学期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进入线上学习状态?
答: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调动孩子内驱力。
广州市第四中学专职心理老师范小青:家长可以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进行准备。首先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安静的房间,或是让孩子有一块专门的区域进行线上学习,减少杂物和外界干扰。第二,准备好必要学习设备:一个有良好网络的电脑或手机,一个照明条件良好的台灯。
软件环境方面,首先尽量营造比较轻松的家庭氛围。第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晚上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旁边看书。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第三是营造心理支持的环境。家长每天和孩子闲聊一会儿,做一个倾听者,用轻松的方式聊聊天,让孩子知道心情烦闷时,可以跟家长倾诉。
第四,家长对孩子上网课的效果不要有过高预期,降低心理预期有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专职心理老师邝巧姣:家长首先可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专心学习的环境。麦克风、摄像头等良好硬件能保证孩子和老师顺利地互动沟通,上课期间尽量不打扰孩子,安静的环境能让孩子专注于课堂。
其次,家长可与孩子明确网课要求。借助学校制定的网课公约,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强调应当遵守哪些要求,并协助孩子制定网课期间的学习目标。如果孩子面对网课有“摸鱼”心态,家长更要以榜样鼓励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网课期间,孩子实现了“网络自由”,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对此家长可与孩子约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以签署约定的形式增强仪式感。
忙于工作的家长,每天也应抽时间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状况。如果发现孩子不在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困惑或抵触心理,及时给予孩子引导,或寻求老师的帮助。
问: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容易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答: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帮助孩子面对不确定性,引导孩子坚定执行计划。
广州市第四中学专职心理老师范小青:居家学习期间,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自控力不足,导致过度使用手机或互联网,引发亲子冲突,导致情绪问题;第二,学生在校学习时能清晰看到大家整体的学习状态,一对比就知道自己的学业情况,而在线上学生缺少参照物,就会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产生“大家是不是都学得很认真,就我在浪费时间”等疑惑和不安全感;第三,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家长可以在四个方面帮助孩子。第一,换位思考,降低要求。网课学习期间,孩子也承受了很多,试着对孩子降低要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与手机使用计划,并引导孩子坚定执行计划。
第三,家长也面临工作、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压力,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注意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尽量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第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面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便是关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按照计划做好每一步,将有助于缓解焦虑。
问:居家期间亲子相处时间长,容易产生摩擦与矛盾,有何让亲子实现良好沟通的小妙招?
答:每天至少15分钟的沟通时间,重倾听、少评判、少建议、多接纳。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心理科组长李艳月:亲子相处一定要沟通,要说话,家长不妨每天至少拿出15分钟,与孩子闲聊。一定要重倾听、不评判、少建议、多接纳,尊重孩子,凡事跟孩子商量。
重倾听就是无论孩子想表达哪方面的内容,积极或者消极,感慨或是吐槽,我们都先耐着性子听他说完。在听的过程中,不评论,不横加指责,不用“你怎么能......?”而是“你可以......”这样的句式,给出“少而精”的建议。
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应多接纳孩子的感受、情绪以及想法。比如,当孩子表达今天的课程有些难,没大听懂时,请你先接纳孩子沮丧的情绪,不要听到半句,就下定论说“一定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而是耐心听完后,进行反馈,例如“你有没有问过其他同学,如果都觉得难,那你听不懂也是正常的”或者“你觉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又或者当家长回家进门看见孩子正拿着手机,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在拿着手机,我好奇你在做什么,可以跟我说说吗?”而非“成天就知道玩手机,看看你的学习!”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专职心理老师邝巧姣:在所有沟通之前,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是爱他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沟通的诚意,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话。情感联结的建立“功在平时”,居家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多点互动,增进亲子感情。
当亲子双方发生矛盾,作为家长,要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家长应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或等双方情绪相对稳定了再进行沟通,避免孩子成为自己的“受气包”。
在沟通之前,家长也应先尽可能地了解多一些事实,放下主观臆断与偏见,听孩子说说经过,待全面了解事情后,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做正面引导,例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大道理,却愿意听听别人的做法,家长可运用智慧用身边的积极例子影响孩子。
面对初高中学生,家长不应做“保姆型”父母,在发生矛盾后给孩子独处的时间与空间,而非急于质问孩子。家长应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相信孩子有处理好自己情绪的能力。
问:当亲子产生摩擦时,家长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答:尝试“6秒冷静法”。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心理科组长李艳月:家长们可以学习“内观”,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自己,尤其是情绪状态。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时,接纳现有情绪,适度宣泄,可尝试“6秒冷静法”,即当某一种负面情绪达到峰值时,给自己6秒钟的时间冷静下来,做几个深呼吸,去喝口水,或者走到窗前眺望都能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
面对孩子,家长要意识到自律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要孩子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线上模式,自觉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在父母适应孩子居家学习的同时,孩子也在适应居家学习的形式。“降低期望,不要求孩子时时事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是父母可以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稳定自身情绪的开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谢泽楷
海报/张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网址:广报求学知心小贴士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258
相关内容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生活小贴士广播稿(通用15篇)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10篇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通用16篇)
生活小贴士校园广播稿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12篇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精选12篇)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精选16篇)
生活小贴士广播稿(精选10篇)
生活小贴士的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