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美好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26 20:21
社会分层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等级理论是研究的重要框架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阶层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美好生活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吴飞燕
开通知网号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生活就是人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过程,生活的现实呈现状况即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程度,因此人的发展是生活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本质的实现上。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本质却因资本逻辑的统治发生了异化,因而阻断了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路途。事实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所谓“美好生活”就是现实的人在其内在需要的促使下,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满足人的不断发展的各层次的丰富的需要,同时人在实践劳动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完成自我的动态过程。简言之,“美好生活”就是人得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了构建“美好生活”,马克思认为,要在大力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解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劳动解放和增加人们的自由时间,以促使个体得以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马克思主义的美好生活理论开拓了美好生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并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生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导向。
机 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领 域:
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建构路径;
格 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
网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美好生活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2708
下一篇:聚力文明实践 点亮美好生活
相关内容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生活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积极反馈学生意见
【杨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思路
学“真经”、拓视野、谋新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代表团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学习
浅谈在当前美学视域下的生活美学思想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