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4-11-11 11:14

(来源:江西卫生计生监督)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超2800万人;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努力。现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少年抑郁症,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帮助儿童青少年走出心理的“黑暗森林”!

01

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有 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

抑郁症是人类大脑器官疾病。大脑内部生物构造、遗传基因、大脑活动等,是导致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因素。此外,抑郁症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游戏文化、减肥文化等社会亚文化,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的家庭的“唯分数”教育观也是造成青少年精神负担的重要原因。家庭结构的改变也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缺少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

02

及时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情绪方面,出现快感缺失,情绪极其低落,没有愉悦的情绪体验。除此之外,青少年还可能出现易怒、暴躁、爱发脾气的情绪症状。

认知方面,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的看法极其负面,时常会出现“自己是个废物”“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活着就是个累赘”等想法。

行为方面,青少年退缩到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周遭的一切不感兴趣。最常见的就是躺床上玩手机游戏,或者什么都不做,只躺着睡觉。

生理方面,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失眠或者早醒、暴饮暴食或者吃得极少等问题。青少年至少两周很少露出笑容、情绪消沉或者易发脾气,家长就要给予关注了。

当出现上诉情况后,我们可以先通过PHQ-9抑郁筛查量表和GAD-7焦虑筛查量表进行自测,评估是否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倾向,以便于及时就医治疗。

03

青少年抑郁症的危害

对于个人而言,抑郁症会造成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受损,影响其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青少年自杀、自伤等行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如生气、悲伤、恐惧、忧郁、敌意、猜疑、自责等,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家庭而言,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照顾孩子,影响到自身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社会而言,抑郁症的治疗成本较高,同时还可能会对有抑郁症青少年的社区和学校产生负面影响。

04

抑郁症需要科学治疗

当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或者确诊了抑郁症,很多家长会直接陷入焦虑中。实际上,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家长们谨记的是,一定要科学治疗和康复。

那么,该如何科学治疗呢?

首先不讳疾忌医,及时送孩子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选对科室和医院。很多人以为抑郁症应该归神经科管,其实神经科不治抑郁症,精神科才是治疗抑郁症的正确科室。在选择医院方面,首选精神病专科医院。也可以选择综合类医院的精神病专科,需要家长仔细选择。

在诊断正确的前提下,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中医、针灸、按摩都不能代替精神科药物的作用。目前公认的抑郁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还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确诊抑郁症后,不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而是直接在网上咨询心理医生。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国内的心理诊所没有诊断及治疗抑郁症的资格,心理医生如果没有精神科医师执照,是不可以下诊断及开药的。他们仅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必须在医院接受服务,由精神科医生来提供诊断及治疗。

05

家长陪伴至关重要

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对抑郁症的态度不正确,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受到的挫折太少,其实不然。过去遭受的磨难,有时会变成精神财富,有时会变成精神包袱。

那么,在孩子出现抑郁症状之后,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作为家长不能惊慌,要静下心来,陪伴抑郁的孩子。如果他愿意倾诉,家长就做一个友善的倾听者,不批判、不指责,也不盲目鼓励。良好的倾听,会让抑郁者感到被关爱、被接纳,内心温暖。然后,多花点时间去了解抑郁症。当家长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之后,就能够理解孩子为啥整天不开心,为啥懒散不做事。家长的陪伴,会帮助抑郁的孩子更加有勇气去面对疾病,去接受积极的治疗。在抑郁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波折,可能会有失败,但都不要放弃,家人的陪伴也是抑郁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

第二,对孩子的痛苦充分尊重和重视,不要告诉孩子“你别想那么多,看开点就好了”“你就是没事干,找点事干就没时间抑郁了”……这样的话会加剧孩子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贬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抑郁是一种先天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并不能靠个人的意志力痊愈。

第三,如果孩子在治疗期间出现好转趋势,家长不要急功近利,随意减药停药,逼迫孩子复学。一定要定期复诊,尊重医生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协助孩子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允许孩子出现暂时的停滞甚至倒退。要让孩子相信,无论自己能否康复,家长都会永远支持和爱护自己。

06

及时倾诉不良情绪

青少年要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佳的时候。当坏情绪久久难以释怀又或者被负面情绪环绕时,要积极寻找外界帮助。可以拨打江西省心理服务及危机干预热线,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拥有健康的心理

是个人获得美好生活的前提保障

让我们共同守护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心”空

愿每个孩子都能

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健康成长!

供稿:洪梦娜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编辑:胡梦玲

审核:晏 军 熊 燕

微信号|jxwsjkjcpj

责任编辑:

网址:用心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448

相关内容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4 WHO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指导
【科普知识】如何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如何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让青少年用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