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pdf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 号)和《高等学 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 号等文件精神,维 护高校学生身心健康,预防严重身心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对高校学生 的危害,特制定本指南,供高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参考。 一、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性定义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平衡被打破, 学生的思维、情绪情感、行为功能严重失调,感觉到强烈痛苦,无法 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表现为出现自我伤害或是伤害他人的想法、计 划、实施冲动或是严重身心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参考:Caplan, 1964. Kanel, 2003.)。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高校心理工作中识别、发现心理危机 学生,须依靠团队的系统工作,采用专业方法向心理危机学生提供有 效帮助和支持,避免出现严重自伤、自杀或伤人、杀人等严重不良后 果,辅助心理危机学生及时就医,恢复身心健康,重新适应高校学习 生活(参考:Puryer, 1984. 樊富珉, 2003.)。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 二、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对象与评估 各高校心理中心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设计心理危机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应当明确评估对象、评估人和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应包含危机风险等级分级制度,根据评估对象实施危机 行为的可能性,明确不同的危机情况对应何种风险等级。 如果心理危机学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被识别、发现,需要结合《中 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 理守则(第二版)》等相关法律和伦理规定,考虑是否突破保密原则。 三、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教育-预防系统工作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应当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高校应当针对 高校学生开展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接纳自我, 关心他人。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组织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教师参加危机 干预工作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心理危机相关表现,指导如何应对、转 介、干预。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组织建立职能部门及学院的信息互通和危 机响应体系,在突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及时联络对接。 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制度和相关文件,心理咨询中心可邀请法务专 家审核斟酌,条件成熟时在校内发文执行。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 四、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心 理危机以及不同危机风险等级的情况设计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明确干 预对象、干预主体、干预方法和流程。 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已经发生或是有较大可能发生时,应当迅速 启动高校心理危机响应体系,执行相应预案。 针对突发情况,应当优先确保学生生命健康安全。针对有自杀风 险的学生做好看护工作;针对有伤人风险的学生除看护工作外还需要 进行第三方预警。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组应当对相关工作进行记录备案。 必要时做好影音资料的记录、收集和保存,保证资料详细完整。 危机干预工作全程中,参与人员应当对工作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 种信息严格保密。
网址: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461
相关内容
用爱之光驱散阴霾——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心理健康指南
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心理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干预与作用
广职学子返校心理调适指南
Hey,返校学生心理调适指南“拍了拍”你
2022 WHO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指南
老年人失能预防运动干预临床实践指南(2023 版)
家庭安全感干预:建立家庭危机应对机制对安全感的影响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概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