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点击健康沈阳关注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一、如何克服恐慌心理?
不信谣言、理性认知。要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相关信息,不要轻信谣言。
有备无患、积极防治。按照《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加强个人防范,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相信科学、坚定信心。科学的力量已经帮助我们战胜了多次疫情,本次“倒春寒”也一定会迎来春日的曙光。
思考沉淀、锤炼意志。疫情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借此反思人生、思考生命,培养沉稳、热心、乐观的个性,锻炼刚毅、勇敢、坚定的意志。
二、担心感染怎么办?
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聚集,保持“一米线”,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警惕。适度了解自己身体症状,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医学专业支持。
适当放松。通过听音乐、深呼吸、尝试冥想训练等,放松身心,让心态慢慢平稳下来,减少无谓的忧虑与担心。
调节生活。设计好疫情期间的生活工作计划,有规律地生活,让生活充实起来,提升生活质量。
升华提高。多掌握健康科学知识,多学习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自己的认识,吸取更多积极的能量。
三、如何克服焦虑心理?
避免过分关注。有了基本防范措施以后,就不必对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过分关注,应当将注意力投入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
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微信、网络、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畅通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看到生活的美好,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
生活规律如常。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即使宅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这有利于增强抵抗力。
积极投入工作。积极投入眼下的重要工作,哪怕是娱乐活动,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看到力量与能量。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拿不起、放不下,始终难于自我缓解,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等,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四、居家隔离怎样调试心理?
居家隔离使得以往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出行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由此带来了心理压力。应该尽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
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找到一种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自我调整很困难时,可以通过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支持。
进行一项锻炼。定时锻炼。特别是心情烦躁时,可以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可以使用运动或健身APP,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五、集中隔离时怎样调试心理?
接纳当前处境和身体反应。接纳目前需治疗或隔离的处境,觉察自己的各种心理及躯体反应。当焦虑、悲伤、孤独、自责、恐惧等情绪反应以及躯体不适感出现时,提醒自己或家人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去尝试接纳这些情绪,将它们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调试侥幸心理。树立乐观的态度,客观认真了解疫情的特点,细心留意生活中可能感染或传播的风险,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消毒防护和治疗。进行自我鼓励和肯定,坚定信心。
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官方、正规途径接收疫情信息,理智关注疫情信息,减少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
规律生活作息,适当放松练习。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积极关注当下,做自己眼前能做的事情,寻找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来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运动以及写日志,也可以学习瑜伽、肌肉或呼吸放松训练等。
寻找人际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排遣不良情绪,获得支持与鼓励。
善用专业心理学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如科普文章、媒体相关节目、心理热线咨询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李涵
让我知道你在看
责任编辑:
网址:防疫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8940
相关内容
六安专家解读:如何做好静态管理期间的心理调适?当前疫情下大学生如何做好心理自我调适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如何调适?这份指导建议很有用
中学生防疫心理调适手册
居家期间如何调适心理 专家给出7条建议
假期“心”助力——疫情下的心理调适
【心理课堂】疫情期间家长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请查收!疫情期间校园心理健康调适指南
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学生、家长、教师请收下
【心理防疫】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返校生活?这5点心理调适提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