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27 15:54

节能建筑:新建房屋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 #生活知识# #小常识# #环保节能小常识#

spContent=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5.5%;当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工作迫在眉睫。绿色建筑推广、节能技术推进、用能结构调整以及绿色标准提升是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双碳战略有效达成的关键举措。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课程团队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并深入探讨关于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的理论、发展、推广与技术瓶颈等复杂工程问题,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技术手段和实施方向,在未来工作中养成节能减碳基本意识,帮助推动我国建筑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5.5%;当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工作迫在眉睫。绿色建筑推广、节能技术推进、用能结构调整以及绿色标准提升是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双碳战略有效达成的关键举措。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课程团队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并深入探讨关于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的理论、发展、推广与技术瓶颈等复杂工程问题,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技术手段和实施方向,在未来工作中养成节能减碳基本意识,帮助推动我国建筑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土木类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本门课程集成了城乡规划、建筑学及土木、设备、机电、材料、环境、热能、电子、信息、生态等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知识综合与应用面广的特点。本课程立足于多学科交叉背景,通过对能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介绍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基础理论,重点讲解建筑构型与围护结构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原理与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升等技术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成熟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前沿,掌握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备安装与系统智能运维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政策法规。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节能意识,深刻理解立足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意义,能够通过文献、专业规范与标准查阅掌握基于全生命周期内的建筑主体(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与地热能等)、人工环境调控设备与系统(设备安装与智慧运维)等有效的节能手段、方法与要求,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建筑在不同阶段或复杂问题中的主要能耗组成,并提供适用的节能技术方案,基于节能理念有效开展建筑热工设计、设备研发、施工安装、智能运维管理等相关工作。为满足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分解如下:

课程目标1:熟悉建筑构型、围护结构热工、设备与系统运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节能前沿技术,树立节能意识,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2:能够通过文献查阅了解相关节能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突破关键条件等,培养文献、标准与规范的阅读能力,熟悉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养成自主学习与思考意识;

课程目标3:了解当前建筑环境、能耗模拟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筑热工、建筑冷热源、建筑设备、智能化运维等基本理论,能够结合绿色建筑或被动式建筑任务要求提出节能方案并参与讨论;

课程目标4:能够对建筑围护结构、系统形式或能源应用情况展开分析与论证,综合理论知识并考虑多学科背景提出节能技术方案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成绩 要求

1. 评价目标

评价的目标是衡量学生对本课程毕业要求综合的达成情况。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案论证和分析计算。最终成绩能反应学生对本课程毕业要求综合的达成情况。若最终成绩评定通过,表示学生至少“及格”达成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若未通过,表示未达成本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未达成本课程毕业要求的学生需重新学习。

2. 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章节与单元测验的方式,要求:每个单元测验成绩大于等于该单元总成绩的60%,为该单元成绩合格;总成绩=各单元所得分值总和×100/各单元满分总和,保留整数。

课程大纲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2.1 建筑物构型与节能

2.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上)

2.3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下)

2.4 围护结构保温绝热材料

2.5 建筑外墙的节能构造

2.6 建筑屋面的节能构造

2.7 建筑门窗的节能构造

建筑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3.1 泵与风机及其能效(上)

3.2 泵与风机及其能效(下)

3.3 锅炉及其能效

3.4 制冷机及其能效

3.5 空调系统的三“变”技术

3.6 除湿供冷节能技术

3.7 辐射供冷节能技术

3.8 建筑热回收技术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4.1 热网水力平衡技术

4.2 热网运行调节技术

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5.1 热泵的基本知识

5.2 热泵系统分类及其节能效益

5.3 空气源热泵系统

5.4 地源热泵系统

5.5 污水源热泵系统

5.6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

6.1 太阳能热水系统

6.2 太阳能制冷系统

6.3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6.4 太阳能光伏系统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水技术

7.1 水资源与建筑中水系统

7.2 中水原水与处理工艺

智能建筑与节能技术

8.1 智能建筑与运维技术

8.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法

8.3 建筑设备的故障诊断与能耗预测

绿色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9.1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9.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区域能源规划与建筑能源管理

10.1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

10.2 光储直柔技术

10.3 建筑能源管理

预备知识

具有良好的《建设工程导论》、《建筑概论》等课程知识;

具有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资料

1.GB50176、JGJ26、JGJ134、DBJ41等国家和地区相关节能规范与标准;

2.《建筑节能》(第三版) 王立雄,党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11月;

3.《建筑节能新技术》 赵嵩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4.《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 罗忆、刘忠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付祥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网址:建筑节能新技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0241

相关内容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浅谈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与四新技术
简述建筑节能新技术.pdf
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
新型建筑材料及建筑节能保温技术探讨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doc
节能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现状及措施
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