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的病因
食物过敏也可能影响到宠物主人,因为某些宠物食物可能含有过敏源。 #生活知识# #饮食生活# #食物过敏#
临床分类
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可将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分为三类:
1、IgE介导(速发型)。
2、非IgE介导(迟发型)。
3、混合IgE/非IgE介导。
流行病学
病因
食入、皮肤接触或吸入某种食物蛋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导致食物过敏。
当人体第一次接触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时,机体产生针对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再次接触这些食物时,特异性IgE导致靶器官部位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过敏性炎症。其他免疫机制介导的称为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T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如:食物蛋白引起的胃肠病,腹腔疾病)是逐渐表现出来的,呈慢性化,以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也是如此,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许多食物过敏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免疫机制介导,如食物过敏引起的哮喘、湿疹等。
症状
食物过敏症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消化和呼吸系统多见。一般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相关的组织器官,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则可累及其他组织器官。症状和体征因过敏原、发病机制和患者年龄的不同而异。婴儿最常见的是特应性皮炎,或者同时伴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1、胃肠道
呕吐、腹泻、胃食管反流、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血便、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可出现生长落后、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肠病或严重结肠炎。
2、皮肤
特应性皮炎,面部、口唇、眼睑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进食后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生长落后或缺铁性贫血。
3、呼吸道(非感染性)
鼻痒、流涕、中耳炎、慢性咳嗽、喘息,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喉水肿或气道阻塞。
4、眼部
眼痒、流泪、瞬目、球结膜充血。
5、全身
持续的腹痛,儿童期生长发育落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可引起鼻炎、结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肾炎、尿毒症等。
检查
医生首先会推荐皮肤试验、血常规、血清IgE检查,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测定、斑贴试验、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以及回避试验也是可选的检查方法,食物激发试验由于风险大,一般不优先选择。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尤其是皮疹的表现。
1、非特异性试验
对医生的诊断具有提示和参考价值。
(1)IgE:医生会注意是否有血清总IgE水平升高。
(2)血常规:医生主要观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增高的情况。当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15%时,提示过敏反应;占16%~40%时,提示存在过敏反应或其他情况(如:药物超敏反应、肿瘤、自身免疫病、寄生虫感染)。
(3)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医生检查眼结膜或鼻粘膜的分泌物(鼻拭子检查)、痰液中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
2、特异性试验
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的种类。
(1)皮肤试验
有2种皮试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将含有过敏原的液体滴在皮肤上,然后刺破皮肤;皮内试验则将液体注入皮下,如果皮肤出现肿胀则患者可能对该物质过敏。
(2)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测定
过敏原sIgE的浓度高低有利于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种类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当过敏原浓度较高时发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性增高。由于食物过敏可能为T细胞、嗜酸性细饱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阴性也不能排除过敏的可能,尤其是胃肠道相关的食物过敏症。
(3)斑贴试验
医生一般将抗原稀释液浸过的药膜贴在患者皮肤上,观察是否出现红斑、丘疹等。
1、回避试验
主要是通过短期回避日常食用的可疑食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帮助明确过敏原的种类。医生会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如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提示过敏可能与此种食物有关。进一步再添加此种食物,如临床表现加重,证实上述食物的过敏原性质(后者属于激发试验)。此程序可逐一筛选可疑食物。
2、双盲、对照-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
也称食物激发试验,主要是口服经过伪装的可疑食物或安慰剂,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虽然是食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大部分食物过敏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诊断,且本方法存在一定的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性及程序复杂、要求严格,一般只应用于少数条件完备的过敏诊断中心。
诊断
食物过敏的诊断首先需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成年患者中严重的食物过敏,一般容易发现原因。当过敏原不明时,或对于多数儿童患者而言,诊断可能比较困难。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比较容易观察到食物和症状之间的关系,临床怀疑某种食物过敏后可采用皮肤试验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来评估食物与症状间的相互关系。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状与饮食之间的时间关系有时比较难确定,可用实验室检查协助诊断。
食物耐受不良:二者都是禁食特定食物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胃部不适等表现,但是食物耐受不良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不引起过敏反应,而严重食物过敏可致命。
治疗
避免进食过敏的食物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出现过敏反应时,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可以用于轻度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时可以用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治疗。
1、存在持续和(或)严重过敏症状者要完全回避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如发生过全身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等危及生命表现者应持续回避任何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一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回避过敏食物。
2、轻症过敏(主要指轻症湿疹)也应回避过敏食物,但一些患者可能自发症状改善或消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对过敏食物耐受。婴幼儿这种情况尤其常见。
3、除了回避过敏食物,也应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尤其是对多种食物过敏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价,避免因食物回避造成的营养不良和失衡。
1、抗组胺药物
通过与组胺竞争H1受体,从而阻断组胺引起的瘙痒、打喷嚏等,达到治疗目的。
2、肥大细胞稳定剂
代表药物是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它们能阻断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主要用于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局部用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耐受。主要是呼吸道和眼过敏症局部用药。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主要用于1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4、激素类药物
对严重湿疹患者、严重喘息发作、血管性水肿及全身过敏反应可短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还可减轻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免疫炎性反应。
5、肾上腺素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引起休克和严重血管性水肿时,一般首选肾上腺素,可减少严重过敏的死亡和缩短病程。
6、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顽固性湿疹,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激素的使用。
1、特异性皮炎治疗
(1)局部皮肤保湿,低于37℃温水沐浴15分钟以内,立即使用保湿乳或霜,可以减少皮肤瘙痒,缓解皮肤干燥。
(2)局部糖皮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宜选用弱效激素制剂,中强效激素适合短期使用。含卤素的激素制剂不宜用于面部、眼睑、生殖器、间擦部位以及小婴儿。超强效激素仅限短期(1~2周)使用,且避免用于面部及皮肤褶皱处。
(3)严重病例可使用光疗或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小婴儿。
2、其他治疗
紫外线与微波治疗对于局部使用激素无效的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减轻症状。Y-亚麻油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食物过敏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食物过敏在不接触过敏原、出现症状积极治疗的情况下,一般症状可以缓解,但过敏一般无法根治,儿童的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解。
食物过敏会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可能致命。若处理不当、病情迁徙发展,常致营养不良、生长障碍。
儿童的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解,成人出现食物过敏症状时应注意及时就医。
出现食物过敏的症状时经过积极、及时的治疗一般可缓解,食物过敏本身一般无法治愈。
大部分食物过敏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经过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大部分食物过敏无法根治,需要坚持不吃过敏的食物,儿童的食物过敏可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解。
在不接触过敏食物的情况下,一般症状不会再次出现,故需要患者在生活中警惕。
日常
患者应按医嘱用药,合理膳食,不摄入含致敏物质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同时注意室内卫生,避免吸入二手烟,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患者应有远离过敏食物的坚定意志,同时也不要有过分的担忧,对不引起过敏的食物可以安心食用,如果患者仍有担忧,可以多与医务人员沟通,了解疾病的性质,乐观面对生活与治疗。
按医嘱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1、合理膳食,不摄入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2、外出进食应注意交叉污染(接触过过敏原的用具再接触正常食物)。
3、应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定期进行营养评价,避免因食物回避造成的营养不良和失衡。
4、保持室内卫生,减少吸入家庭尘埃。
5、维持无烟环境,避免吸入二手烟。
饮食
食物过敏的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进食过敏的食物,也要注意不吃成分不明的食物。
1、吃一些可以抑制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那些易过敏的患者,经常喝茶为一种很好的预防过敏的方法,很多蔬菜也有一定的抗过敏效果,特别是卷心菜、红卷心菜、土豆和芥菜等四种蔬菜,易过敏者应经常吃新鲜蔬菜。
2、通过非过敏食物补充因禁食过敏食物带来的营养不均衡。
3、婴儿在条件允许下应母乳喂养。
1、不吃含有过敏物质的食物。
2、外出用餐时应注意询问食物的成分,成分不明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3、对于一个餐具可能接触很多食物的餐馆或小贩出售的食物要格外小心,最好不吃。
预防
不摄入含致敏物质的食物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
三种主要避免食物过敏原的策略:
1、过敏体质倾向处理
父母或兄弟姊妹具有过敏体质的孩童,较一般人更易成为过敏体质。在父母双方皆有相同过敏症状下,后代有高达八成比率可能成为过敏儿。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遗传病患,较一般人更应注重过敏疾病的预防。
2、母乳哺育
母乳哺育6个月对新生儿来说,具有相当大的保护作用。不论是否避免一般常见的婴幼儿食物过敏原,母乳哺育仍决定此孩童日后是否具有过敏体质倾向。一般食物过敏原,例如牛奶、蛋等过敏原蛋白,可经由母体吸收哺乳至婴幼儿,因此哺乳的母亲本身亦要注意此类常见的婴幼儿食物过敏原。若母亲本身无法进行哺乳,为避免婴幼儿日后具有过敏体质倾向,可使用人工低过敏奶粉。此外豆奶并不是良好的牛奶替代品,因在牛乳过敏的婴幼儿中,约一成的婴幼儿同样对豆类过敏。
3、避免香烟与吸入性过敏原
吸烟以及二手烟会使婴幼儿受到极大的伤害。二手烟会促使婴幼儿肺部发炎、损伤,以及致敏化。同样的,暴露于吸入性过敏原,例如宠物皮毛、家庭尘埃的环境中,也会使婴幼儿的肺部致敏化。
网址:食物过敏的病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4456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食物过敏是什么病
77%的严重过敏诱因是食物!哪些食物最容易引起过敏?
食物过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预防过敏疾病 慎食八类食物
8类食物诱发90%过敏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食物过敏的症状治疗食物过敏的方法
食物过敏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丨正确认识食物过敏 预防“病从口入”
食物过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