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原住民”联网 小心安全警戒线
互联网+体育,线上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
“互联网原住民”联网 小心安全警戒线
2015年05月26日 17:54:07 来源: 中国网信网
90后到00后,这批 “互联网原住民”, 出生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享用着移动互联网的成果,他们是如何认知网络安全?如何应对网络上存在的安全隐患?5月25日,记者来到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旁听了一堂配合小实验而进行的网络安全实践课,课后与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当下“互联网原住民”的网络安全现状。
2015年5月25日,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初二年级的15名同学参加“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小实验。图为老师给参与实验的同学们讲解之前的实验过程。中国网信网记者 郭子涵 摄
“网络安全小实验”透露网上“冲浪”隐患多
15名五十四中初二的同学,参加了一次网络安全的小实验。老师随机挑选四名同学,用陌生手机号分别给他们手机发送短信,短信内容为一条网址链接,四名学生除一名未收到短信外,其他三名都尝试点开不明的网址链接。试验后接受记者采访,点开链接的同学表示,因为好奇,想知道链接发送的内容是什么,并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试验虽小,却证明了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
2015年5月25日,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科技课在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进行。图为五十四中初二学生在上课中。中国网信网记者 郭子涵 摄
“网络安全教育专题课”体验“神速”的木马盗号
在同一天进行的“网络安全教育专题课”上,计算机老师刘思学设置了“体验式教学”的环节,让同学们现场感受木马盗号的“神速”与“神复制”。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在某个模拟客户端的盗号程序上输入账号和密码,短短几秒钟之后,学生之前输入的信息便一览无余地出现在老师电脑端的模拟盗号接收器上。学生们表示,这次体验加深了他们对于使用正规网站重要性的认识。
图为刘思学接受采访。中国网信网记者 郭子涵 摄
图为学生家长蒋女士接受采访。中国网信网记者 郭子涵 摄
普及正确上网观 让网安教育无盲点
刘思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学生因为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这就需要学校做好知识普及的工作,让“网络安全”走进课堂;另一方面,在初高中阶段,个别具有一定网络知识的学生,因为好奇心理和叛逆心理作怪,想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木马等程序,窃取他人信息,获得一种自我满足。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提倡在教学中要有一定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技术。
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学校,家长也应该重视起来。记者采访了两位学生家长,针对网络安全的问题,家长们认为,网络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其潜藏了少数有害信息,而不让孩子接触网络,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受访的蒋女士表示,会给女儿固定合理的上网时间,也会在征得女儿同意后,查看她的qq群记录,帮助她清除具有潜在危害的qq群。
蒋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之前遇到的网络诈骗事件。几个月前,蒋女士的女儿qq号被盗,骗子通过qq号给她发来诈骗信息,和班主任沟通后,诈骗圈套被蒋女士识破。在这次事件之后,蒋女士和女儿商量了“小密码”,以防再次出现诈骗事件时,用于身份的验证。
对于90后、0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因为网络和生活密不可分,而渐渐具有了“鱼与水”的特点。但网络诈骗、木马病毒、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污染了原本清朗的网络空间。6月1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届网络安全宣传周,以“赢在未来”为主题,未来是青少年的世界,保护好青少年,就是赢得未来的重要一步。如何帮这些“网络原住民”守好安全警戒线?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向青少年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为“网络原住民”筑起无形的安全墙,抵御网络有害信息。(记者 杨倩 郭子涵)
网址:“互联网原住民”联网 小心安全警戒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4729
相关内容
15 个互联网安全提示和互联网安全规则家庭互联网化:互联网重塑家庭
安全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小贴士.docx
身边的网络安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安全攻略
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综述
“互联网+回收”“互联网+二手” 资源循环利用,“互联网+”显身手
云端之上 看互联网“智变”
“互联网+”为交通领域带来变革
互联网+时代,如何安全使用网络?这些方法你必须知道
“互联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