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陆续出台,健康照明能否成为下一个蓝海?

发布时间:2024-11-28 02:28

选择能效标签为高的照明产品,符合节能标准。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节能技巧# #照明节能策略#

导读: 近年LED造成的蓝光危害、人体节律紊乱、人眼视网膜损害的问题日渐显现,使行业意识到健康照明的普及刻不容缓。

搁十几年前,多数人不会想到照明与健康还会扯上关系,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LED照明行业已经从对光效、节能和成本的追求,上升到对光品质、光健康、光生物安全和光环境的需求。尤其是近年LED造成的蓝光危害、人体节律紊乱、人眼视网膜损害的问题日渐显现,使行业意识到健康照明的普及刻不容缓。

健康照明成市场新竞争点

近年来光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关于光品质、健康医疗光照有太多技术和应用讨论。2017国际健康照明论坛”就把视线聚焦在了“光(light)、智能(smart)、健康(health)”上,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健康光环境与智能照明应用等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于是,不少企业开始在这个新的风口布局,诸多照明大企业争相转战健康医疗领域,并且争相打出健康照明理念,推出高品质健康照明灯具。像飞利浦、GE等都曾推出健康LED照明产品,以帮助人们尽早入睡。随着国际和国内诸如《光生物安全标准》《非视觉相关技术报告及标准》《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标准》等各领域各层次的相关标准出台,各类照明巨头和行业新秀更是多次开发新型照明光源设备和其主体系统,为自身品牌塑造提供一种有理论基础的健康性能新面貌。

不仅如此,一些主营健康产业的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交叉领域。比如这家名为天圣制药的公司昨晚就宣布了两项对外投资决定,其中一项是拟用自有资金1460万元投资重庆市光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其20%的股份,从而涉足健康照明领域。据了解,一家名叫光遥光电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营计算机、节能照明等业务。该公司在未来健康照明和节能照明(如激光照明)等领域,有很多全球领先性发现和独特研发成果,已申报激光照明专利20余项。

再举个例子,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创健康示范校园,其中就涉及到教室灯具的健康改造,其中涉及的市场及潜力相当可观。与孩子相关的还有多次引发热议的“护眼台灯”等。

健康照明的生物学基础

健康照明,通俗点讲就是通过光源照明,改善并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

光对人的生物效应

光对人的生物效应,可分为视觉效应和非视觉效应光的视觉效应:可见光穿过眼睛的角膜,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经感光细胞转化为生理信号,视神经接收后产生视觉,从而产生对空间中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距离的信息的判断。视觉还可以引起人们心理机理反应,这就是视觉的心理效应。

有两类视觉细胞:一类是锥状细胞,感觉光度和色彩;第二类是杆状细胞,只能感知光度,但敏感度是前者的一万倍。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属于光的视觉效应:

卧室、餐厅、咖啡厅,暖色光(如粉红色和浅紫色)使整个空间具有温暖、轻松的气氛,同时使人皮肤、面容显得更健康。

在夏季,蓝、绿色的光会使人感觉凉爽;而冬季,红色使人感觉到温暖。

强烈的多彩照明可以把气氛变得活跃和生动起来,增加繁华热闹的节日气氛。

现代家庭居室也常用一些红绿的装饰灯来点缀起居室和餐厅,以增加欢乐的气氛。

有些餐厅既无整体照明,也无桌上吊灯,只用柔弱的星星点点的烛光照明来烘托气氛。

光的非视觉效应,IPRGC的发现

人眼视网膜上存在第三类感光细胞-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pRGCs)),负责调节机体视觉以外的非视觉效应,如管理时间的功能,协调和控制人们在不同时段里的活动节律和幅度。

这种非视觉效应也称司辰视觉效应(citopiceffects), 这就是2002年英国Brown大学的Berson,Dunn和Takao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是2002年世界十大发现之一。

研究表明家鼠的非视觉效应在465nm为最大,但对人类来说,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应在480~485nm为最大(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的峰值分别为555nm和507nm)。

IPRGC控制生物钟的原理:

IPRGC在人体大脑中有自己的神经传输网络,与视觉神经传输网络有很大的不同。接受光后,ipRGC产生生物电信号,传递到下丘脑(RHT),之后进入视交叉上核(SCN)和脑外神经核(PVN),最后达到松果体(Pineal)。

松果体是大脑生物钟的中枢,它会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合成后,储存在松果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支配松果体细胞释放褪黑素到流动的血液中,并诱导自然睡眠,因此其是调节生理节律的一种最重要的激素。

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但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与达到松果体的光的能量和颜色密切相关,光色和光照强度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和释放。

除了调节生物钟的同时,IPRGC对人体心率、血压、警觉性、活力等都产生影响,都属于光的非视觉效应。此外,光引起的生理损伤也应该归到光的非视觉效应。

光的生物效应的实例

这里主要列举一些非视觉效应的例子:

红、绿、蓝3种色光分别在1000 lx的照射下,对人体尿中褪黑色激素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褪黑色激素的抑制率,红光很小,绿光最大,蓝光稍低。用6500 K日光色和3000 K的暖白色光在同样照度下有研究表明,前者对褪黑色激素抑制率约为暖白色的1倍。

工厂三班倒的人员中,使用蓝光照射,可以明显使身体的状态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光的照射会明显增加心率,波长越短越显著,年轻人比老年人明显。

Kobayashi等用3种白色光(色温为3150、5200、6800 K)进行照明试验发现,在高色温(6800 K)照明环境中,人的扩张血压(即低压)高于中、低色温的,表明前者对心脏有明显的觉醒作用。

一种称为AD病(德国一位神经科医生发现的)的早期老年痴呆症,可以用蓝光治疗:病人在每天睡觉前观察蓝光一定时间后,经过一定时时期,病情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蓝光波长比其他可见光短,容易透过眼球,抵达视网膜。如果温度较高,还会发生凝固效应,产生白内障。

中红外IRB(1400~3 000 nm)和远红外IRC(>3000 nm)可被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中的水分吸收。因此,玻璃加工者、红外激光器研究者等容易患白内障眼病。

当人们准备健身时,户外的光环境比室内的光环境更容易使人兴奋起来。

健康照明指标和标准

健康照明指标和标准

随着人们对光的生物性影响的研究越来越深,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目前国内及国际上关于健康照明相关的标准仍不多,时间也不长。现阶段对光的健康相关的标准包括了光的色品要求(光谱、照度、频闪、眩光、光生物辐射)、测试方法、产品设计规范等。

在光生物安全标准方面,最有名的是IEC62471以及衍生出来的IEC62778,它对蓝光进行等级的划分,通过有无危害、低危害之间的具体数值检测是否安全。

光生物安全标准:

光生物安全主要是指针对光源和灯具的蓝光危害。2002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就发布了CIE S009 / E:2002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标准。我国也于2006年发布了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并于2013年发布了GB/T 30117.2-2013《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2部分:非激光光辐射安全相关的制造要求指南》。

与视觉舒适度(光品质)相关的应用标准

ISO 8995-1:2002(E)/CIE S 008/E:2001 Lighting of work places—Part 1: indoor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ISO 8995-3:2006 Lighting of works places—Part 3: Lighting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and security of outdoor work places (室外作业场所安全和安保的照明要求)

IEEE PAR 1789 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Modulating Current in High-Brightness LEDs fro Mitigating Health Risks to Viewers Deion 《LED照明闪烁的潜在健康影响》

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要求

GB/T 26189-2010 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

IDT ISO 8995:2002/CIE S008/E:2001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委员会)

GB/T 13379-2008 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NEQ ISO 8995:2002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非视觉相关技术报告及标准

CSA发布联盟标准CSA035 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功能的健康舒适度测试,用于评价照明产品对于人眼在视光学角度下的视觉疲劳影响——眼轴和角膜屈光影响。

2009年,CIE组织编写了CIE158-2009视觉照明对人体生理学和行为的影响,从总体的可见性照明转换到更广泛定义的照明质量上。

2015年,德国发布生物效应照明相关技术规范,其中包括DIN SPEC5031-100-2015通过人眼的光对人的褪黑色素影响(对光的非视觉作用评估)以及DINSPEC67600-2013生物效应照明设计指南(仅对于进入人眼的光的非视觉作用)。

2015年, CIE发布了CIETN 003:2015 昼夜节律和神经生理学光度测量工作组报告,报告中解决了眼睛在处理光信息时的作用以及对眼睛所接收到的光照的测量,尤其强调其产生的生理方面和光生物方面的影响。

2017年, ISO/TC274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光与照明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进展文件。

N292《工作场所生物效应人工照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件对于“生物效应人工照明”面临的4个机遇和18个挑战所作的简要阐述。

ISO/PDTR 21783:2017 《集成照明设计指南 非视觉效应》主要包含科学报告分析及光的非视觉效果应用研究经验,目的是确定适合在照明应用中可安全有效使用的材料。但是目前该文件只提出了安全和有益的材料,并没有集成照明应该如何设计的建议。

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标准

针对今年关注度最高的健康护眼台灯方面,国家近日发布了新修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9473-2017《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届时将取代GB/T9473-2008。其中更为强调对健康的规定,包括:

1)足够和均匀的照度:在进行读写作业的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灯具的照度和照度均匀度至少要达到A级或AA级。A级即中央区域照度至少达到300lx,边缘达到150lx,AA级即中央区域照度至少达到500lx,边缘达到250lx。A级和AA级照度均匀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的要求均为不超过3;

2)灯具应有遮光性,避免眩光。读写台灯要有遮光性,当人处于坐姿的位置时,人眼观察到的所有发光部件的表面亮度不应高于2000 cd/m2;

3)色温不宜超过4000K。若高于4000K,灯具使用说明书上应有避免夜晚使用的说明;若具有色温调节功能,说明书上应提示夜晚使用时将色温调节到4000K以下;

4)防止视网膜蓝光危害。读写作业台灯的视网膜蓝光危害组别不能超过RG0。

5)控制灯具对人体的电磁辐射。评估内容包括20 kHz~10 MHz的感应电流密度和100 kHz~300 MHz的比吸收率(SAR)。

总结

目前市场上的健康照明产品并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更多是商家促销的噱头,市场较为混乱。无论是健康照明标准的建立,还是LED的光品质与健康医疗光照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都仍需发展和完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意味着,目前国内外光健康产业技术及市场均处在同一个初始阶段的起跑线上,可拓展市场空间巨大。

小编总结

随着健康标准的有人说,智能照明是照明行业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前景大好。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智能照明领域非常成功的企业有哪些呢?“健康智能概念”已经被炒了几年,还有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很少。因为智能照明所谓的“智能概念”缺乏引爆点,没有找到市场的刚性需求,或者说智能照明是硬件,没有软件,是个缺乏灵魂的产品。那么,照明行业的未来如何?如何找到行业的引爆点和突破点?

各类新光源的出现使得照明行业突破了传统照明的各种缺陷,但要改变人类的消费方式必须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每天使用牙膏牙刷,因为要保护牙齿;眼睛近视的人每天要戴眼镜,因为它有保护眼睛的功效。而科学证明,灯光对人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智能照明是硬件,那么健康就是软件。

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会长,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育林认为“健康照明将是照明行业未来的引爆点概念。一旦将健康与照明紧密联系起来,人的需求将会被激发,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出现。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也不管企业现在盈利还是亏损"

一场照明行业的革命即将到来。所以说,节能时代还未过去,健康时代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

网址:新标准陆续出台,健康照明能否成为下一个蓝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5119

相关内容

行业生态:健康照明的标准、技术与布局
引领行业智能健康发展,欧普照明参编多个照明行业标准
健康照明太复杂,“国标”未出“企标”已先行
健康照明从教室向家居延伸,广东加强技术和标准创新
西顿照明起草与参编两大健康照明标准,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读懂健康照明
健康+智能,将成为照明行业“新质生产力”代表力量
持续深耕终有所成!华艺照明,荣膺“健康照明一线品牌”!
LED照明技术不断进步,健康照明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洲明参编中国首个健康照明检测与评价标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