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5分钟”为半径 我区优化布局让生活更适意
分段休息,如15分钟小憩+15分钟清醒,更高效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午休时间优化#
2023-04-23
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画一个“圈”,能画成什么样?老人的“头等大事”不去理发店,却在社工站解决了;“汇集爱心之亭”让特色公益街上又添“公益新风景”;“画图匠”转变为社会工作者,在重塑社区活力的“实验”中,带着居民“玩桌游”,让他们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点菜”;三级医院医生走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脊柱疾病公益筛查服务,我区为构筑一个趋于完善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腾笼换鸟”……
买完菜,顺路逛了一圈“便民集市”——“五社联动”,社区新添“公益地标”
居民“头等大事”不去理发店,却在社工站解决了。近日,居民刘阿婆就享受到了这样的便民服务。当天,在定海路街道综合社工站,来自社区爱心企业、社区群团的志愿者们,为居民带来健康检测、中医义诊、理发、公益义卖等10余项便民服务。理完发“头势清爽”的刘阿婆开心地说:“感谢街道这么用心关爱我们老年人。”
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全社会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何推动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五社联动”),为老年人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提供助力?
当天,“压轴登场”的便民服务只是定海路街道综合社工站2023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一系列项目签约的落地为社工站的建设和发展,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提供“强助攻”。
此外,社工站还与定海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红色书屋”项目,基金会向社工站捐赠了一批党史图书,为社工们送上精神食粮。
水丰路不长,却是一条延吉特色公益街。近日,这条路上的“公益新风景”——“吉爱亭”正式启动运营。“蝶邻坊”女红传承项目的志愿者们在此义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为贫困地区儿童筹集善款。在“蝶邻坊”有许多退休人士,通过学习女红技艺,结识了新朋友,也因此踏上了公益之路。每年,志愿者都会将制作好的书包、玩偶、笔袋等手工艺品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我已经做了七年志愿者了,感觉很有意义,我要做到八十岁做不动为止。”志愿者韦女士说。
“吉爱亭”寓意为“汇集爱心之亭”,由闲置核酸采样亭升级改造而成,是延吉新村街道综合社工站联合社会组织、社区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爱心企业等,打造的一个提供公益服务、展示公益项目的“社区地标”。
“吉爱亭”运营后,将面向青少年儿童,定期开展亲子手工DIY 制作、残障儿童社区融合教育、公益义卖小摊主招募、爱心图书捐赠接收等各类公益服务和活动。“吉爱亭”举办的公益义卖所得款项扣除成本外,将全部捐赠给社区公益基金会,用于开展和资助针对青少年儿童及对口援建地区学校的建设和学生关爱活动。
从“画图匠”到社会工作者——在重塑社区活力的“实验”中,带着居民“玩桌游”
228街坊,这片位于杨浦区敦化路、延吉东路、安图路、长白路的四方地块,是首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也是上海现存唯一的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
目前,作为上海城市更新重点示范项目,228街坊已经完成“华丽转身”,重返大众视野。它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社区规划师在其中承担了协调和斡旋的角色。他们以职业经理团队的形式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和居民诉求代言。
在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的主持下,居民代表、人大代表、物业管理方、企业、街道相关部门等坐在一起,共同讨论228街坊的“未来已来”。
该项目的社区规划师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完全以需求为导向,不带任何预设,通过自下而上的调研先做好聆听者。”
座谈会以work shop(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参会的每个人都拿到一份详细的研讨提纲。提纲涉及每一个利益相关方关心的大量细节问题,整个议事流程全民主参与,通过中性设计发问,积极调动与会者开展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最终促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推进228街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编制工作。
城市规划师向社区规划师的转型,需要从一个单纯“画图匠”变为一个社会工作者。
社区规划师团队不再满足于案头的文献研究与理论推演,而是走出校园,直接介入真实,展开田野调查、设计实践与治理探索:进行一场“公共空间改造——吸引居民回归弄堂——重塑社区活力”的实验。
“大家就像玩桌游,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摆放道具,让居民玩在其中。不仅是一条条意见汇总和表达,更希望居民能够表达出对街坊的价值认定。我们设计的调研表格就像菜单一样,摆上桌,让居民们一一点菜。”社区规划师团队表示。
焕然一新的228街坊将集长租公寓、智慧型净菜超市、餐饮美食、艺术培训、中心绿地于一体,配备社区文化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样板街坊”。
脊柱侧弯,对他而言不再是“生词”——一个趋于完善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需要不断“腾笼换鸟”
市民陈老伯今年80岁,平时有腰部酸痛的老毛病。“年轻时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所以身上小毛病很多。”脊柱侧弯这个名词对陈老伯而言很陌生,日前,新华医院脊柱中心新苗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并为老年人提供脊柱疾病公益筛查服务。陈老伯到定海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听了一场讲座,才知道原来危害这么大。
下一步,定海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继续携手新华医院,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医疗志愿服务。
截至2022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共41.9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40.34%,老年人口总量长期居中心城区首位。如何全面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满意度?我区始终在探索。
我区正持续优化“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增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力创建“幸福养老”服务品牌——针对全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我区对标每千名常住人口65平方米,即总面积不低于8.78万平方米的目标,助力老年人走出家门15分钟,即可享受便利、优质的养老服务。
开展养老服务,只有区级民政部门埋头干是不够的。
一个趋于完善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需要不断“腾笼换鸟”,挖掘场地以兴办养老机构,也需要培育一批专业服务人员。在此过程中,资金、设施、用地、人才、行业规范……缺一不可。
2014年,我区成立区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区规划资源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建管委等部门单位和12个街道均参与其中,负责做好土地规划、资金落实、布局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合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我区计划新增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7家社区长者食堂,新增12个家门口服务站,新增120张家庭照护床位,进一步探索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络,促进机构、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30岁时买的房无法满足60岁时的居住需求”,这是许多老年人正在面临的生活尴尬。我区将继续落实家庭适老化改造,以经济补贴方式推广“智慧家居”建设。
未来,我区还将进一步挖掘潜力,持续优化养老服务空间布局,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
网址:以“15分钟”为半径 我区优化布局让生活更适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6030
相关内容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怎么做到了以人为本】魏伟:以人为本理念下社区生活圈空间布局和优化策略
我市以社区为单位打造15分钟生活圈 让市民尽享舒适便利生活
15分钟生活圈绿色空间与生活空间协同布局及优化研究
大连市中山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及优化策略研究
优化社区商业布局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按照居民生活半径来优化街区生活服务配套,加快实现分区功
“15分钟生活圈”,南京准备这样“画”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优质生活“一刻”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