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每天都围绕在生活中,压力是无处不在,甚至是伴随终生的,虽然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此话不假,但面临的压力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心理压力,都有可能使人出现以下症状:心跳过速,手心冰冷或出汗、呼吸短促、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肌肉刺痛、健忘失眠、自卑、多疑、嫉妒、消沉、思维混乱、脾气暴躁、过度亢奋、喜怒无常等等。
什么叫压力?如何管理压力?又怎样管理压力呢?面对这些问题,健康科普堂邀请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董勇带给市民朋友相关科普内容。
压力的概念
董勇介绍,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压力有以下三方面内涵:
1、压力是一种主观的反应;
2、压力由压力源引起;
3、压力的大小,与压力源的大小成正比,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成反比。
压力由压力源引起。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就是给我们造成压力感的那些事情。它是引起压力的一种刺激, 是—种足以引起紧张、心理感受的威胁。例如, 你是一家公司销售部的经理,一个大客户突然提出中断与本公司的关系,这将大大降低今年的销售额,严重影响销售计划的完成,使人产生压力。
压力是一种主观的反应,压力是一种心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例如, 小王白天与主管发生冲突,晚上因思虑公司亊务而失眠,第二天早上没能按时起床,上班途中又意外堵车。此时,小王认为自己"非常不幸,怎么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和自己作对?”
压力的大小,与压力源的大小成正比,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成反比,毎个人的自身承受能力不同,对同一压力源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件事对一个人可能造成很大压力,而对另一个人却无关紧要。
压力的本质是压力的产生与个性、个人的因素和环境相关的因素有关。压力反应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过分紧张的一个预警性指标。在本质上,压力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焦虑性反应,是人与环境系统的机能障碍问题。
压力的消极效应
•对个人的影响: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不得缓解,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和行为失常,导致个人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还会造成无谓的人际冲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冲动行为、不佳的业绩表现、家庭危机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由压力过大造成的后果直接的损失表现在人员流失率指标上升,员工病假和旷工率上升,公司医疗开支上升,骨干人员流失,客户流失等;间接的损失表现在重大的决策失误,团队士气低落,损失潜在客户等。
•压力最先影响的是个人,进而是团队,而最终会反映到整个社会。因压力造成的各种疾病治疗、提前退休养老以及事故残疾抚恤之类的公共服务费用的支出使社会深受其害。
如何早期识别压力
1、生理征兆
•头痛的頻率和程度不断増加
•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紧张
•皮肤干燥、有斑点和刺痛感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或胃渍疡
•心悸和胸部疼痛
2、情绪征兆
•容易烦躁或易怒无常
•消沉和经常性的忧愁
•丧失信心和自暴自弃
•感觉精力枯竭且缺乏积极性
• 有疏远感
3、精神征兆
•注意力不集中
•优柔寡断,难以迅速做出决定
•记忆力减退
•判断力差,导致做出错误决定
•对自己及周围环境保持消极态度
4、行为征兆
•睡眠质量差
•更经常的饮酒、吸烟
•与朋友、家庭、同事疏远
•经常烦躁和坐立不安
如何舒缓自己的压力
•当你感觉心里郁闷想发泄时,可实行一些“破坏性”的游戏或动作,比如“拳击”、“打地鼠”、“晴雯撕扇”、“大声喊叫”。
•当你觉得失落时,可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帮助你找回自信,比如“好人好事”、“公益慈善”活动。
•当你觉得心情不顺时,可与同学朋友聊天聚会、唱唱卡拉OK。在面对压力较大的工作或事情时,先不求“完美”,可采用“逐步提升”的步骤完成工作以减轻压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也可以每晚做做“吐纳调息”、“瑜伽冥想”以放开一天的烦事,清静心思。
•多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放松心性。还可以培养一些小“爱好”,比如“集邮”、“DIY”、“烹饪”,这些都有助于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
如果上述方法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专业的心理治疗,必要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等。
【本期专家】
董勇,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心理宣教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副秘书长、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医师委员会委员。擅长精神科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物质依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