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种艺术——读周作人散文《北京的茶食》
中国的茶艺文化,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文化#
生活是一种艺术——读周作人散文《北京的茶食》
(2024-07-16 05:12:13)
北京的茶食/周作人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当然有这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虽然比起京都来自然有点不及。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郎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固然我们对于北京情形不甚熟悉,只是随便撞进一家悸悸铺里去买一点来吃,但是就撞过的经验来说,总没有很好吃的点心买到过。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
我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货色,有点不大喜欢,粗恶的模仿品,美其名曰国货,要卖得比外国货更贵些。新房子里卖的东西,便不免都有点怀疑,虽然这样说好像遗老的口吻,但总之关于风流享乐的事我是颇迷信传统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我不曾焚过什么香,却对于这件事很有趣味,然而终于不敢进香店去,因为怕他们在香盒上已放着花露水与日光皂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读与评】
周作人先生的《北京的茶食》是一篇篇幅简短、抒情叙事的艺术性散文。文章旨在引导人们“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生活之艺术》)
在《北京的茶食》文中,先生由偶然得到的日本作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谈起,生发出许多感慨,仿佛是在同老朋友促膝谈心,所说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然而,我已从中品读到了不一样的语言味道和深意。
名为“北京的茶食”,却是从一位日本人感叹“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写起。其实,吃不到想吃的东西这类抱怨是我们每时、每地随时都可以听见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谁也不会往深处去想。但在先生这里却引起了异样的反应,或者说经过先生的主观过滤,这类平凡的琐事就别有一番意思了。由“东京的茶食”先生“想起”的是“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及其流风,这显然是一个学者的联想与感受,经过这样的学术化、文人化的处理,这普通的点心就成为“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了。对于先生在北京买不到好吃的点心,其遗憾已经超出了“口腹之欲”的不能满足,“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里加在“点心”上的修饰语自是引人注目而意味深长的:它赋予普通的“点心”以显示某种历史精神的文化意味,使其成为一种符号与象征。于是,当我们听到先生的呼喊:“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对已经失去的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呼唤:这样的联想与意义转换也是颇有意思的。
我觉得,对于先生所谓传统文化首先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当先生走过古旧的北京牌楼,望着义和团以前的老店“丈许高的独木招牌”,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引起的是对“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与“神往”,并由此引发出一番非同小可的议论,我觉得,先生所说的已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而是对理想的人的生活方式、生命形态的探讨与鼓吹,在先生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于满足生理的欲求的“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要有精神的需求,而精神的需求又必须包括超功利的“无用的游戏与享乐”。对人的生活的“意思”的这种阐释,恐怕不能仅仅看作是对士大夫情趣的追怀,或许应该把它视为“五四”时期对“健全的人性(以及健全的人的生活)”的追求与探讨的继续与深入。而这种理想化的追求在中国的现实中自然是不能实现的,先生终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人们很容易就注意到这里用词的沉重:“彷徨”而至于“十年”,这自然不仅仅因为“未曾吃到好点心”。
生活趣味往往反映文化精神,一般人认为,日常生活里的东西,比如点心,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先生谈点心时,特别点出“历史的”、“精炼的”、“颓废的”三个修饰语,关照了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内心情感。从点心的粗糙,看出文化的粗糙、灵魂的粗糙。从而鄙薄文化上的功利主义,追求精致的生活趣味,渲染一种安闲且丰腴的生活情调。
先生用平淡的文字述历史,话兴亡,谈吃喝,说生活,这便是本文的特点。文字从先生的笔端缓缓地流出,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情感激起的抒情、议论,看似闲话家常,却处处透出先生冷峻的旁观的视角。
然而这些看似随心所欲、漫不经心、率意而谈的平实文字,却又使我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无尽深意。在六百余字的文章中,包含着上下五百年,纵横数千里;在清淡、冷静的笔触下,隐藏的却是一种隽永与苦涩、质朴与素雅,让人久久地回味。
先生以叙家常的形式由此及彼、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观——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我们于日常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练愈好。”
先生向我们昭示着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严正。想想,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呢?“在平淡的生活中来寻求快乐,追寻积极的生活因素、苦中作乐,艺术化地生活,学会在细小之处体味悠远和幽深”。或许,这就是先生想要给我们的答案。
网址:生活是一种艺术——读周作人散文《北京的茶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7205
相关内容
生活的艺术(影响人一生的文章)/彩色读书之旅—食品书店悦读周末|《生活的艺术》:寻找生活的艺术之路
汪曾祺|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散文 体会生活的艺术
茶道:一种生活艺术
散文《种萝卜》李巧艺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作文之生活的艺术.doc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艺术人生作文(精选19篇)
解读艺术中的“饮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