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三月中的上海——《抗战时代生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4-11-28 11:26

在长城上眺望烽火台,体验古代边防生活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历史文化之旅#

 《抗战时代生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戏剧性,他凭借医师的身份,与上海滩上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该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弥补了上海沦陷期间普通上海市民生活记忆的空白。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精彩节选

 八百壮士誓死抵抗
 自从吴淞炮台失守之后,上海门户大开,日本军船载来大批日军,因此战区一天一天地扩大。我们每天除了看报之外,就是不停地收听电台广播,这时期双方的战斗很是激烈,当然死亡的数字也极高。
 不过这次战事,出乎日本人意料的,就是八月十三日开火之后,以大场一战最为剧烈,足足打了一个月,日军才占据了杨行、大场、罗店等镇。直到九月十二日,国军在闸北阵地发生动摇,屡败屡战,最后形成拉锯战的形势,竟然有一次大反攻,再把大场克复过来。一直到十月二十六日,大场国军正式撤退,一面退,一面有一支军队负责掩护,继续向日军作一个大反攻,这一次日军意想不到地吃了一个大亏,伤亡惨重。
 十月二十七日,国军奉命撤退,一夜之间,数万军队由八字桥撤出闸北阵地,等到日军发觉进击,为时已晚。
 当国军撤退时,由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韩宪元统率两营军队负责掩护,以保证京沪铁路运兵线的畅通,这两营驻守在八十八师司令部,这个司令部设在四行仓库。
 所谓四行仓库,是中南、盐业、金城、大陆四家银行所建造的一座大仓库,楼高六层,全部用水泥钢筋建造。地处苏州河北,北西藏路(今西藏北路)口,本来有一座很阔的大桥,叫做西藏路桥,是贯通闸北租界的咽喉,在战时这座桥早已封锁,租界上的居民,隔岸都可以看得到。
 日军知道我大军已经撤退,即行追击,追到樽颈口,驻守在四行仓库的两营军队用猛烈的火力向其扫射,令日军无法继续追击,日军见四行仓库内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发出,无法估计里面究竟有多少军队。
 但是日军一定要把这个障碍打开,以便夺取京沪铁路,所以第一夜双方的火力猛烈得无法形容,租界上的居民整夜听到连珠一般的枪声、手榴弹声,同时又见到火焰冲天,可以想象战事的猛烈。
 租界上成千上万的市民,都爬到高楼上去看双方枪弹往还,大家兴奋到整夜不睡觉。后来才知租界当局,向日军发出一个通牒,说枪战尽管枪战,但千万不可用炮轰击,因为在四行仓库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煤气鼓,这个煤气鼓贮满了煤气,要是被炮弹击中了,会使住在煤气鼓四周一英皇范闺内的市民,遭到死亡的危险,日军也免不了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日军尽管隔岸相击,而始终未敢开炮。
 后来又知道一个消息,指挥四行仓库两营军队作战的韩宪元,身先士卒,当晚就殉难,接着由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继续指挥,日夜作战。
 本来全上海的市民,对闸北国军的抗战,不断地输送后援物资以及劳军的食品。但是到了死守四行仓库的一个阶段,由租界到闸北的通路已断,所有后援物资以及劳军的食品,只好堆积在河岸,一点也送不过去,眼巴巴地看着一支孤军奋勇作战,展开了震惊世界的一幕抗战史实。
 此时,世界各国的记者和洋商,都在隔岸观战,并且个个脱帽对四行仓库的抗战壮士致敬。这时,租界与闸北的电话已经不通,忽然有一个瞳得军事旗号的人,自告奋勇向对岸孤军打旗号,问他们需要什么紧要的援助物品,对方也旗号回答:“什么都不要,只要一面国旗。”
 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却一时毫无办法。就在这时,突然有—位女童子军杨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着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跳入苏州河,泅水到达对岸,把她带的一面国旗送入国军手里,一时两岸掌声如雷,感动得大家流出泪来。不—会儿,这面国旗就随风飘扬在四行仓库之上,国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与日军对抗到底。
 本来国军的战斗意志,有很多人不了解,对华文报纸的报道,似乎都有些不信任,自从在租界边缘见到孤军壮烈抗战的一幕之后,这些人的观感就为之一变,国际间的舆论也大加称颂。
 当时各方面的推测,四行仓库是八十八师司令部,里面可能有数千军队,这样双方枪战下去,不知持续到何时?租界当局深恐后来波及煤气鼓,那样整个上海局面要受到影响,于是由租界出面做好做歹,要求日军停战,国军由泥城桥经租界撤退。日本军方也同意,倒是国军方面不同意,他们还要继续打下去。可是这时国军泄露出一个秘密,就是他们一共只有八百人,这个消息给日军知道之后,日军态度又强硬起来,说是国军撤退之后,一定要向租界全部缴械,而且要进入收容所,租界当局全部答允,国军却蒙在鼓里。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如是相持了很久之后,租界当局千劝万劝,以上海数百万市民生命安全为理由,而且允许团副谢晋元在租界上行动自由,招呼一切。
 八百壮士也鉴于煤气会危及同胞,所以忍痛答应了,于是日军停火,八百孤军陆续撤退,一踏进租界,军械便被缴收,被送入胶州路收容所,只有谢晋元一人可以在外自由行动,做着种种善后工作。
 这一幕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战壮举,全国人民都钦敬不已。后来有一部影片,就叫做《八百壮士》,故事描写的就是四行仓库—役。最可悲的是后来日本宣布太平洋战争开始,接收了租界,也接收了这八百壮士所在的看守所,八百壮士受尽日本人残酷的折磨,这个悲惨的结果是上海市民始料不及的。八百壮士撤退之后,上海的枪炮声就跟着静寂下来,战线转移到昆山,国军早在阳澄湖西边建筑了很坚固的防御工事,继续与日军周旋。上海的租界,仍然由英法当局维持,那时节洋商的轮船还可以由黄浦江出入,所以有许多爱国分子,都陆续搭船离开上海。

    《抗战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2007.7.1 第30版

网址:烽火三月中的上海——《抗战时代生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9761

相关内容

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
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
歷史月5日高一每周精品试卷推送必修二专题目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新版)生活小常识广播稿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广西各族群众共创新时代美好生活
查找: 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Chap09=环境保护=西华师范大学.ppt
健身抗“疫” 守护师生:上海财经大学推出居家“微运动”系列讲座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素材资料优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