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修复理论(architecture restoration)

发布时间:2024-11-28 11:35

绿化理论中的‘绿色建筑’理念将绿化融入建筑设计中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理论#

1. 总体介绍以及两条线索

建筑保护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尽管历史上建筑保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甚至更早的时候,但直到19世纪中期以LE DUC为代表的风格式修复(stylistic restoration)和RUSKIN为代表的保护理论(conservation)的出现和辩论,才真正构建了建筑保护理论的框架和边界,并为之后建筑保护理论的发展提供基础。19世纪末意大利吸取了不同国家的修复经验提出了语言文献式修复(philological restoration)与历史性修复(historic restoration),20世纪初李格尔的文物文化(value)则为后来的科学性修复(scientific restoration)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雅典宪章。而战后重建中已有的保护理论在面对大规模破坏时无能为力,批判性修复(critical restoration)的创新理论很好地回应了这个问题,并过渡到比较成熟的当代修复理论。

建筑保护理论多而复杂,然而却都指向了两个不变的议题:材料与形式(material and shape/image),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artistic value and historical value)的讨论。以此为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保护史的发展,也有可能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2. 风格式修复与保护理论(STYLISTIC RESTORATION & CONSERVATION)

LE DUC的风格式修复与RUSKIN的保护理论在材料与形式,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上都走向了两个极端。风格式修复意在将古迹修复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状态,选择将形式的统一与艺术价值的追求作为修复的标准;而保护理论则认为建筑的历史价值都存在于原真材料中,而任何修复都无法找回曾经的伟大和美。

风格式修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结构理性主义的产物,勒杜克之所以说出修复“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状态”,与他坚持建造原则密不可分。他认为建造原则是一种绝对的,永远正确的,亘古不变的原则,因此只要掌握了材料与技术的特性,就可以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形象。如果说艺术价值是材料与结构真实表达的结果,那么艺术的集合就是风格,风格的统一就是风格式修复的目标。哥特式建筑作为结构理性主义的代表自然成为勒杜克最推崇的建筑风格,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任意修复。在圣玛德琳教堂的修复中,原本中殿最后四跨是罗马风的拱券,而后被修复为哥特式,为了获得整个中殿的艺术统一,勒杜克选择拆除哥特式拱券而重新恢复罗马风的圆拱。

RUSKIN旗帜鲜明地反对修复,他认为修复甚至是一种完全的破坏,还附加了错误的信息。原真材料和材料中留下的自然印记的历史价值才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东西,因为不仅古迹会破败,建造建筑时工匠的精神也随着时间永远无法追回,任何修复都是徒劳。我们能做的只有日常维护,延缓古迹的破败,当不得不修复时,诚实地去做而不要留下虚假和谎言。

3. 19世纪的发展

3.1 语言文献式修复(PHILOLOGICAL RESTORATION)

很显然风格式修复和保护理论都过于极端而忽视了另一端。19世纪末以BOITO为代表出现了一种基于语言学的历史学研究方法——语言文献学修复:古迹是为了记录某种信息而修建,它本身就可以看做成一种文献,我们可以分析、解读,而不应该篡改。这种方法忠于原真材料,兼顾古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他在罗马的国家会议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并提升到国家级宪章的级别:加固优于维修优于修复;加建可识别性;尊重历史各个时期的痕迹而不考虑其年代和风格;对任何干预都要做详细记录。同时他按照年代将古迹分为考古学修复(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画意风格修复(具有画意风格外观的中世纪建筑)以及建筑学修复(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建筑)。

3.2 历史性修复(HISTORIC RESTORATION)

被誉为第一位现代保护建筑师的BELTRAMI是BOITO的学生,他充分认识到文献档案作为修复基础的重要性,然而在巴黎三年的学习经历让他的历史性修复与风格性修复有了某种相似性。历史性修复的目的是为了重现古迹的历史整体性,因此需要对古迹进行详细的历史研究来指导干预措施,使得古迹的历史重新可读。同样是关注古迹的历史价值,语言文献式修复认为只有材料的原真性才能真实的反应历史,而历史性修复则认为要理解古迹的历史和当时的文化,只能通过恢复其本来的面貌来实现。下面这张表格可以更好的认识风格性修复和历史性修复的异同。

值得说明的是,与风格性修复一样,历史性修复也存在主观选择的问题,因为不论是风格还是历史都不能成为一个客观的标准,这点会在之后李格尔的价值理论中详细论述。

4. 20世纪的转变

4.1 李格尔的文物文化价值理论(VALUE)

20世纪初李格尔提出的文物文化成为建筑保护理论转变的动力,他把历史和艺术价值做了详细具体的分类,同时强调了这两个概念的相对性,将修复者们从一味追求绝对的历史或绝对的艺术中解放出来,成为科学性修复,批判性修复及当代修复的理论基础。

做一个通俗直白的解释。历史价值指这个建筑物见证了人类活动的某个事件或某个阶段,由于李格尔认识到历史不再指向古迹原本的形象,而是历史演变中的一环,因而也就没有了所谓理想或终极状态的追求,转而寻求对每一个历史分层的保护。岁月价值指建筑物的自然衰败,如材料的绿锈或是自然痕迹,这些自然老化的痕迹也是人们可以欣赏的价值,就如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或是一扇旧门窗,“旧”本身也是一种价值。有意为之的纪念性可以认为是专门为了纪念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物,如记功柱或凯旋门。现世价值比较好理解,使用价值和功能相关,新物价值是指一件艺术品刚被完成时的崭新完整的形象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相对艺术价值则是因为审美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所以要放在特定时间的限定中谈论,即加上相对二字,鉴赏逝去时代的艺术价值仅能凭他们如何符合现代艺术意志(kunstwollen),因此我们可以自己对价值进行定义。

4.2 科学性修复(SCIENTIFIC RESTORATION)

GIOVANNONI是科学性修复的代表人物,他的理念沿着BOITO的路线发展成熟。所谓科学,是他试图兼顾古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试图通过对干预措施的分类同时保护材料的真实性和所谓“艺术生命力”的外貌。这种兼顾但暧昧的方式多多少少回避了这两个议题本身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他对城市规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直接影响了雅典宪章和意大利古迹修复规范宪章。

在BOITO的基础上,GIOVANNONI强调历史建筑的日常维护、修补和加固,如有必要,也可以考虑使用现代技术。目的是为了保存建构物的真实性,尊重古迹整体的“艺术生命力”,而并非停留在初始建造阶段。任何添加物都应该明确标注日期,并视之为主体的一部分而非装饰物。他还拓展了BOITO关于古迹的定义,将范围扩大到包括建筑外观、历史脉络、环境及建筑功用等方面,并提出了五种修复类型:1.加固修复;2.重组修复,即“物归原位”;3.解体修复;4.复原修复;5.创新修复。

在城市规划层面,他不仅强调古迹与其语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处理建筑群时也提出要处理好风格、颜色和装饰的关系。在那个充斥着未来主义和功能主义规划理念的年代,GIOVANNONI通常为了保护历史城镇而孤军奋战,他发展出了一套名为“淡化城市机理”的理论:新的道路不能超过必要的需求,并应尊重原有的城市机理和已有建筑;新的建筑也应尊重原有的尺度并与街区的风格统一。这些理论而后都被写进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文件中。

4.3 批判性修复(CRITICAL RESTORATION)

二战对历史建筑和城镇的破坏是惊人的,但无论是重建或是修复,已有的修复理论都无法解决如此巨大的破坏问题。例如语言文献式修复在面对重大损坏时无法恢复其历史和艺术上的重大价值,而科学式修复的原则也仅仅适用于那些有限的破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修复方式来大规模恢复破坏的建筑和城镇。

首先是PANE借鉴GIOVANNONI的思想,提出要关注美学需求,但不是风格性修复,而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重现原本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要赋予古迹新的生命,可以采用创新的要素,以均衡的方式展现历史与现代两个层面。这后来成为批判式修复的重要宣言。

BONELLI是另一位批判式修复的支持者,他明确提出了批判和创造的先后顺序:修复是一个批判的过程,随后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后者是前者的内在前提。为了解决损毁的部分,他提出可以用想象和创造来重建,只要建筑获得一种形式上的统一和延续。似乎他过分关注了形式和艺术价值而忽略了材料原真性和历史价值,这也受到了PANE的责难。

BRANDI是批判性修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他的理论中,材料与形式获得了统一,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也在确定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论述中可以兼顾。他给出了修复的定义:从传给后代的角度考虑,修复由认识艺术作品的方法论组成,存在于其物理一致性和美学和历史学的双重极性中。材料不再是外貌的对立,而成为外貌与结构的必要构成元素,因此我们修复的就是材料本身。当遇到双重极性的问题,美学和历史学看上去有所冲突,但实际上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在适应性达到,艺术属性第一,历史因素退居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除了双重极性之外,BRANDI指出艺术品还有潜在的统一性形成整体,即使原始材料已经支离破碎或成为废墟,整体仍有潜力继续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以此来解决大规模破坏的现实问题。

说明:本文材料部分来自于P.CORRADINI的LECTURE整理以及《建筑保护史》。

网址:建筑修复理论(architecture restoration)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99833

相关内容

学术文摘丨建筑遗产“修复”理论的演变及本土化研究
文物修复的时空对话
55㎡旧商店改造公寓 | ​OOIIO Architecture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 有方
建筑装饰装修低碳生活论文
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腔体生态设计策略的分析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8篇最新范文),建筑材料论文
当代修复理论:一些态度的改变以及对油画修复决策和实践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 Art Museum
建筑装饰材料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建筑材料论文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规划设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