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配料表全是食品添加剂,国家为何不出手整治?东西还能吃吗?

发布时间:2024-11-28 14:53

'无添加'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添加剂,需要看配料表。 #生活常识# #生活安全# #食品添加剂识别#

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精美、色彩诱人,可当我们定睛细看那配料表时,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名字一串串罗列其中,大多都是食品添加剂。这场景,不禁让人心头一紧,脑海里瞬间蹦出疑问:这些东西吃进肚子里,真的安全吗?既然隐患重重,国家咋还不出手彻底整治,把它们都 “扫地出门” 呢?

一、“配料表惊吓” 引发的担忧

曾有一款饮料在 2022 年网络爆火,噱头十足 —— 配料表上竟宣称有 232 种蔬菜水果!仔细一瞧,红橘、甜橙、猕猴桃等常见果蔬有之,连香葱、金针菇、小茴香这般做菜配料都赫然在列。可现实是 “残酷” 的,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玩了个文字游戏,所谓 232 种不过是 “综合果蔬酵素粉” 所含植物元素,全印在配料表上 “撑场面”。关键是,这饮料才卖 3 块钱,哪能真集齐那么多果蔬精华?这一闹剧,却像聚光灯,把食品添加剂推到大众眼前,让我们惊觉,日常吃喝里,它们无处不在。

平日里选购食品,稍一留意,配料表上添加剂占 “半壁江山” 是常态,什么 “谷氨酸钠”“阿斯巴甜”“胭脂红”…… 晦涩难懂的名字,让人眼花缭乱,多数消费者对其作用也是一头雾水。谨慎些的人会试图挑添加剂少的买,可往往也像 “雾里看花”,心里犯嘀咕:这真能躲开 “雷区” 吗?更多人则无奈妥协,想着反正躲不掉,随便选选得了,可内心深处,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与恐惧,犹如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一则负面新闻、一场健康讨论被 “引爆”。

二、食品添加剂,并非 “洪水猛兽”

其实,一谈食品添加剂就色变,是陷入了 “不谈剂量谈毒性” 的误区,这就像说水有毒一样荒谬。日常建议喝 8 杯水有益健康,可要是灌下 80 杯,“水中毒” 便会找上门,严重时还危及生命,能因此说水是 “毒物” 吗?显然不能,食品添加剂同理。

它的存在,有着实打实的积极意义。先说防腐,在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没了防腐剂,面包隔夜就发霉,牛奶一天就发酸,大量食物还来不及上架、运输、售卖,就已变质报废。像脱氢乙酸钠,虽名字陌生,却是烘焙食品 “保质期保卫战” 里的 “功臣”,能有效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滋生,守护面包糕点新鲜如初,让我们随时随地能品尝美味。

外观与口感优化上,添加剂更是 “大显身手”。着色剂、护色剂让食物色泽鲜亮,仿佛自带 “美颜滤镜”,吸引人食指大动;食用香料赋予独特风味,巧克力的醇厚、水果糖的果香,很多是香料 “妙笔生花”;乳化剂让油和水和谐共处,保障酱料质地细腻均匀。还有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的,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甜味剂便模拟甜味,无糖食品因此既有甜蜜滋味又不升糖,满足 “舌尖享受” 与健康管理的双重需求。

三、“黑化” 根源:不良商家的 “作妖”

虽说添加剂有好处,可为啥口碑这么差?罪魁祸首是部分贪心商家。有些为降成本、谋暴利,剑走偏锋,违规使用禁用添加剂,苏丹红 “染红” 鸭蛋、三聚氰胺 “潜入” 奶粉,这些惨痛教训,让消费者对添加剂的信任崩塌;还有超量添加的,罔顾规定剂量,以为越多效果越好,全然不顾长期超量摄入对人体肝肾、神经系统等埋下的 “健康隐患炸弹”,长此以往,食品添加剂在大众认知里,成了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四、国家管控:在钢丝上的精细 “平衡舞”

面对这复杂局面,国家并非不作为,而是在两难间精心 “斡旋”,拿捏管控分寸。一方面,完全禁止食品添加剂不现实,现代食品体系像精密钟表,缺了它这关键 “齿轮”,立马 “停摆”。食品种类会骤减,超市货架将空荡荡,冷链物流、长途运输也因食物保质期太短举步维艰,消费者只能局限于购买本地现做食物,生活便利性大打折扣,饮食多样性成奢望。

所以,我国多部门协同作战,市场监管局、国家卫健委等扛起 “监管大旗”,《食品安全法》筑牢 “制度城墙”,详细规范添加剂使用范围、标注要求,审批流程严苛,新品要经重重实验、评估,确认安全有效才准入;使用量、使用场景也有 “硬杠杠”,违规者面临罚款、停业整顿乃至牢狱之灾。像 2024 年 3 月对脱氢乙酸钠 “动刀”,鉴于其长期食用对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潜在损伤,以及慢性肺水肿、体重减轻风险,将烘焙食品里用量标准从 1 克 / 千克砍到 0.3 克 / 千克,2025 年 2 月 8 日起执行,彰显监管动态调整、与时俱进,紧盯科研成果与健康反馈,及时 “拨乱反正”。

五、消费者 “自卫术”:看懂配料表

面对食品添加剂 “包围”,消费者也不是只能 “坐以待毙”,配料表就是 “秘密武器”。其一,盯紧配料顺序,按国标,用量多的在前,若饮料首位是水、二位是白砂糖,基本可断定主体是糖水,那些所谓营养、功能宣传,大概率是添加剂 “粉饰”。其二,削减添加剂摄入,虽说合规添加剂相对安全,但秉持 “少即是多” 原则没坏处,配料表 “眼花缭乱”、添加剂扎堆的,尽量慎选,选相对 “清爽简洁”、添加剂少的产品,守护健康从点滴入口把关。

食品添加剂本是食品工业发展 “好帮手”,只因不良商家 “抹黑”,陷入信任危机。国家用心管控、平衡利弊,消费者精明挑选、理性看待,三方合力,方能让添加剂 “归位”,既保障舌尖美味、生活便捷,又筑牢健康防线,在美味与安全间寻得长久 “和谐共处” 之道。毕竟,吃进嘴里的,不仅是食物,更是生活质量与未来期许,值得我们用心对待、审慎抉择。

责任编辑:

网址:一看配料表全是食品添加剂,国家为何不出手整治?东西还能吃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1967

相关内容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剂?添加剂到底能不能吃?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为什么使用食品添加剂?
【科普】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儿”吗?
糖是添加剂吗?0糖=健康?
食品安全|一篇看懂常见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
你不懂的食品添加剂
我是食品添加剂——你认识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