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十二讲

发布时间:2024-11-28 15:07

聆听文化讲座,让思想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文化生活讲座#

内容简介  · · · · · ·

★国学大师钱穆深入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要

★12堂精炼扼要的中华文化入门课

★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重心性修养

故各人之正心诚意,为中华文化精义所在

◎内容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国学大师钱穆深入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义

钱穆从历史因革和体系汇通两方面入手,理清传统文化的千头万绪,系统讲述中华传...

(展开全部)

★国学大师钱穆深入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要

★12堂精炼扼要的中华文化入门课

★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重心性修养

故各人之正心诚意,为中华文化精义所在

◎内容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国学大师钱穆深入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义

钱穆从历史因革和体系汇通两方面入手,理清传统文化的千头万绪,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要义,抉发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讲辞集结,如临演讲现场,明白易读

这本书汇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的十二次讲演的讲辞,以浅显语言讲述中国文化精义,让国学不再深奥。

★小书一册,讲透心性修养的奥义

“我常爱读唐以下各派禅宗祖师与宋明理学诸儒之语录,尤其关于心性修养方面,认为此乃我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

钱穆认为心性修养,当上溯之于先秦儒、道两家,而更主要者则为孔孟教义。“只要我们每一人从各自岗位上,能善加体会,善加推扩,上达至于全民族、全人类之文化大体系上,而心知其意,则凡我中华先民先哲之所启示,其在人类心性精微处,在人类生活广大处,早已提纲挈领,抉发出其大义,揭露出其要旨,为我们奠下了一基础,指示了一大道。”

◎媒体及学者推荐

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终究孕育了几位为中国文化作后卫战的学术巨人,宾四先生是最后走的一位。

——许倬云(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

在迷惘的时代,能够终生不渝地捍卫中国文化,并显示读书人的风骨,钱穆先生堪称楷模。

——霍韬晦(香港中文大学前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入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入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

目录  · · · · · ·

序 / i
一 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性道合一论 / 1
二 中国文化中的人和人伦 / 19
三 中国文化中理想之人的生活 / 40
四 民族与文化 / 56
五 中国文化的进退升沉 / 70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善人也好,君子也好,大人也好,聖賢也好,做人該是我們人生第一個目標。能做一人,再能做一番事業,更好,但那是第二個目標。在事業中有立言一葉,可以立言垂萬世,那更好,但只是第三個目標。 現在我們都把中國古人這一次序顛倒了,大家都要求識,都要發揮自己一套理想理論,要做一個人中最難的立言者。認為不得已而思其次,纔到社會上做事,去立功業。立德則被人人看輕了,認為沒關係,不值得重視。人人“可能的”不重視,卻中式那不可能的,實是顛倒了。唯其太看重了不是人人可能的,於是要向外面爭條件、爭環境,怨天尤人,而結果還是自己做不了主,徒生苦痛,增不滿。此實與中國文化傳統背道而馳。把一切責任都推向環境,說環境不好,這也無奈何。 (查看原文)

南山 1赞

2012-05-17 20:05:37 —— 引自第38页 當前之共黨奪國,又是一時期。每一時期之墮退與下沉,或從外患到內憂,或從內憂到外患,事非一致。但內憂影響深,外患影響淺。人必自悔而後人悔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此乃千古通律。每一時期之墮與下沉,最可見者,必曝露在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但其最先受病處,則或不在此,而在學術思想信仰風俗比較隱微不受注意之處一面。 (查看原文)

南山 1赞

2012-05-17 22:28:49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理想国·钱穆著作(共1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孔子传》《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生十论》《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等 。

喜欢读"中华文化十二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42.00元

87.99元

喜欢读"中华文化十二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0 有用 Xiao的储藏间 2024-02-29 16:25:31 海南

我们讲善恶,应在此人生过程中,每刹那,每一秒钟之每一动念上分。这才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要使愚不肖能知能行,亦将使大圣贤有所不知不能。纵是愚不肖,也该在自己一念之微上戒慎恐惧。纵使是大圣贤,也不能不在他一念之微上戒慎恐惧。

0 有用 Xiao的储藏间 2024-02-29 16:25:31 海南

我们讲善恶,应在此人生过程中,每刹那,每一秒钟之每一动念上分。这才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要使愚不肖能知能行,亦将使大圣贤有所不知不能。纵是愚不肖,也该在自己一念之微上戒慎恐惧。纵使是大圣贤,也不能不在他一念之微上戒慎恐惧。

> 更多短评 3 条

我要写书评

中华文化十二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12-15 23:25:44 九州出版社2012版

中华文化的喜与悲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对中华文化持悲观否定的态度,代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看法和反思。在纪录片里,母亲河被它描述成暴君的象征,万里长城被看成是完全封闭的象征,大运河是专制制度的产物,我们的图腾崇拜对象——龙也是我们民族的噩梦。中华文化,几乎就...  (展开)

D小羊 2021-10-28 00:29:12

钱穆先生的中华文化观|读《中华文化十二讲》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次阅读的钱穆先生的《中华文化十二讲》,也是在长春等高铁回家的功夫在从书店买来,图个便宜、图个文化史。打开来发现是钱穆先生在台湾空军基地的演讲合集,有些失望,但好处是不会太难,也算是让我这种文化水平的能够懂个十之八九吧。之后计划拜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展开)

静好 2019-11-23 14:08:08 九州出版社2011版

文化鸡汤

距离上次看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 已经过去四五年了 这次拿起这本 实是觉得畏惧大部头 专题讲座里 闪耀的星星点点思想的光 抓住了 便觉得乐趣和增益并存 不过 这本书里阐述的知识和观点 和《得失》相较 并没有太多新意 只是在教导 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台湾军人 要尊重、学习和弘...  (展开)

豆芽 2015-08-03 15:02:33 九州出版社2012版

书摘

1:人穷则反本。P80 2:超乎象外,得其环中。P127 3:人伦之道,始乎夫妇。P28 4:我们在身生活之外有心生活,便该在物质世界之外有精神世界。过去人的心能与现代人的心相通,上下古今融成一个“大心”。这个大心能通天地,亘古今,而自存自在。天地没有心,人类可以帮它安上一...  (展开)

郑後生 2012-11-21 18:14:33 九州出版社2012版

性道合一

十二篇都在强调、阐释中国的性、道、德等等问题,引《中庸》的地方不少。 就是尤其都演讲末尾(后几篇尤甚)都要联系讲到蒋公或反攻大陆的必然可能性,感觉有点唐突。 不失为一本不错的书,就是讲的性道等等太多,有点晕,不如《学龠》,远不如《中国思想史六讲·...  (展开)

isabelle 2024-10-20 18:45:22

精读钱穆《中华文化12讲》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综合起来的,集合的人生,或者说人生的集合,就是文化。 •男女分别组成夫妇,又从夫妇化成为家庭,再扩大为国,为天下,这些不是自然,而是人文。婚姻制度的发明,是文明的开始,《小戴礼》说“情深而文明”。所以中国人对文明的定义倾向...  (展开)

rzethld 2024-09-14 23:05:22

对钱穆祛魅

本以为能看到历史和文化的讲解和熏陶,结果打开满眼都是政治,把政治和文化沦为一谈。 开头的性道合一等内容还算有所收获,后面历史部分全是带着目的性的宣讲。一旦这些论述政治性远大于文化性,观点就会越走越偏颇。 为了贬低而贬低,用以偏概全的观点批判别人以偏概全,再高...  (展开)

迷影π 2024-09-01 08:22:12

读书有感

以前觉得有幸进入一家公司,能不嫌弃自己本领微薄,按时发放工资,就算一份难得的情意了。于是产生公司待我不薄的念头,想要离职也生出惭愧不忍之心。后来读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就连古代的君臣关系也并非牢固,臣子没有受到君王礼仪相待,难免会抱怨食无鱼、出无车,甚...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网址:中华文化十二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2132

相关内容

中华文化+中国熊猫=中华熊猫,敬请期待...
【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 中国·郑州】诗书继世,弘扬中华文化
古人是怎么讲究吃素的?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少不了素的身影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立冬
礼敬中华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
楹联里的中国菜文化(二)
作为哲学话语的“功夫”及其中华文化特性
蕴藏在中华古诗词中的饮食之美——“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之六十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