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森林与艺术相交织的多维公园
园林艺术融入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气息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园林艺术#
山水融城、林园相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公园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可以说是钢铁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绿化面积7公顷,东至石景山上庄东街,西至上庄大街,北至郎园内部路,南至长安街,可谓是石景山区的一张艺术文化名片。造型简约现代的景观桥、精细的水磨石艺术小品、整齐的透水步行道……这座紧邻西长安街延长线的文化艺术公园整体设计使用了银灰色,使这处位于郞园园区中的城市公园有着极强的未来感,公园中专门设置了一条抽象简洁的下沉艺术廊道满足园区进行艺术展示以及人群活动的需求。走在景观桥上,可与大树进行亲密接触,体验“摸得到树梢的文艺森林公园”,圆形的水磨石花池由建筑再生骨料筑成,每一个花池中遍植芳香草本植物,可为游人带来芬芳和心理愈疗。
今后,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将成为郎园文创企业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室外基地,也将成为附近居民运动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打造山水融城的首都城市西大门
古都北京,建城3000多年。从周武王所封的燕、蓟二国,中经秦汉的北陲军事重镇幽州,到辽王朝在这里建南京城,后为金、元、明、清的都城,终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出发沿长安街西行14公里,就是首都的“西大门”——石景山区。它处于北京市东西轴线和西部发展带交汇点,全区总面积84.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3万。
说起“西大门”,古已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魏征北将军刘靖,在这里“拓边、守屯、据险”。明清时期,连接京城和口外地区的驼铃古道模式口,就设有千户驻防。
石景山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石景山上现存的明万历年间的《重建石景山天主宫碑记》记述:“神京之西四十里许,山曰石经,又云湿经,亦名石景。惟山雄峙一方,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从此,石景山有了“燕都第一仙山”的美称。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多次驾临,赋诗赞叹仙山美景,石景山区因此而得名。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石景山脚下流过,流经区境西南有11.6公里,它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化。
生态是城市的生命,生态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石景山区实施“西绿东引”工程,建设“一河一山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的生态空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绿色生态成为石景山区转型发展的“金名片”。
一体规划永定河、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西部地区,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西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核心区建设,把石景山区打造为城中有山、城边环河、山水融城的绿色生态城区。
此外,全面提升长安街西延线绿化水平,建设由城市通往自然的“长安绿轴”。打造两座城市公园、六处生态绿廊,并建设以河道绿网、生态社区等为依托的城市绿色网络。
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北京石景山将建设成“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以营造京西花园式的生态环境和时尚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基础,打造集休闲、娱乐、数字动漫、会展、购物和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石景山区将推出以一山(山林景观)、一水(永定河)、一轴(长安街西延长线商务轴)、一园(石景山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三大特色功能区,包括东部的主题娱乐区、西部的休闲度假区、中部的创意高新区,而西长安文化艺术公园则是其中一部分。
艺术与设计相得益彰的多维公园
西长安文化艺术公园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原址为京西北方旧货市场,这里被密集的老建筑和狭窄的街道包围,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极高的一处开放空间。
由于东侧的大型殡仪配套建筑和西侧的月福汽配城的存在,在城市中形成了一块“U”型的独特肌理。该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在传统墓葬建筑群与新兴城市文化产业间建立起一条缓冲带及润滑剂,将旧货市场改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休闲空间,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西北侧紧邻城市新兴的公共文化体育区,公园以文艺为主题,加入未来感的元素,柔性包裹和联结周边各类区域。为居民提供文化艺术休闲场地,为未来文化产业预留弹性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阳光下喝杯咖啡,或进行户外活动,孩子们也可以在这里玩耍、骑车、滑旱冰,新的公园激励着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同时满足了年轻一代人的交流需求。
整个公园平面由曲线穿梭而成,曲线汇聚形成一条流动的“河谷”,这是一个连续的、下沉式的、充满自然绿色景观的线性空间,下沉式空间使东侧地形自然抬升,有效的阻隔东部墓葬建筑群的视线,中部隆起的山丘形成大面积的向阳南坡,为河谷提供优美的小气候环境。
河谷由非线性程序算法拟合人流走向生成模型,将各个功能区集合成一个开放的序列,人们可以自由便捷的从道路和地铁口、公交车站进入,在穿行的过程中停留、休闲。
河谷里流淌的不是水,是容纳不同人群活动的、尺度多样的多功能户外活动空间。河谷也是静谧而富有形态变化的艺术长河,河谷中的岛屿便是一个个主题花园。河谷两岸由红色的狼尾草构成浪漫的文艺气氛,形成花园与公园相交织,城市与公园相交织,森林与艺术相交织的多维公园。
主题花园由彩色水磨石制成,横跨河谷上是简约现代的景观桥、“河滩地”由彩色透水混凝土步行道组成。沿桥跨过河谷,便来到全园的中心——活力大草坪,人们可以在此举办大型的汇演活动,也可在流线造型的“未来廊架”处凭栏远眺,此时观看的不是奔流的河水,而是熙攘往来的活动人流。景观建筑设计中大量使用了银灰色、金属、荧光色,使整个公园充满了未来感。
文化艺术中最动人的风景是公众的参与,公园中设置了儿童活动主题乐园,艺术展示主题的“虫形座椅”、文娱展示主题的室外“草地剧场”、“音乐角”、林下运动乐园,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诉求、交往诉求、亲子需求、教育需求,并为公众预留出可供周边文化产业开展活动的空间,让人们在此驻足停留、休憩交谈、参与活动,构筑美好的日常场景,在这里重建人情关系和社区温度。
建成北京中心城区首个森林城市
2020年石景山区全面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新建改造公园绿地27处,新增绿化面积129.6公顷,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同时,完成“留白增绿”绿化15.79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任务8公顷、城乡结合部绿化30公顷等三项市级任务,按照环保要求全面完成裸地治理工作。
目前,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全市第一、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2.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81平方米,均位于中心城区前列。
2020年,石景山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自然禀赋的山水文化与古今辉映的城市风貌和谐统一,“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初步显现。冬奥场馆周边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绿色空间日益完备;古城南街、北辛安路和永引渠南路等冬奥保障重要交通线路景观焕然一新;西长安街沿线城市森林公园群基本建成;麻峪滨河森林公园和炮山城市森林等重点景观项目相继建设,城市生态绿色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山、河、轴、链、园”生态格局进一步完善。全区借助“留白增绿”绿化、“战略留白”绿化和小微绿地建设新增社区公园绿地26.67公顷,新增五里坨社区绿地、山姆店北侧口袋公园、西黄村三角地口袋公园、酒吧街小微绿地等13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同时,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31项指标中26项已达标,达标率达到84%。
2021年,石景山区将推动发展重点由“园林绿化”向“生态建设”升级,从“快速扩容”向“大幅提质”迈进,进一步释放城市绿地生态和服务功能,努力开拓理念新“秀”、格局清“秀”、风貌俊“秀”,洋溢新时代风范,契合石景山发展脉搏新型城市生态建设管理之路,在园林绿化领域率先实现“一枝独秀”。计划围绕创森计划实施绿化建设63.46公顷;继续巩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成果;实施绿道建设长度22.5公里;继续实施道路绿化、立体绿化、边角地绿化和口袋公园建设,计划今年在首都中心城区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聚焦冬奥筹办,全区将高水平完成冬奥景观建设收官工作,以增强冬季景观为抓手,按照“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要求,以金安桥和首钢体育大厦为核心节点进行阜石路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建设,高水平打造石龙路匝道景观,建成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节点景观。
全区还将统筹全区慢行系统、绿道、旅游步道和健身步道建设,以西山绿道为建设重点,依托西山现有自然资源构建西山登山步道,穿插观景平台、休憩型驿站等节点。丰富西山步道的游憩功能,结合道路形态,打造近自然的林带景观,逐步形成串接西山主要旅游景点的市级绿道网络,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西山“绿色动脉”。
借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继续建设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力争新增绿化面积10公顷;推进莲石路北侧城建集团地块、苹果园交通枢纽东北侧地块以及老古城J地块南侧绿地绿化建设;充分整合拆违腾退规划绿地以及代征绿地,实施长安街街旁绿地改造、苹果园地铁二号地全龄友好改造、石府路北侧地块绿化,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城市休闲公园及小微绿地。
记者/魏瑶
摄影/何建勇
网址: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森林与艺术相交织的多维公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3331
相关内容
园艺技术论文(毕业范文8篇),园艺学论文园艺技术
最美园林园艺景观盘点 国内值得去的十种园艺景观类型
园艺—绿意盎然的生活艺术
园艺小知识
多样艺术空间 丰富文化生活(艺术为城市添彩)
辽宁生活园林绿化建议「上海艺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高雅艺术为北大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中国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大会在我校召开
奥林匹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