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普法微课堂|彩礼到底该不该退?案例系列解读来了!(一)
家庭应该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课堂。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榜样树立#
高额彩礼背离了爱情的初衷和婚姻的本质,使婚姻演变成物质交换,不仅对彩礼给付方造成经济压力,影响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也不利于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遏制高额彩礼陋习、培育文明乡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2024年2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让我们通过案例来重点解读一下。
案例:李先生与王女士都年近四十,两人相亲认识,有意结婚,王女士提出李先生向其给付20万元彩礼。李先生家在当地属于低收入家庭,为与王女士顺利结婚,东拼西凑出彩礼20万元给王女士。然而,由于两人婚前缺乏了解,婚后亦未建立起深厚感情,一年后家庭矛盾加深,李先生提出离婚并请求王女士返还彩礼,王女士予以拒绝,李先生准备起诉离婚。
李先生提问:我家经济情况不好,给的彩礼数额太高了,已经结婚一年了才起诉离婚,我返还彩礼的请求还能得到法院支持吗?
律师在线解答:人民法院,为妥善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离婚时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孕育子女等事实,结合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当事人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对数额过高的彩礼酌情返还。本案中,双方共同生活仅一年多时间,给付彩礼的目的尚未全部实现,给付方王先生不存在明显过错,若王先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可以提供家庭经济情况的相关证据,证明给付的20万元彩礼属于数额过高,事实上造成了较重的家庭负担,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但返还的具体比例需结合其他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结语:给付彩礼的目的除了办理结婚登记这一法定形式要件外,更重要的是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因此,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应当作为确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比例的重要考量因素,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倡导形成文明节俭的婚礼习俗。
编辑:市妇联权益部
扫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
网址:巾帼普法微课堂|彩礼到底该不该退?案例系列解读来了!(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3574
相关内容
巾帼课堂泸县太伏镇:反家暴法治微课堂,维护她权益
常州经开区:借力数字经济 巾帼“云端”逐梦
巾帼大讲堂
【巾帼志愿服务】“玩转智能手机,乐享银龄生活”,银燕园社区妇联开展巾帼敬老服务活动
花灯暖人心,巾帼绽芳华
普法课堂
从9个典型案例了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关知识
巾帼护成长|争做小小艺术家!看盐井社区亲子DIY活动,满满的创造力!
礼仪案例分析(通用20篇)